奧推網

選單
歷史

朱元璋創立的衛所制,養兵不費錢糧,是一種劃時代的優越制度嗎?

明初的時候,國家六千萬人口要養接近兩百萬軍隊,這是國家根本不能承擔的,朱元璋總結唐朝府兵制和宋朝廂軍制建立了衛所制度,就是將軍隊三分編為屯軍專事生產,七分為戰兵,劃分土地設立衛所、千戶所、百戶所。這個制度在明初政治清明、軍隊善戰的基礎上優勢極為突出,使明軍不斷北伐蒙古、南征安南、西南討麗川,西攻帕竹的同時國力還在蒸蒸日上,這不論在漢唐都是不可能的。所以衛所制度不是落後不堪,而是建立在政府腐敗程度上的,看明初完全可以認為衛所制是劃時代的優越制度。

衛所兵由明政府分配住宅、田地、灌溉水渠,鴛鴦戰襖、春秋服十年配發一次,歷朝百姓衣物甚至有穿子孫三代的。而且衛所繫統是不徵稅的,沿海衛所兵還有販鹽之利。如果政治清明如洪武永樂直至宣德年間,衛所兵的生活水平甚至是歷朝最高的。宣德年間衛所兵每月糧一石,有家室者月糧兩石,鹽兩斤,馬料十五斤。出征則付行糧二十斤,開拔銀五兩。按和平年間一石糧六錢銀的水平換算,衛所兵一月工資超過一兩。英宗朝之後朝政腐朽,衛所田地被侵佔、衛所兵被衛所官員招為家奴、財政緊張不再定額配發生活物資的時候,這個制度本身並無不妥。

在明朝中晚期,一直都存在蒙古人殺明人屠村子,燒殺搶掠的現象,也必定會有燒殺搶掠的現象,肯定還是有很多明人要抵抗蒙古人,持有要保衛家園的理想並保衛家園的。應該是有一部分明人傾向蒙古人,有一部分明人還是傾向明朝。即使明人幫蒙古人開墾農田,所謂的良田千頃,但蒙古人所需要的各種物品還是不夠的。

衛所和民戶是兩個系統,民戶由布政使管轄,衛所由都司管轄。衛所兵自產自銷,國家分配衛所兵土地、房產,建立灌溉,衛所兵屬於屯軍,出產是要上交衛城進行再分配的,同時衛城也負責配發武器、鴛鴦襖、折色等士兵生存物資。

明朝對東北,北部,西北,西南四個方向的進攻從未停止,從常遇春到徐達到藍玉,前後近四十年跨度,明朝在一線戰場進行遠征的活躍部隊就沒有低於十萬,注意這可不是衛戍,是為了收復國土的遠征軍,萬人參與的會戰平均一年十次以上,最誇張的漠北之戰是徐李三路十五萬長征,兵員徵集不靠衛所還能怎麼辦?朱元璋是算到了對蒙元作戰必會持續數代人,衛所制度哪怕有問題也能保證長期兵員供應。

衛所制度崩塌是因為這種制度太過於理想化了,衛所兵逐漸淪為衛所官的私人奴隸,並且因為除籍困難,所以逃兵越來越多,和朱元璋的剝削沒有什麼關係,別什麼都往帝王頭上扣。而且古時候政府基本全靠稅收,朱元璋本意是想“吾養兵百萬,不費百姓一粒米。”但是這種制度對於軍隊質量沒什麼保證,兵士天天種地不練兵,再加上長官剝削,就導致衛所越來越爛。

兵農合一是一種適合戰時的做法,洪武永樂兩朝基本上征戰是一直存在的,正是衛所制度保證了兵員重組,並且短時間內質量不會有太大下降。建州女真也是這種制度,或許說正是他們人少才適合這種兵制。兵農合一每次都是崩潰於土地兼併,不過這些一般都是王朝中期。不能忽視洪武永樂時期這種制度的功勞,北魏、唐、建州女真崛起也都是依靠這種模式。兵農合一這種制度確實有不合理的地方,但是這種制度對於王朝的崛起所做出的貢獻不能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