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商鞅變法為何能夠成功?

戰國時期,天下紛亂,各個國家之間互相攻伐。朝為盟友,夕便為仇讎,利益才是或戰或和的真正動力。而要想在諸強林立的大環境中,生存下來,只有讓自己變得更強,才是正道。於是,一場場的變法也次第展開,從魏國吳起、李悝變法;到韓國申不害變法;趙國趙武靈王變法;再到秦國商鞅變法,無不體現著這種大的動盪社會環境之下,各國統治者對社會現狀的反饋。

但是,既然是人為主導的變法,這種變法的強度與深度也便參差不齊。在戰國初期,成為七雄之首的魏國,依靠變法之利,依靠魏武卒,攻城略地,無往而不利。但是隨著齊國、趙國等國家的變法強大,也終於讓處於四戰之地的魏國漸漸不支。

而此時的秦國,卻透過商鞅的變法,實現了強大。在軍功爵制度之下,白起、王翦等名將脫穎而出。最終,經過奮六世之餘烈的秦國,在歷經了數百年的征伐之後,由秦王嬴政,在公元前221年,結束了這場長達500多年的紛亂局面,成為了勝利者。

那麼,商鞅變法為何能夠取得成功呢?

1、當時的時代背景

商鞅所處的時代,正值戰國中期,齊、秦、楚、燕、韓、趙、魏七個諸侯國為了擴張自己的實力、搶奪地盤,相互爭霸,斗的是不可開交。而這一時期也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時代,各家門徒懷揣自家的學說,希望能夠在亂世之中得以施展自己的身手。各個諸侯國的君王,為提升自己國家的實力,為爭霸打下基礎,對於變法也往往持支援態度。

在商鞅變法之前,各諸侯國的多次變法中,雖然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於大都時間短、規模小,沒有使這些國家走向徹底的強盛,從而一統天下。

秦國本來在當時的各大國中是最落後的,本身就地廣人稀。加上與戎人的長期戰爭,向西擴張了領土,這些地區被開發成良田沃土,土地多的特點,也為商鞅的變法提供了一定的條件。另外,剛剛經歷了對魏國戰爭的失敗,也急需要一場變革來取得國家的強盛。

2、秦孝公的支援

在古代,任何一件變革的成功,都離不開帝王的支援,沒有了帝王的支援,一切都是空談。當時的秦國,剛剛吃了對魏國作戰敗仗,秦孝公想要勵精圖治,不拘一格使用人才,經過幾次試探,商鞅的想法取得了秦孝公的信任。

商鞅曾對秦孝公說:“公如青山,我如松柏,粉身碎骨,永不相負”。作為秦國君主,秦孝公能夠始終堅定不移地支援商鞅變法,是變法得以成功的基礎,商鞅作為變法的執行人,他制訂了變法的方方面面,並毫不留情的雷厲風行推行,正因為有“青山松柏”親密無間的合作,才最終取得了變法的成功與秦國的富國強兵。

3、商鞅的營銷策略

很多人都看過這樣一個故事,商鞅在變法初期,民眾大都不相信。於是,商鞅命人在國都南門立下一根三丈長的木頭,說是如果有人能將木頭抬到北門就給十金。周圍人越來越多,但是都感覺非常奇怪,不敢抬動木頭。於是商鞅又說,如果能夠把這根木頭抬到北門就給五十金。有人真的做了,直接得到了五十金,這下大家才相信了。

這樣法令就得以順利的頒佈了,正是因為商鞅這種取信於民的做法,才使得法令能夠順利的推行,也沒有形成強有力的反對派。

4、既得利益使得變法能夠延續

變法帶來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首先是財政呈幾何級增長,經濟發達了,才有大量的財力繼續征戰,進而實現統一的目的。其次,透過軍爵制度巧妙地將內部矛盾以戰爭方式對外轉移,軍功客觀而且快速,不像文官升遷比較主觀而且緩慢,因此秦國快速形成了軍人階級這個新的利益階層,能夠壓制舊貴族;這也是商鞅變法成功的關鍵原因。

商鞅的變法顯然是非常成功的,它使秦國走上了國富民強的道路,為以後秦始皇統一六國奠定了基礎。但由於商鞅在變法過程中採取嚴刑酷法來保證變法成功,特別是殘酷的連坐制度等,使得他得罪了一大批人,尤其是繼位的秦惠文王及朝中的王公貴族,秦孝公去世後,被這些人群起攻之,最終落得個被車裂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