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諸葛亮死後,司馬懿明明可以趁機滅掉蜀國,可為何卻突然撤軍呢?

諸葛亮死後,司馬懿明明可以趁機滅掉蜀國,可為何卻突然撤軍呢?且終其一生再也沒有攻蜀。很多人認為是諸葛亮在死後做了一系列的縝密安排使得司馬懿一直不敢進攻蜀國。真實情況是這樣嗎?這得先從諸葛亮第五次北伐說起。

諸葛亮劇照

蜀漢建興十二年二月,諸葛亮以新制的木牛流馬運送糧草,並在斜谷修築邸閣,提前囤積了大批軍糧。待一切準備就緒,他親率10萬大軍出斜谷道,發動了第5次北伐曹魏的戰爭。這次出兵北伐他吸取了以往4次出祁山伐魏失利的經驗教訓,為牽制魏軍事先他派使者赴東吳約盟友孫權同時出兵東西配合以期同時大舉進攻。吳蜀兩家自東西方向分攻淮南和關中,使魏軍無法集中力量抵禦,顧此失彼。

同年4月,經艱難行軍,蜀軍終於安全地由斜古北口出,其先鋒迅速攻佔武功水以東地區。諸葛亮事先制定的戰略目的是進到渭水附近,與魏軍主力展開決戰。蜀軍雖順利地出了斜谷,但諸葛亮的老對手魏國大將軍司馬懿已經先期率軍抵達渭河南岸,他部署軍隊背水為陣堅守不戰。

三國戰場劇照

諸葛亮見司馬懿早有準備於是打算攻佔渭河北岸,以切斷關中與隴右魏軍之間的聯絡,不料魏將郭淮率軍拼命阻擊,蜀軍無法渡河,諸葛亮只好屯兵於渭水南岸的五丈原,一面與魏軍對峙,一面命士卒就地屯田,並等待東吳在東線軍事行動的訊息以尋找最佳戰機。

5月孫權親率十萬大軍攻魏,吳軍很快進入淮南,魏明帝曹睿親率大軍迎擊,又派兩萬精銳步騎增援在西線戰場抵禦蜀軍的司馬懿。

7月吳軍進攻受挫,孫權見難以取勝,很快退兵,魏軍就得以集中全力應對西南戰事。

諸葛亮劇照

司馬懿老謀深算,他背水為陣堅守不出,與急於求戰的諸葛亮相持了100多天。蜀軍遠道而來,魏軍卻是以逸待勞。因此再拖下去對蜀軍肯定不利。諸葛亮屢屢向司馬懿發起挑戰,想要誘使其發起進攻,從而藉助有利地形來重創魏軍,可司馬懿卻不肯上當。為激怒司馬懿出戰,諸葛亮曾派人送去一套女人的衣服和頭巾,以羞辱刺激他。魏將見狀義憤填膺紛紛要求出戰,而司馬懿卻不為所動,依舊嚴厲的約束部下不得莽撞,仍然按兵不動。

司馬懿劇照

司馬懿雖然堅守不戰,但對諸葛亮的一舉一動很是關注。當他從蜀使那裡獲悉諸葛亮日理萬機,事事親力親為,食少事繁多時,判斷諸葛亮即將油淨燈枯,或許不久於人世了。因此,他更加堅定貫徹長期堅守避免與蜀軍決戰拖垮敵軍的方針。

果然到了這年8月間,操心過度積勞成疾的諸葛亮一病不起。不久,這位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蜀漢丞相,懷著未能完成恢復中原恢復漢室之統一大業的無限惋惜之情,在五丈原軍營中與世長辭。諸葛亮這個蜀國的大總管,在累死之前恐怕也會在心裡說“既生亮何生懿”呀!

諸葛亮劇照

楊儀、姜維按照諸葛亮臨終的部署,嚴密封鎖丞相去世的訊息,秘不發喪,整頓軍馬從容撤退。司馬懿風聞諸葛亮已死立刻率大軍窮追不捨,楊儀見後方人喊馬嘶煙塵滾滾,知追兵已至。於是他命後隊作前隊,反旗擂鼓,裝作一副要發動進攻的架勢,司馬懿不知虛實恐遭埋伏,遂引軍泱泱而退。等魏軍走遠了,蜀軍才重新整理好隊伍從容回撤。等蜀軍全部安全進入斜谷後才宣佈丞相死訊。

司馬懿引軍回到五丈原,他仔細觀察蜀軍紮營佈陣的地方,只見一切井井有條而紋絲不亂,所以由衷的讚歎道諸葛亮“真乃天下奇才也”。這就是民間流傳的“死諸葛嚇跑活仲達”的典故。

司馬懿劇照

諸葛亮五伐中原的戰爭就這樣結束了,諸葛亮死後司馬懿處於近敵,按理說他應該趁勢揮兵大舉攻蜀,再建功勳。可事實是他並沒有再接再厲再續輝煌,反而終其一生,未再伐蜀,這又是為何呢?

主要是因為魏國內部起了內訌,原來司馬懿在歷次戰爭當中逐漸掌握了魏國的軍事實權,魏明帝曹叡死後他和曹真之子曹爽共同壽命輔佐年方8歲的幼帝曹芳。就這樣曹魏統治集團內部逐漸形成了曹氏和司馬氏兩大政治勢力。後來大將軍曹爽忌憚位高權重且重兵在握的司馬懿,設計削其軍權給他封了個有名無實的太傅頭銜,讓他去做小皇帝曹芳的老師。而陰狠狡詐、善於權謀的司馬懿見曹爽權欲熏天,自己暫時鬥不過他,就假裝稱病不朝。後來又辭官回家休養去了。司馬懿裝病迷惑曹爽居然在病榻上躺了兩年之久。

司馬懿劇照

正始十年正月,趁小皇帝曹芳率曹真等文武大臣前去祭拜魏明帝高平陵之機,司馬懿悍然發動了“高平陵事變”,徹底剿除了曹爽集團,控制了魏國的朝政大權。此時距諸葛亮去世已經整整過去了十五年,在這段時期內正是因為司馬懿受到了曹爽集團的猜忌與防範,削奪了兵權,不得已採取韜光養晦之策以自保。後來又忙於策劃並發動“高平陵政變”以奪取曹魏政權,根本無暇率軍乘勝攻蜀。所以蜀魏邊境得以相安無事十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