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減排如何不傷農?荷蘭綠色農民上書政府十條建議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食通社Foodthink (ID:foodthinkchina)

,編輯:食通君,頭圖來自:視覺中國

一個月來,無數荷蘭農民紛紛放下農活,開著拖拉機,駛上城市街頭,遊行示威,圍堵大型超市配送中心,造成超市斷供、警農衝突等事件。

這些農民是在抗議政府6月10日出臺的減氮排放計劃。根據該計劃,荷蘭要在2030年達成氨氣和氮氧化物排放量減半。這意味著養殖戶必須減少單位面積的牲畜數量,承擔更高的運營成本,或者轉變為更加可持續的生產方式。有的農場甚至要完成95%~100%的減排任務,這無疑把一些農民逼入了死衚衕。

荷蘭引以為傲的工業化集約化農業雖然提高了生產效率,但也確實帶來了極大的環境負面影響。

政府為減緩氣候變化採取的環境政策大棒落在了農民身上,也情非得已。

然而,荷蘭也有大量的生態小農,長期使用環境友好、氣候友好的方式務農,也更加重視食物營養,探索各種本地化的短鏈銷售模式,減少物流和包裝帶來的溫室氣體排放。

這些農⺠還為動物福利、⼟壤和⽔質、固碳、恢復生物多樣性、保證糧食安全做出了貢獻,並與⾃然保護區一起創造了⾃然與農業和諧發展的鄉村。

因此,7月6日,荷蘭多個生態農業組織向政府提交了一份名為《綠色農民計劃》的聯署建議。

相比簡單粗暴的減氮政策,《綠色農民計劃》中的10條建議著眼於食物和農業領域系統性的問題,也提出了更切實的建議。他們相信,

只要從工業化、集約化的化學農業向可持續農業轉型,“轉型期”的農⺠也可以逐步為這些目標做出貢獻。而這些都需要更加務實、周全、細緻的政策支援。

中國也剛剛制定了《國家適應氣候變化戰略2035》,強調要

增強農業在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中的作用和韌性。食

通社簡單翻譯了《綠色農民計劃》,希望對國內的同行有所借鑑和參考。

以下為荷蘭生態農業組織向政府提出的10點建議。

雖然過去 50 年來,荷蘭的農⺠數量銳減,但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農⺠和園藝家開始致力於可持續農業,也更加重視食物營養和短鏈銷售。

在這一領域深耕多年的先驅者們,透過鄉村⽂化建立人與人之間的連線,為我們的福祉做出了重⼤貢獻。現在,新⼀代的農⺠也以⾃⼰的⽅式行動起來了。

這些先驅者很⾼興與 Staghouwer和Van der Wal 部長分享他們的願景和經驗,以便為政府決策做出貢獻,為所有希望參與農業轉型的農⺠帶來願景。

氣候、⼟壤、⽔質和⽣物多樣性:

這些都是農業的核⼼要素。確保農業能為⼦孫後代提供充⾜的健康食品是當務之急。

公平價格

只有支付公平的價格,可持續農業才有可能實現。因此,應該對以不可持續方式生產的食品徵稅,使可持續農產品具有價格優勢。

針對負面外部影響徵稅、實行差異化增值稅並提供社會服務

,是確保可持續生產方式得到回報的先決條件。

對此,整個產業鏈都負有重⼤責任。如果價格根據實際成本進⾏調整,每個消費者都會樂於選擇可持續

(有機)

產品。⽬前通常旨在投資於規模經濟和增加產量的財政措施也必須扭轉,以實現綜合的社會價值。

定價機制

許多農⺠的例子都已證明,不使⽤化肥和殺蟲劑,不進⼝、或限制進⼝飼料的動物友好型農業是完全可能的。減氮也應該從減少飼料進⼝和氮肥施⽤開始。

技術可以造福農業,但必須提供系統性的解決方案和為動物福利服務。

使⽤新技術的承諾通常受到供應商和貸款方經濟利益的強烈影響。

食物系統的變⾰不可避免地意味著,從以供應商和客⼾為中心的收入模式,轉變為以農⺠和環境為中心的收入模式。

土地迴圈農業

以真正的土地農業為⽬標,打破蔬菜農場依賴外部肥源的迴圈,或提倡種養結合,在農場之間建立交換糞肥和飼料的良性迴圈。

另外,豬和家禽養殖業也有很⼤改善空間,動物飼料應該主要來⾃其他出產的剩餘,並且以尊重動物福利的⽅式飼養。

讓幾乎沒有農地的集約化養殖場

(通常已達到了規定的最大載畜量)

成為首先考慮被收購的農場。此外,也要研究糞肥還田和防⽌食物浪費。

農民參與

為參與解決氮排放的農⺠提供服務支援和資訊公開。為想要退出的農⺠提供適當補償。

然⽽,政府必須確保,

這些土地無論是否作為景觀用地,都開放給農⺠租種

,包括轉行的⼀代農⺠,他們創造了重要的社會價值。

那些運營模式幾乎沒有對氮排放帶來負面影響的農民,必須得到議院的清楚答覆,以便他們恢復生產。這也為會為新農人和尚未轉型的農⺠們帶來一點希望。

全面支援農民轉型

為每一個想走可持續發展之路的農⺠提供農技、經營和社會層面的支援。

也要讓農民知悉國家政策變動的時間安排,並提供獨立建議。對此,Boerenperspective和Places 已經提出了更詳細的建議。

使⽤、並且重視已經在嘗試各種迴圈農業的農⺠的知識經驗。⿎勵和認可同行評審,對農場的發展來說,這是⼀種有價值的方式,既能起到激勵作用,又提供了約束力。

對只會從關鍵指標出發打分的外部審計員來說,同行評審也是⼀種有效的替代方案。

政府以身作則

提供有關可持續食品的資訊,限制垃圾食品的廣告投放,政府的採購政策應該為國民樹立良好榜樣。

建立激勵機制,根據歐盟“從農場到餐桌”的戰略,顯著增加有機、植物性和可持續當地食品在公⺠消費模式中的份額。透過限制垃圾食品的廣告投放,來⿎勵健康飲食。

警惕那些使用了新名詞的洗綠方法

,它們要麼和農業生產者沒有任何直接關係,要麼並非來自獨立的質檢機構。

政府作為“啟動客⼾”,應該為政府部門和其他各方的可持續採購樹立表率,同時要建立補貼機制。這樣,政府就能為創造可持續食物消費市場做出直接的貢獻。

本地短鏈農業

提高農⺠在短距離供應鏈中的地位。投資於氣候中和的聯合區域運輸系統,提⾼當地農⺠和⽣產者可持續性的透明度,並⽀持有效的

(數字)

銷售渠道。

在發展初期,透過指導每個區域,確保本地產品的供需協調。

如果農⺠有⼀個強有力的替代性銷售渠道,這也能加強TA與超市等其他連鎖企業的關係。

土地政策

土地政策必須為可持續農業服務。

目前荷蘭土地價格高企,如果沒有價格合理的土地,那麼非集約化的農業就無法蓬勃發展。

使用財政上可行的方式

——比如鼓勵專業的土地銀行或養老基⾦對農業地進⾏投資,再把土地長期出租給使用環境友好方式進行耕種的農民——

來保障農地投資。

目前的地價讓有志於從事農業的年輕一代無法找到可持續的商業模式,但上述創新能給他們務農和發展的機會。

從這個角度來看,也應該修訂《租地法》,讓法律為土地的長期任務服務,從而避免短期租賃土地導致的土壤退化。

農業教育

在農業教育中嵌入包容自然的原則,並讓農⺠參與轉型研究。

農業教育必須以環境承載量為基礎,教育農民從事氣候中和和動物友好的農業模式。

此外,需要對各種生態和自然友好的農業商業模式開展參與式研究。當前的“前沿”研究模式需要大量私營部門的資⾦注入,這導致研究只關心如何符合現有的商業利益,無法帶來對新的創造價值的研究。

應該資助與社會需求結合更緊密的研究,併為分享知識和經驗的農民提供付費支援。

立法公平

確保公平、適切和激勵性的法律法規。

⽬前的立法和法規主要針對工業化農業和食品產業。這導致立法和補貼專案阻礙了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和畜禽相關的要求對小農和種養結合的農戶來說幾乎不可行,還帶來了不必要的⾏政負擔。

因此,

要為可持續的農⺠提供基於信任和適切政策的新的立法框架,從而為自然友好的農業模式創造空間。這也能吸引更多農民向可持續農業轉型。

在國家、歐洲和全球層面應保持政策的一致性。要求對進口產品採取同等的標準,不讓不符合我們標準的產品進入歐洲市場。也要對在第三國的專案採取同樣的標準。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食通社Foodthink (ID:foodthinkchina)

,編輯:食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