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何進:高處不勝寒的屠夫外戚,為何被世家算計至死?

東漢的外戚只不過是表面風光,以光武帝、明帝為首的東漢皇帝採取高壓政策,嚴防外戚干政。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東漢的皇帝大部分都是年幼繼位,政權無可避免落在以太后為首的外戚中。為了掌握權力,外戚、宦官、世家三股勢力糾纏在一起,漢靈帝本來想在三方平衡中維持著自己的統治,沒想到的是他給予厚望的何進“墮落”得如此之快,最後還被袁紹利用至死,這是為什麼呢?

一、外戚之禍,宦官干政

漢章帝開了東漢任用外戚的先河,反噬卻馬上到來,由於漢和帝劉肇登基時尚且年幼,朝政被母親竇太后和竇氏戚族把持,漢和帝在長大後費了好大的勁才奪回屬於自己的權力。然而漢和帝去世後,外戚干政的局面捲土重來,甚至有了決定皇位歸屬的能力。漢順帝時,梁氏戚族達到外戚權力的巔峰,漢質帝還因為說了外戚的壞話被毒殺,直到漢桓帝借宦官之手剪除梁氏,才結束了其二十餘年的無法無天。眼見宦官能直達天聽,世家與外戚自然不滿意這些腌臢之人騎在自己的頭上,於是聯合起來一同對抗宦官。

漢靈帝劉宏繼位之初也面臨著外戚與宦官的鬥爭,大將軍竇武因定策劉宏有功被封侯,竇氏權傾一時,於是竇武大量起用在第一次黨錮之禍受罰計程車人,並與他們一起謀劃除去宦官。可惜的是竇武的謀劃敗露,事先得到訊息的宦官們歃血為盟,先一步扳倒了士人,史稱“九月辛亥政變”,此後,以王甫、曹節為首的宦官弄權多年。漢靈帝即位時不過是個十二歲孩童,身邊盡是當權宦官和他們的親信,自然比桓帝更加信任他們,甚至常對他人說:“張常侍是我公,趙常侍是我母。”然而漢靈帝不是傻子,外戚能夠廢立皇帝,那麼宦官是不是也有這個可能呢?他需要宦官、世家和外戚之間的平衡,而不是宦官或者外戚一家獨大,哪怕再不情願,漢靈帝也必須承認外戚確實是限制宦官的最好勢力。光和三年(180),漢靈帝立何氏為皇后,一個新興勢力出現並屹立於朝堂之上。

二、寒門外戚,搖身一變

何進不過一屠戶,憑藉妹妹的美貌遷虎賁中郎將,任潁川太守,妹妹被立為皇后,何進更是一躍成為將作大匠、河南尹。然而擺在何進面前的依舊是一個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如何在世家和宦官的爭鬥中立足。漢靈帝之前的干政外戚之所以能夠聯絡世家大族來對抗代表皇權的宦官,歸根結底在於他們就是除了皇家之外天下最大的世家了,在士林中自然是領頭人的存在了。然而何進與何氏毫無根基,既是憑藉何皇后一人得道而雞犬升天,但也被迫捲入到皇帝同世家的政治鬥爭當中,若是沒有漢靈帝的刻意保護,想必何進很快就死於難防的暗箭之下了。

何氏如無根浮萍,沒有錯雜的世家關係,因此漢靈帝能夠安心重用。為了給何進造勢,漢靈帝先是拜何進為大將軍,在黃巾黨人唐周叛變的情報下,由何進破獲陰謀,率軍拱衛京師,何進因此還被拜為慎侯。或許是水漲船高讓何進生出了進一步的野心,也可能是何進知道了宦官和董太后聯手要廢長立幼的訊息,他以大將軍的身份大肆徵辟黨錮之禍中受迫害的黨人們,袁紹就是在這個時候進入大將軍府,成為何進的最高幕僚。

三、欲抑先揚,前車之鑑

徵辟袁紹後,何進彷彿來到此生巔峰時刻,再也沒有世家豪強因為屠戶的身份看不起他,甚至那些高傲的官僚士大夫和太學生在大將軍府門口爭得頭破血流,只為了能夠成為大將軍的幕僚。然而這些都不過是另一番假象罷了,由於袁紹在黨錮之禍中常常庇護黨人們,或是與當朝大佬們積極謀劃剪除宦官,加上“四世三公”的名頭在,袁紹的聲望早已超過何進,所以“有識之士”投奔的是袁紹,並非何進,可惜何進完全不知情,還一副與袁紹惺惺相惜的姿態。

此外,擺在何進和袁紹等人面前的還有兩個鮮活的例子:上一個大將軍竇武誅殺宦官不成被反殺,而且那時漢靈帝還沒有能力保護宦官;另一位則是有“涼州三明”之稱的段熲,他迅速倒向宦官並得以富貴,卻也在宦官倒臺後受牽連而死在獄中。兩人對待宦官的態度完全不同,下場卻一模一樣,袁紹不願如前者那般,也不想何進走後者的那一步,因為何進最大的入局資格就是他沒有牽連,能夠隨時倒向宦官,而袁紹早已是宦官的死敵。若是袁紹真心只想剪除宦官,憑藉他已有的聲望和家世,振臂高呼之下,未嘗不會成功,但他選擇了大將軍何進成為自己的發聲人,事實證明,沒有過硬的本領,身先士卒的通常會先一步死於非命。

四、帝王心術,身死功頹

在漢靈帝的設想下,無依無靠的何進會與宦官聯手,對抗隱約成為世家領頭人的袁紹,但漢靈帝沒想到的是何進竟然“倒戈”如此之快。這也不怪何進,何皇后之子劉辯一日不是太子,何進就要拖一日成為比肩竇武那樣的實權外戚,甚至更有可能失去所有的權力,被打回成那個他不願回憶的屠夫。

然而漢靈帝卻打算將他的平衡之術貫徹到底,為了限制何進,漢靈帝設定西園八校尉來增加宦官的軍權,又在此八校尉內安插士族集團,還自封為“無上將軍”,以此體現帝王之術。漢靈帝在分了軍權後,下一步考慮的便是立儲了,何進不堪大用,長子劉辯“輕佻無威儀,不可為人主”,立了也會如十二歲為帝的自己一樣活在外戚和世家的陰影下;若是立劉協,那更是災難,因為劉協唯一能依靠的還是比世家更依賴皇權的宦官和根基淺薄的董太后,本就外亂不斷的大漢再來一場聲勢浩大的內戰,那就是他漢靈帝愧對列祖列宗了。

就在漢靈帝還沒糾結出結果的時候,他就先一步駕崩了,直接將這個爛攤子撒手不管。“今將軍既有元舅之重,而兄弟並領勁兵,部曲將吏皆英俊名士,樂盡力命,事在掌握,此天贊之時也”,袁紹的話說得真好聽,何進也自認為機會來了,但他早已被袁紹騙得“眾叛親離”,手下盡是袁氏門生故吏,弟弟何苗和妹妹何太后根本就不和他為伍,自己引狼入室的董卓可是由袁隗舉薦出任幷州刺史的袁門故吏之一,何進的下場可想而知。在袁紹更大的謀劃下,何進還不知道自己從獵人變成了獵物,就連何苗與何太后都比他看得透徹,還勸他說:“覆水不可收。宜深思之,且與省內和也”。

何進猶豫了,不殺宦官,他依然能夠拿走勝利的果實,何樂而不為呢?但他小看了袁紹的野心,眼見自己的苦心孤詣要為何進做了嫁衣,袁紹展現了自己的獠牙:他向各州郡傳遞了何進要求逮捕宦官親屬的旨意,宦官們走投無路,於是打算在死前瘋狂一把,把何進拉著陪葬!何進這時還不明所以,被氣瘋的宦官們殺了,袁紹完成了自己的佈局,將宦官和何氏勢力盡數拔除。可惜的是,袁紹機關算盡,但還是小瞧了董卓和曹操,這自然是後話了。

“借元舅之資,據輔政之權,內倚太后臨朝之威,外迎群英乘風之勢,卒而事敗閹豎,身死功頹”。不是憑藉妹妹的上位,何進可能一輩子都是個不為人知的屠夫,然而命運垂青了他,讓他擔任東漢大將軍,給了他其他人一輩子都得不到的權力和地位。然而何進小看了政治的險惡,更沒有看清要自己性命的敵人究竟是誰,結果就是如已故大將軍竇武那般死於宦官之手,更可笑的是為宦官們遞上屠刀的還是他最信任的袁紹。何進哪裡是鬥不過宦官,而是敵不過傾軋官場百年的袁氏和更有野心的袁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