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多爾袞都已經當上攝政王了,為何不索性稱帝?

多爾袞是努爾哈赤老爺子的第十四個兒子,少有才幹,很是受老爺子看重。他的八哥繼位以後對他更為重用,讓他的才幹得以進一步鍛鍊和發展,他東征西討、戰功無數,為大清國立下汗馬功勞。他八哥駕崩以後,他擁立他的侄子福臨繼位,得封攝政王。

作為攝政王的他英勇無畏,親自統帥大軍入主中原,結果最後年僅39歲就薨逝,死後被福臨追封為義帝,但是僅僅過了兩個月就被毀墓掘屍,剝奪一切尊榮。他的一生堪稱傳奇,後世針對他流傳出很多故事。

大部分的故事都是對他沒有登上皇位而惋惜,那麼我們今天來一起翻翻他的底牌,看看他的牌面夠不夠稱帝。他的一生主要有三個關鍵時期:

皇太極繼位時期、福臨繼位時期和受封皇父攝政王時期。

多爾袞塑像

皇太極繼位時期

明朝萬曆年中後期,朝政萎靡低效,官員腐敗不堪,邊疆不靖。老爺子以十三副鎧甲起兵,先後兼併女真大部分的部落,建立女真人的第二個王朝——-

大金國

,被尊為天命汗。稱汗僅過去兩年,老爺子就向天下公佈對明朝的七大恨,正式開啟對明朝的戰爭,數戰數捷,基本摧毀了明朝在遼東地區的軍事力量。老爺子信心倍增之下,進攻明朝在關外最後的軍事力量袁崇煥部,結果被袁崇煥部以西洋大炮打敗。吃了敗仗的老爺子僅過了半年就抑鬱而亡,老爺子的八子

皇太極繼位

努爾哈赤畫像

多爾袞出生於老爺子在發動對烏拉部的兼併戰爭時期,生母為阿巴亥大福晉,相當於中原王朝的皇后。按民間傳聞,他出身高貴,是為嫡子,又得老爺子看重,順理成章地應該就是他來繼承太祖的汗位。我們仔細翻一翻這個時期他的底牌,會發現他雖為嫡子,但是能稱為老爺子嫡子的不止他一個,老爺子一生先後立過四位大福晉,第一位大福晉生下了老大和老二,第二位生下了老五和老十,第三位生下了老八,第四位生下了老十二、老十四和老十五。

從名分上來講,這四位大福晉所生的八位兒子都算老爺子嫡子,在立嫡立長立賢的宗法裡,從立嫡來講他排在第六位(此時老大已經去世);從立長來講他排在第十三位;從立賢來講早在他出生的時候他的幾位哥哥們都已經建功立業多年,大金國建立之初老二代善、老五莽古爾泰、老八皇太極和他的堂兄阿敏就被封為

四大貝勒

清朝八旗

不考慮宗法就看老爺子對他們兄弟的寵愛程度,他也不是最得寵的,史料佐證有二。其一,老爺子在建立八旗制度時自己親自負責正黃鑲黃兩旗,正紅旗分給老二,鑲紅旗分給老二的兒子,鑲藍旗分給侄子,正藍旗分給老五,正白旗分給老八,鑲白旗分給老大的兒子,對於他這一母同胞的老十二、老十四和老十五就從兩黃旗中每人給他們分撥

15牛錄

,後期特別交代他去世後鑲黃旗給老十二,正黃旗給老十五,至於他這個老十四則另外安排鑲白旗,要知道當時屬兩黃旗最尊最強,他卻無緣兩黃旗;其二,大金國的立國大典中,有一個安排宗室勳貴拜見老爺子的環節,老爺子連出席的資格都沒有給他,如果說年齡的原因,比他小老十五可是位列第七位的。

無論是立嫡、立長、立賢還是單論老爺子的寵愛,此時他的牌面都小得很,遠遠比不過繼位的老八。

皇太極畫像

福臨繼位時期

老八繼位之後一心將父業發揚光大,但是老爺子當初任命的四大貝勒中另外的三大貝勒卻憑藉著多年積累的功勳和手上掌握的實力對老八的政令、軍令都有所慢待,甚至多方掣肘。老八想要成就大業,就要儘可能地去削弱三大貝勒的實力。老八考慮到硬碰硬於國於家不利,就採取委婉的曲線策略,透過重用和提拔年輕的弟弟們上來分掉三大貝勒的權力。

多爾袞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進入了權力核心圈,他透過經年不斷的拼搏和努力,為老八的大業鞍前馬後,最後被任命為鑲白旗旗主。待他快速崛起後,老八開始擔心他成為下一個“

類三大貝勒”

,就將他的鑲白旗和老十五的正白旗混亂重編,再讓他擔任正白旗旗主。

後世不少人認為老八去世時,老十二、老十四和老十五這同母三兄弟實力強大,其中老十四多爾袞又功勳卓著,應該很有希望繼承皇位。我們翻一翻這個時候他的底牌。

首先,老八在位期間重用儒臣,如范文程等人,大力引進和學習中原王朝的先進思想和制度,儒家最重傳統,講究

父死子繼

,老八去世之時在世的兒子仍有八個,他的繼承權在法統上不知道排到多少位去了;

其次他在老八去世之時能牢牢掌握的就是他這同母三兄弟的兩白旗,一共

98個牛錄

,而之前一直由老八親自掌握的有兩黃旗加上其老八長子豪格掌握的正藍旗一共

117個牛錄

,還有中立狀態的老二父子和堂兄弟濟爾哈朗手上一共有三旗,共

96個牛錄

,雖說這三旗是中立狀態,但是從自身利益出發,他們也更傾向於老八世系傳承。

如此盤算下來他的牌面依然不夠稱帝的。

清朝入關以前疆域圖

受封皇父攝政王時期

多爾袞在老八死後自感牌面小,當不了皇帝,就選擇立老八的九子福臨,年僅6歲。他雖然當不了皇帝,但是實力擺在檯面上還是可以看的,加上擁立大功,被封為攝政王。在擔任攝政王的期間,他受命統領大軍入關和李自成等人逐鹿中原,同年四月他就充分利用吳三桂和李自成的鬥爭,趁二人疲敝之時揮軍挾制吳三桂一起打敗李自成,五月成功攻佔明朝都城。

同年十月,大清國福臨為首的貴胄們正式進駐明朝舊都,並立其為清朝國都,眾貴族念他有大功於國,建議福臨加封他為叔父攝政王。翌年他統籌全域性,指揮各路大軍消滅了李自成大部勢力和南明弘光政權,受封為皇叔父攝政王。時間過了5年,天下已基本統一,他再次進爵為

皇父攝政王

,但這次僅做了兩年皇父攝政王,他就在一次打獵中摔傷,進而崩逝。

李自成敗亡路線圖

後世很多人認為他都曠古爍今的當上了皇父攝政王,完全可以自己去做大清朝的皇帝。我們最後來翻一翻這個時期他的底牌。首先論繼位合法性,福臨在已經做了六七年的皇帝了,在位期間雖因年幼尚無大功,但也無過,一直都在刻苦求知,待人親和,明朝的成祖皇帝實力那麼大,也是在建文帝急於削藩,對內對外政策失當的時候起兵靖難的,就這樣明成祖都沒有落個好名聲,一直都被人詬病,何況福臨一直以來都沒有做過任何對國家不利的事情。

其次論政治影響力,他雖貴為皇父攝政王,憑藉多年發展在當時清朝最高權力組織機構議政王大臣會議裡佔有

四個席位

,但是福臨有受法統認可的帝位,有孝莊皇太后多年經營的成果,有范文程等三朝老臣的門生故吏支援,在議政王大臣會議裡也佔有

四個席位

最後論軍事實力,他在收編老八長子手上的正藍旗後擁有了兩白旗加正藍旗,共三旗,而福臨有皇帝嫡系的兩黃旗,還有鐵桿濟爾哈朗的鑲藍旗,同樣有三旗,另外兩旗搖擺不定。

多爾袞的牌面比前面兩個階段都要大了不少,但是依然不夠稱帝用的。

多爾袞畫像

結語:

多爾袞英雄一世,為清朝的大業立下不世功勳,所以在他死後被追封為義帝,但是在他執政後期待君不忠,囂張跋扈,得罪不少貴族,終被清算,死後卻落得個悲慘結局。

這樣的一位人物被世人所熱議是情理之中,但是要說多爾袞在生前可以稱帝的話,無論是皇太極繼位、福臨繼位還是他被封為皇父攝政王的時期,他的牌面還是不夠大,遠遠不夠稱帝的。

或許他再活些年頭,他的牌面就夠資稱帝的了

,可惜歷史沒有或許。

參考文獻:

《太祖實錄》

《太宗實錄》

《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