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秦始皇臨終前,突然連續發生3起怪事,至今無人能解釋

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皇帝,也是第一位統一中國的雄主。正所謂:“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古人講究天人感應,在秦始皇人生中的最後一年,突然連續發生三件怪事,至今仍然無法解釋。

熒惑守心

根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始皇三十六年)熒惑守心。”所謂秦始皇三十六年,也就是公元前210年,乃是秦始皇生命最後一年。而“熒惑守心”,也是中國星相學中,最為兇戾的一個星相。

​熒惑守心

而《漢書·天文志》也記載:

“始皇之時……熒惑守心及天市芒角,色赤如雞血。始皇即死,適庶相殺,二世繼位,殘骨肉,戮將相,因以張楚並興,兵禍起矣。”

所謂“熒惑”,就是火星,無論在東方還是西方,這顆火紅的行星都代表著戰爭和災難。而“熒惑守心”指得是火星在心宿附近“停留”。一旦出現熒惑守心的現象,短期內國內必有大喪,不是皇帝駕崩,就是皇后暴死。

一般而言,出現熒惑守心,皇帝可以誅殺大臣以免災。比如春秋宋景公時期,宋國天文官就曾發現了熒惑守心。大臣曾建議宋景公,讓其誅殺賢臣以免災,但是卻遭到了對方的拒絕。在漢成帝年間,也曾發生熒惑守心。而漢成帝為了保命,竟逼迫宰相翟方進自盡。然而最終,漢成帝還是在數月後病逝。到了五胡十六國時期,前秦也遭遇了熒惑守心,而暴君苻生竟強迫自己的皇后自殺,希望以此避災。

但當熒惑守心發生在始皇帝在位時,秦始皇卻露出了不為人知的一面,他並沒有殺死大臣以避災禍,就像他在統一六國後,並沒有誅殺大臣一樣。

由此可見,秦始皇即使如此恐懼死亡,卻仍保持了他人性的一面。同時也可以說,秦始皇此時還是比較自信的,他相信自己能躲過天命。然而後續發生的一件怪事,卻讓他不再那麼淡定了,

隕石與“始皇死而地分”

​根據《秦始皇本紀》記載:

(秦始皇三十六年)有墜星下東郡,至地為石,黔首或刻其石曰“始皇帝死而地分”。

在當時人看來,這顆隕石應當是當地百姓鐫刻的。東郡,本是魏國領土,於秦王政五年併入秦朝。很顯然,當地百姓並不服從秦始皇統治,因此惡意詛咒秦始皇與他的大秦帝國。聽說此事後,秦始皇立即著手排查當地百姓,試圖找出肇事者。但查了數天,卻猶如大海撈針,一無所獲。因此,秦始皇釋出命令,直接處死了隕石附近的所有居民,用以發洩他的憤怒。

​然而巧合的是,秦始皇確實死於當年,而中國很快陷入戰亂,果然就“地分”了。

秦始皇餘怒未消,第三件怪事又發生了。

水神玉璧與“今年祖龍死”

​在燒燬那顆刻有誹謗之語的隕石後,秦始皇卻仍然怏怏不樂。《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三十六年……始皇不樂,使博士為《仙真人詩》,及行所遊天下,傳令樂人歌弦之。”詩已散佚。《文心雕龍·明詩》:“秦皇滅典,亦造《仙詩》。。在當年秋天,使者從關東夜過華陰平舒道,有人持璧遮使者曰:“為吾遺滈池君。”因言曰:“今年祖龍死。”使者問其故,因忽不見,置其璧去。

簡單翻譯來就是,秦始皇的使者經過華陰平舒時,遇到一個手持玉璧的人,他對使者說:“我為水神滈池君帶個話,今年祖龍就要死。”使者問其緣故,這人便不見了,只留下了這塊玉璧。

​所謂“滈池君”,絕大多數學者都認為是水神。也有學者認為,這位神秘的神明是周武王。周武王透過玉璧將秦始皇比作商紂王,表示“武王伐紂”的時間已經成熟。

聽聞此事後,秦始皇再不像先前那樣怒不可遏,而是默然良久,然後自我解嘲道:“這人是山鬼,頂多知道一年之事”。此後他又說:“祖龍,指得是人類的祖先,並不是指我”。

其後,秦始皇將玉璧交給官員鑑定,發現是秦始皇二十八年,他巡遊渡江時,祭祀水神而投到江中的玉璧。很顯然,那位神秘人所指的“祖龍”,就是秦始皇。

​此後,惴惴不安的秦始皇進行了占卜,發現出遊或許能避開這個災禍。於是他集結人馬,開啟了他第五次大巡遊。然而到了沙丘,秦始皇因積勞成疾而死,一代雄主就這樣逝去了。

秦始皇三十六年時,當時的嬴政不過50歲。然而根據史料記載,秦始皇每天處理的公務簡直多得驚人,每天批閱的竹簡竟達120斤。此外,秦始皇還多次巡遊,而這些都透支了他的健康。因此,秦始皇早就感到自己身體的不適,也早就知道,自己肯定命不久矣。因此他才會花費大量人力物力去尋求長生不死的仙藥。

​然而宿命就是宿命,在秦始皇三十六年,連續發生的三件怪事。在後人看來,除了熒惑守心外,其他兩件都是人為,是秦始皇反對者製造的謠言。然而迷信的秦始皇的眼裡,這些怪事都足以給他敏感的心靈造成致命的打擊,而他的心理也由疑惑、憤怒過渡到無奈,最終迎來了註定的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