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開國元勳高興,燕王朱棣沒轍:懿文太子朱標多活幾年,對明朝會有多大好處?

作為國之儲君、帝王副貳,太子比其他人更能理解“高處不勝寒”:表現優秀,會被皇帝老子認為有搶班奪權之心;庸碌昏聵,又讓親王兄弟們看到奪嫡希望。

上有現任皇帝的狐疑目光,下有親王兄弟虎視眈眈,太子們睡覺都要睜著一隻眼睛——我們細看二十四史,首任太子能活到繼承皇位那一天的,還不到一半。

在數不清的太子中,活得最滋潤的,應該就是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的長子、後世稱為興宗孝康皇帝的懿文太子朱標了。

按照正史記載,古代最早一位皇太子應該是漢太祖高皇帝劉邦冊立的劉盈,而不是秦代的公子扶蘇或二世胡亥——正因為嬴政沒有明確指定扶蘇為繼承人,這才給了丞相李斯和公車府令趙高廢長立幼亂秦的機會。

立子以嫡以長,這是古代帝王傳承的規矩,即使是不習慣按照常理出牌的劉邦,也不敢恣意妄為。

袁紹廢長立幼引起內訌,曹操汲取教訓後,沒有立比較勇悍的曹彰,也沒有立文采出眾的曹植,這樣歸功於賈詡的一句話:

“太祖又嘗屏除左右問詡,詡嘿然不對。太祖曰:‘與卿言而不答,何也?’詡曰:‘屬適有所思,故不即對耳。’太祖曰:‘何思?’詡曰:‘思袁本初、劉景升父子也。’太祖大笑,於是太子遂定。”

明朝以前的中原帝國,基本都秉承了立子以嫡以長的原則,清朝壞了規矩,弄得骨肉相殘之事層出不窮,最後乾脆隔著口袋買貓,弄了個秘密立儲制度,最後也沒有真正執行。

隨著多代近親結婚的惡果顯現,清朝後期的皇帝已經生不出許多兒子了,有的乾脆是顆粒無收,只能從宗室子弟中黑夜拔蘿蔔熬湯——好歹也就是他了!

朱元璋沒有文憑,但卻很有文化,他遊方萬里,讀書無數,深知廢長立幼的危害,所以他在自立為“吳王”的時候,就冊封長子朱標為王世子,並指定當時頭號大儒宋濂為朱標的老師。

朱元璋對朱標有多好,網上有個段子說得很形象:“朱標造反了,朱元璋聽了很高興,馬上寫好了退位詔書,等待朱標的到來。在等待期間,朱元璋還很著急地詢問身邊大臣:‘太子帶的兵夠不夠?你們要不要去幫他一把?’”

這個段子當然是笑話,如果朱標真要造反,朱元璋也不會慣著他。問題是朱標根本就不需要造反,因為洪武皇帝早就巴不得內退呢,朱標雖然名為太子,但是已經有了掌控朝局的全部權力:“

洪武十年,令自今政事並啟太子處分,然後奏聞。諭曰:‘吾特命爾日臨群臣,聽斷諸司啟事,以練習國政。吾自有天下以來,未嘗暇逸,戴星而朝,夜分而寢,爾所親見。爾能體而行之,天下之福也。’”

朱老先生一心想把國事都交給自己這個最寬厚仁慈的兒子,自己跟馬皇后遊山玩水,跟老兄弟把酒言歡,有時間也可以給朱標再生幾個弟弟。

但是天不遂人願,洪武二十五年,懿文太子薨逝,朱元璋的天塌了,他在痛不欲生之際,做出了一個被後世視為昏招的決定:立朱標之子朱允炆為皇太孫!

很多人不理解朱元璋為何不立雄才大略的燕王朱棣,這是站在帝王的角度考慮問題,半壺老酒是一個普通人,以一個父親的眼光來看,朱元璋此舉還是為了他的太子朱標:只有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繼承了皇位,才能追尊朱標為皇帝,有幾個弟弟繼位後把肯把亡兄追封為皇帝?

朱標之死,對朱元璋是一個致命打擊,開國元勳們也迎來了他們的末日——洪武二十五年前,絕大多數公侯還都在東打西殺南征北戰,朱標一死,朱元璋就開始殺人了:

“二十五年二月,靖寧侯葉升等練兵於河南及臨、鞏、甘、涼、延慶。都督茅鼎等平五開蠻。三月癸未,馮勝等十四人分理陝西、山西、河南諸衛軍務。夏四月壬子,涼國公藍玉徵罕東,丙子,皇太子標薨,八月己未,江夏侯周德興坐事誅。”

朱元璋在朱標薨逝後先拿周德興開刀,然後又大辦“胡藍黨案”,功臣宿將幾乎被一掃而空。

如果朱標多活幾年,起碼要送走老爹朱元璋後再離世,這些開國公侯可能就不用死了:

“帝初撫兄子文正、姊子李文忠及沐英等為子,高後視如己出。帝或以事督過之,太子輒告高後為慰解,其仁慈天性然也。”

朱元璋是個閻王脾氣,但是有兩個人的話他一直都比較喜歡聽,讀者諸君當然知道,能讓朱元璋轉怒為喜的,當年也就是孝慈高皇后和懿文太子朱標二人而已。

我們可以說,朱標在世, 朱元璋就沒有必要屢興大獄,自然也就不會折損大量文臣武將,即使燕王朱棣有心問鼎,也會在第一時間被拍滅。

不管朱棣是什麼時候起的靖難之心,也都是受了朱標早逝的影響,如果朱標還在,朱棣根本就不忍心、也不敢有異心,因為朱標對弟弟們實在是太好了:

“太子為人友愛。秦、周(

秦愍王朱樉、周定王朱橚

)諸王數有過,輒調護之,得返國。有告晉王(

晉恭王朱棡

)異謀者,太子為涕泣請,帝乃感悟。”

朱允炆沒有父親的寬厚,也沒有父親的威望,卻要做父親都不會做的事情——削藩。

按照朱元璋的本意,是兒子們鎮守邊關,功臣宿將拓土開疆,大家結為姻親,既可以互相幫助,也可以互相制約。但是這一切都隨著朱標的薨逝而失去了平衡:諸位親王中,沒有人像朱標那樣能得到所有將帥的擁戴,涼國公藍玉跟燕王朱棣就很不對付。

如果朱標不英年早逝,開國元勳們肯定會很高興,燕王朱棣即使有點小想法也只能藏在心裡,因為朱標若在,功臣宿將們就不會大面積凋謝,靖難之役也很難引發,百姓們無需飽嘗戰亂之苦。

造化弄人,歷史上最受信任器重的太子朱標,未及四旬就撒手人寰,只留下痛哭不止的朱元璋和戰戰兢兢的文武群臣,我們甚至可以說,從朱標薨逝到元璋駕崩,那一段日子對大明君臣來說都是悽風苦雨。

朱標早逝,功臣受戮,我們在扼腕嘆息的同時,還禁不住產生了這樣的聯想:如果朱標身體健康,朱元璋還會對功臣大開殺戒嗎?如果朱標繼位而朱棣起兵,其結果又將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