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埋頭故紙堆十年,“窮書生”變身“廣陵工匠

皮市街,是揚州古運河邊一條六百多米長的古街,路上鋪設著花崗岩麻石,是老城區居民出行的一條重要通道。每天,王軍都要來到皮市街 111 號的邊城書店,在這裡他已經埋頭故紙堆,潛心從事古籍修復事業十年,他也從一名 “ 窮書生 ” 成長為揚州 “ 廣陵工匠 ”。

△王軍在修復古籍

80 後 “ 書痴 ” 來揚州開書店

80 后王軍,出生於安徽,求學於南京,紮根於揚州。“ 我大學學的是法律,但是畢業後沒做兩年工作我就辭職了。” 從小王軍就喜歡書、喜歡文字,是一名 “ 書痴 ”。對於離南京很近的揚州他非常向往,“ 揚州是一座擁有深厚文化底蘊的古城,辭職後我就來到揚州開了一家書店。”2008 年,王軍的書店在揚州大學北路上開業了,專門售賣文史哲類圖書。此時網路書店、電子書正在風靡,人們的閱讀方式悄然發生了變化,讓王軍的書店夢變得非常沉重。“ 每月幾千元的營業額,甚至不夠支付成本。哪怕退掉一半店面,也難以為繼。”

現實殘酷,但王軍心中關於書的夢想卻一直沒有破滅。後來他將書店搬到房租更為低廉的柳湖小區車庫,這裡面積很小,光線昏暗,出入不便,地面潮溼,顯然都不是一家書店的合適地點。特別是看著書籍因潮受損,更是讓他心痛不已。2012 年,他又將書店搬到了皮市街的大芝麻巷內,一路輾轉,唯一不變的是王軍關於書的夢想。

古籍為他打開了一扇大門

△遊客打卡邊城書店

“ 剛來的時候皮市街還是一條三四米寬的小街,路還是搓板路。” 王軍的邊城書店是最早落戶皮市街的 “ 網紅店 ” 之一,“ 古街的氛圍和邊城書店的文化也是比較契合的。” 王軍告訴記者,他之所以給書店起名 “ 邊城書店 ”,是因為喜歡作家沈從文,他覺得 “ 邊城 ” 有那種邊緣、放逐,而又自得其樂的感覺。

由於對書的熱愛,即使生活再困難,見到一些喜歡的古籍,王軍都要籌錢買下。幾年間,他花費數十萬元,買下了數千冊古籍。而這些古籍,也為王軍打開了一扇通往成功的大門。

△王軍在修復古籍

“ 看著這些殘破的古籍,我很心疼,一開始準備找人修復,後來發現太貴了修不起。” 於是王軍決定自己動手修復古籍,便購買了書籍,到處尋找相關影片,自學古籍修復技藝。

在修復中,王軍也在不斷閱讀學習古籍。古籍中的知識浩如煙海,琴棋書畫詩酒花茶自不言說,還有農業商賈、園林建築。王軍驚喜地發現,原來透過古籍可以連線萬物。

用文創讓古籍走進現代生活

△邊城書店的古籍文創作品

也是在修復的過程中,泛黃的古籍殘頁給了王軍靈感。“ 這些古籍殘頁,完全可以開發出全新的文創產品。” 一開始是簡單的裝飾畫,一片片殘頁斷句經過精緻的裝裱,格外顯得精緻典雅。後來還有古籍燈具、古籍雨傘、錦灰堆 …… 這些因古籍而生的文創產品,大受歡迎,很快就圈粉無數。邊城書店也逐步走上了以古籍修復為基礎,古籍文化創意產品為特色,古籍主題文化策展、研學為核心的文化發展道路。

△古城皮市街成為網紅街區

近年來,在古城復興方面,揚州一直在行動。2020 年 9 月 20 日,揚州市廣陵區成立廣陵古城管委會,在保護好古城物理形態、空間肌理,傳承好古城文化精髓的基礎上,妥善慎重地推進古城開發利用,實現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這兩年,皮市街越來越網紅了,各種新潮的文創店、餐飲店、咖啡店,讓這條街變得熱鬧起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走進了邊城書店。“ 我們店的消費主力人群,正是 25 歲到 45 歲的人群。”

未來他想讓更多人瞭解傳統文化

△王軍開展古籍修復研學活動

多年堅守,讓邊城書店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目前,書店主要的營收,分為策展、文創與研學。很多外地的圖書館都邀請王軍帶著古籍,前去進行展覽。2020 年邊城書店古籍修復成為揚州市廣陵區非遺專案,2021 年王軍被評為第一屆 “ 廣陵工匠 ”。隨著古籍修復事業不斷壯大,王軍在古運河邊的三灣公園又開設了邊城書院,專注古籍的主題策展和研學。“ 我現在已經舉辦了上百場活動,有數千人參加。”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透過王軍的古籍修復、文創手作,走進了古典文化的世界。

“ 現在國家對傳統文化越來越重視,我們書店的發展都是好時代賦予的。” 王軍表示,書店如今成為 “ 網紅 ”,要特別感謝這個時代。對於未來,王軍想將古籍文化和古籍知識進行系統化整理,並將他們搬到網路上,讓更多人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我們現在也逐步在網路平臺上釋出古籍修復、文創的知識和短影片,希望能在兩三年內取得成效。” 古籍散發的活力以及大家對傳統文化的認同,讓王軍堅信古籍事業未來可期,“ 我想把書店做得更有影響力,讓更多的人瞭解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

現代快報+記者 顧瀟 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