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植物中的百家姓:以麻為姓 富足與清寧同在

北京晚報·五色土 | 作者 管絃

麻,是麻類植物的統稱,也直接指麻類植物的纖維。

麻種類繁多,可分大麻、亞麻、苧麻、黃麻、劍麻、蕉麻等。麻的莖皮纖維可以做紡織等原料,有些麻類的莖葉還可以食用,根莖葉可以入藥。在歷史長河中,可衣、可食、可藥的麻,為人類的生息繁衍作出了貢獻。

以麻為姓,富足與清寧同在,在純實和奇妙中,收穫平衡。

《詩經名物圖解》中的“麻”(左)和“紵”(右)。紵指苧麻

(明)仇英《觀榜圖卷》(區域性)。古時寒門舉子常著麻衣,正如唐代牛希濟在《薦士論》中說,“郡國所送,群眾千萬,孟冬之月,集於京師,麻衣如雪,紛然滿於九衢。”

“麻”不麻煩

麻,是很有意思的。

由於將麻弄成織布原料需要將麻纖維一絲絲剝離出來,所以麻也引申為“紛亂”之義。於是,心亂如麻之類詞語的產生,好像真是讓人心累。

其實,麻,一點都不麻煩。

麻字的出現,展示的就是麻的初始而簡單的模樣。麻字最早出現在金文中,由廠、林構成。廠,本義為簡易房屋,多是沒有牆壁或只有一面牆的,還常指屋簷;林,由二木構成,本義為成片叢生的樹木。廠下有林,就是麻皮掛在屋簷下面的樣子。小篆和隸書又將廠字頭變成了廣字頭。在東漢經學家、文字學家許慎看來,“廣”像建築在山崖上的房子。廣字頭和廠字頭構成的麻,意思都是一樣的。

麻,又挺直而漂亮,一點都沒有煩人的樣子。戰國後期思想家、教育家荀況在《勸學》裡說的“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展現的就是麻對蓬的良好影響。蓬草長在麻田裡,不用扶持,都自然挺直。生活在好的環境裡,就能夠得到健康成長。而一個好環境,是多少人祈盼擁有的呀。麻營造的,就是優良氛圍。在這樣的美境中,亞麻的紫藍或茜紅的五瓣花、苧麻的細穗青花、黃麻的黃色小花,等等,全迎著夏天的和風,展露笑顏。

麻,還很有用,這更讓人順心,例如亞麻。早在約一萬年以前,古埃及人就開始在尼羅河流域種植亞麻了。大約在1854年,人們在瑞士湖底發現了距今一萬年以前的亞麻殘片,這是世界上發現的最古老的亞麻織物。大約公元前3000年,早期的農牧耕作者利用尼羅河流域豐產的亞麻,生產出質量較高的亞麻布,成為古埃及人主要的服裝材料。當時亞麻染色較難,故古埃及服裝以白色調為多見。古埃及人還將一種白草灰溶於牛奶中,製成染料,織造潔白飄曳的亞麻布,用於女孩出嫁。想來,穿上那樣的白,是多麼能夠體現愛情的高貴和純潔呀。婚姻的儀式感,有了亞麻,格外隆重。

亞麻纖維成為世界上最古老的紡織纖維。在現代人眼裡,它強韌、柔細,具有吸溼性強、散熱快、耐摩擦、抗過敏、耐高溫、不易燃、不易裂、導電性小、吸塵率低、抑菌保健等獨特優點。穿上亞麻製作的衣服,那種平滑整潔和飄逸舒適,令人神清氣爽。亞麻纖維製成的織物現代的用途也廣泛,除了高階服裝面料外,還可以用作裝飾織物、桌布、床上用品和汽車用品等。

不管是在古人還是在現代人心中,麻,不但不麻煩,反而豐富可愛。

中國的古人也很早就愛種植麻,多為苧麻。苧麻也是全身有用,莖纖維可以製作粗布,即紵;葉可以作蔬菜食用,還可以和根一起作藥用,發揮清熱解毒、安心除煩、止血散瘀等功能。古人還把苧麻長得最多最好的一個地方命名為麻邑(約為現安徽碭山)。春秋時期,楚國君主將麻邑封給一位姓熊的貴族,這位貴族做了麻邑的首領,其家族均在麻邑繁衍,其中一位後人,名叫熊嬰,頗有才幹,是春秋中期楚國公族大夫,後也食採於麻邑,被稱為麻嬰。麻姓,即因麻嬰而產生。麻嬰的後裔子孫以先祖封邑名稱為姓氏,稱麻氏。又因為敬仰麻嬰,麻姓人都遵麻嬰為麻姓始祖。東漢學者應劭記載道:“麻氏,齊大夫麻嬰之後,漢麻光為御史大夫,又麻達注《論語》。”一筆就記下了三位麻姓名人。

身為植物,麻可變成衣物、食物、藥物、地名、姓氏等。麻,就這樣有了富足的儀態,一路走來了。

“麻”質清靜

亞麻的清寧、苧麻的純實,讓麻姓,懂得何為清靜心。

清靜心,也分由來,有的人可以說是天生具備此潛質,算作素來具有,有的則是歷經磨難,看透世事,終於頓悟。

唐代畫家麻居禮應該屬於前者,他從小就喜歡清靜,熱愛繪畫。繪畫,又讓他更加心靜。沉浸在繪畫之類的藝術活動中,也確實有個好處,可以少見一些不想見的人,少講一些廢話,不浪費精氣神。麻居禮長大後,尤其善畫佛像,畫工細膩傳神,聲跡甚高。在年復一年、日復一日與佛像的親近中,他更有了一顆清靜心。

金代文人、醫家麻九疇(公元1183年-1232年)的清靜,則是歷經滄桑之後的迴歸,大約算是曾經滄海難為水的代表了。麻九疇,字知幾,號徵君,初名文純,他三歲識字,七歲能寫草書,寫的大字有到幾尺的,故他少時就頗有名氣,被世人當作神童。金朝第六位皇帝完顏璟(即金章宗)召見他,看他坦誠無畏地走進宮殿時的樣子,不禁問道:“你進宮殿中來也不懼怕膽怯嗎?”麻九疇回答說:“君臣,是父子。兒子難道害怕父親嗎?”金章宗聽了,既驚奇,又滿意。麻九疇未成年就入了太學,文名也很大。

金軍南渡之後,麻九疇開始集中精力自學古學。他精通五經,以《周易》《春秋》見長,還喜愛北宋哲學家、易學家邵雍的《皇極經書》,喜歡算術、卜筮、射覆等,文章也寫得精密奇健,詩尤其工整細緻,可謂文理俱佳。興定末年(公元1222年),麻九疇在開封府參加考試,獲詞賦第二名、經義第一名,因而更是聲譽大振,婦孺皆知。可惜,他參加朝廷考試時,卻因故被貶退。此事過後,麻九疇不再參加科舉考試,為了迴避誹謗和嫉妒,連詩歌也不寫了。

在世事的磨礪中,性情飄逸、好惡分明的麻九疇,深知自己終不能與俗人為伍,雖然被人舉薦當了幾年官,但還是很快又稱病請辭,開始了隱居生活。

隱居後的麻九疇,喜歡了醫道,與醫藥學家張從正交往過甚。張從正(公元1156年-1228年),字子和,號戴人,是金元四大家之一。金元四大家是指中國古代金元時期的四大醫學流派,即除了張從正的攻邪說,還有劉完素的火熱說、李東垣的脾胃說、朱震亨的養陰說。張從正融會貫通了劉完素的學術觀點,對於汗、吐、下三種治法的運用有獨到的見解,形成了以攻邪治病為主的獨特風格,又被稱為攻邪派代表。

麻九疇跟隨張從正,學醫,採藥,療疾,還為張從正所寫的醫書潤色。張從正一生著述頗豐,比較有代表性的《儒門事親》,就是麻九疇參與編著的。《儒門事親》秉承張氏“唯儒者能明其理,而事親者當知醫”之思想,成書於公元1228年,共十五卷,前三卷為張從正親自撰寫,其他各卷由張從正口述,經麻九疇等人記錄、整理而成。

對於麻九疇來說,隱居後的生活,才是真正的生活。似麻,細膩而柔軟,輕舞在山間。

“麻”有多面

當然,麻也具多面性,大麻即是如此。

大麻原產於亞洲中部,在中國也種植得早。和亞麻、苧麻一樣,大麻也用途廣泛,還韌性強、價值較高,其種子可製成食用油,其纖維可製成繩索、漁網、粗布衣料等。大麻最重要的特性,就是作為精神活性物質的用處,可以讓使用者產生愉悅感,甚至置身於極度興奮之中。

正是由於這一特質,大麻呈現出兩方面狀態:可以成為治療疾病的良藥,能夠緩解嚴重的肌肉痙攣與疼痛、煩躁與疲勞、情緒障礙、厭食等症狀;也可以成為最危險的藥物之一。長期大劑量使用大麻會上癮中毒,引發腦部疾病、免疫系統抑制、神經系統疾病和嚴重的行為損傷等,一旦停吸還會產生嚴重的心理和生理依賴,出現戒斷症狀,如幻覺、妄想、頭痛、顫抖、出汗、胃痛、噁心、腹瀉、坐立不安、睡眠障礙、精神失常等,甚至危及生命。所以,大麻與其他毒品沒有根本區別。

可用,也危險,成為大麻的標誌。這種標誌,在麻姓中,也依稀可見。例如,後趙太原人麻秋。

麻秋是趙武帝石虎手下的將軍,因他是胡人,也被稱為麻胡。胡人是中國古代對北方邊地及西域各民族的稱呼,不過這種稱呼還是帶有蔑視、不屑之意的。據記載,麻胡殺人如麻,暴戾殘忍,令人恐懼。有做母親的,就以麻胡之名,來嚇唬啼哭的孩子。唐代小說家張鷟的《朝野僉載》有這方面的記載:“後趙石勒將麻秋者,太原胡人也,性虓險鴆毒。有兒啼,母輒恐之麻胡來,啼聲絕。至今以為故事。”麻胡竟是如此“威名震四方”。從教育角度來說,這種母親的教育方法令人擔憂,這小孩就更可憐了,小小年齡就被迫“領悟”了一個名字的“意義”。

麻秋並不是毫無可取之處,他英勇善戰,征戰時駐軍而修築的城,如麻一般密實牢固,又被稱為麻城。他也懂義氣,《資治通鑑》記載道:“麻秋之克金城也,縣令敦煌車濟不降,伏劍而死。秋又攻大夏,護軍梁式執太守宋晏,以城應秋,秋遣晏以書誘致宛戍都尉敦煌宋矩。矩曰:‘為人臣,功既不成,唯有死節耳!’先殺妻子而後自刎。秋曰:‘皆義士也。’收而葬之。”麻秋攻克金城時,面對不肯投降而自殺的金城縣令車濟和宛戍都尉宋矩,他也由衷敬佩,認為他們都是義士,命人好生安葬了他們。

植物與姓名的關係,就是這樣奇妙的。有時候,有的人完全不知道,自身,會和植物發生千絲萬縷的關係,並於冥冥之中,深深淺淺地顯現出來。

麻,終於在寧靜安詳與豐富多面中,達成平衡。我們,也透過這如麻的網,看見麻居禮在精工細作,描繪清寧和長久;看見麻九疇與張從正為伴,行醫著說,幫助他人,成就自己。他們都掙脫了如麻一般的枷鎖,擁有了同麻一樣的順意安寧。他們的內心,獲得了別樣的清靜和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