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三方齋說書 篇十八:總該有些情愛,要被埋藏在詩中

作者:朝廷半日閒

我們總覺得古人受制封建禮教,較之於現在會顯得的羞澀,我們總批判現在的人講話過於赤裸,對感情的無遮無羞,對人世的不避不掩。其實,這種觀念不能說對,也就不能說錯。至少,可以說古人的愛情從來沒當下想的含蓄,或者不善於表達情愛,最好的證明就是《詩經》之中。

如今小學生都可以背誦文常,《詩經》是一部收集了西周至春秋時期的詩歌總集,也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在內容上共分風、雅、頌三大部分,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約五百年間的社會面貌。其內容豐富,反映了勞動與愛情、戰爭與徭役、壓迫與反抗、風俗與婚姻、祭祖與宴會,甚至天象、地貌、動物、植物等方方面面,可以說是周代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

當然,介紹主體肯定不是這個語文試卷中被考爛的知識點,僅僅作為藥引,烘托出這本衍生於《詩經》,卻活在當下的作品《少年與愛,永不老去》。

或許是西周時期儒家“教義”的影響還沒那麼深刻,周代時期繁文縟節和世俗道義還顯得相對弱化,這給《詩經》有了更多的情感外放,愛情就是其中最吸引人的地方。

想必,作者(還擁有老師的身份)一定是一個心思細膩之人,不然很難將《詩經》中情情愛愛的點點摘取而出,依據情感濃烈劃分為《美眷如花,春風十里不如你》《君子如玉,沒有比兩情相悅更好了》《佳期如夢,幸福像桃花盛開》《煙火人家,遠古的似水流年》《浮生人世,道不盡離合悲歡》這五卷五卷。

如果僅是分類跟的重新的排列組合,是不值得用如此篇幅分享。貴在,作者將《詩經》進行重新的解讀,透過註解和“翻譯”進行拓展,他用文字跨越朝代,引經據典之中,即唐宋詩詞也有明清小說,既有詩詞歌賦也有當下流行歌曲。在書本中時間軸裡,時間似乎一下子得到了壓縮,隨情感起伏和濃烈,閱讀實現了“一眼萬年”的文字享受。

例如:

《周南·桃夭》,作者將《詩經》解讀,從鮮豔似火的紅,折射出民族對紅色的追求,時間變得是色的濃豔,不變的卻是桃花。於是,唐寅《桃花庵》的詩句順水行舟,一瓢舀盡鉛華,牽連出《紅樓夢》裡“雲髻峨峨,修眉聯娟”的那些妹妹

佳人不再,但文字的綿柔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情感絲滑般從指尖溜走,抓不住,又撓人心頭。

相對簡單高效的“我愛你”,古人似乎比當下人更懂得“玩弄”情感,也更會藏情入詩。不過,立於時代的我,如此判斷有些主觀,只待後人點評。

天空是美的,自由呼吸是美的,人是美的,詩是美的,如詩的愛情自然更是美的。感謝文字凝結住了愛情,讓我們在指尖可以一眼萬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