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青未了|垂沙之戰

公元前301年,齊、魏、韓三國聯軍於垂沙(今河南省唐河縣西南附近)打敗楚國,史稱垂沙之戰。戰後,楚國實力遭到削弱,出力最多的齊國並未撈得實惠,隔岸觀火的秦國成為最大贏家。

戰爭概況

戰國中期,各諸侯國爭雄的格局大致呈現出秦、楚、齊三國並立的局面。隨著合縱連橫的展開,各諸侯國不斷分化組合。張儀先是瓦解齊楚聯盟,使楚國背離合縱與秦國結盟親善。之後,楚國發覺被秦國欺騙於是出兵攻秦,在丹陽、藍田之戰中被秦國擊敗。於是,楚國在齊國拉攏下,又重新倒向齊國。秦昭襄王即位後,因主政的宣太后為楚國人,所以秦國大力拉攏楚國。楚懷王再次背齊親秦,這引起齊國的強烈不滿。齊國以楚國負約為由,聯合韓、魏兩國攻打楚國。楚國向秦國求救,秦國派出援兵後,齊、韓、魏三國退兵。

此時,一個意外事件發生。在秦國充當人質的楚太子橫,因私事殺死一名秦國大夫,並逃回楚國。秦楚關係驟然惡化,秦楚聯盟再度破裂。公元前301年,齊、韓、魏三國再次聯合攻打楚國。而秦國未再出兵援救楚國。

齊、魏、韓三國聯軍以齊將匡章為主將,夾泚水(今河南省西南唐河境,下游至襄陽入漢水)與楚軍對峙。由於不熟悉河流的具體情況,匡章不敢貿然率軍強渡。聯軍先後派出多名士兵探測水深,皆因對岸的楚軍射箭受阻。陷入僵局之際,聯軍偶然間從一樵夫口中得知,凡是楚軍重兵把守的地方便是水淺之處。匡章大喜,派遣精兵趁夜色從水淺處渡河,在垂沙對楚軍發動突襲。楚軍大敗,其主將唐昧被殺。此後,聯軍乘勢攻下宛(今河南省南陽市)、葉(今河南省平頂山市)以北地區。楚軍戰敗後,楚國人莊蹻趁勢發動叛亂,與此同時秦國加緊了對楚國的進攻,楚國由此衰落。

臨機決斷

齊、魏、韓三國聯軍此戰的勝利,得益於匡章的臨場指揮。聯軍最初因無法摸清泚水的具體深淺情況,與楚軍夾泚水列陣相持達6個月之久。齊宣王坐不住了,他派人來到前線,嚴令匡章出戰。匡章接令後說:“齊王可以罷免或者殺了我,甚至殺我全家,但無法讓我在戰機不成熟時出戰,或者在戰機成熟時不出戰。”後人據此提出“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說法。戰場形勢瞬息萬變,這要求統兵將領隨機應變,根據現實情況調整相應的戰術,而不應盲目服從遠在千里之外的上級或君主的安排。由於隸屬關係的存在,這一點在現實中很難實現,因此它更多地要求國君用人不疑,給予將領充分的臨場指揮權而不過多幹涉。《孫子兵法》認為:“將能而君不御者,勝。”歷史上,由於國君盲目干涉而致敗的案例比比皆是。唐玄宗強令哥舒翰出潼關迎戰安史叛軍,終致大敗,長安失守;明崇禎帝催逼洪承疇速戰速決,致使明軍在松錦之戰中全軍覆沒。

垂沙之戰中,匡章在沒摸清河流深淺情況下未發兵進攻,體現了匡章作為主將的謹慎與穩健。《孫子兵法》強調地理因素對戰爭的重要影響,認為“不知山林、險阻、沮澤之形者,不能行軍”,匡章正是秉持了這一原則。之後,聯軍從當地樵夫那裡得知泚水的具體情況,可見在作戰中發揮當地嚮導的作用,有時可能收到奇效。《孫子兵法》指出,“不用鄉導者,不能得地利”。

最大贏家

垂沙之戰中,作為失敗一方的楚國損失慘重,作為勝利一方的齊國同樣未能取得實惠。此戰中,隔岸觀火的秦國反而成為最大贏家。這對於如何從戰略上為本國爭取利益最大化,具有重要啟示。

對楚國而言,垂沙之戰的失利引發了一系列連鎖反應,先是莊蹻發動叛亂,這場叛亂席捲全國,並一度將楚國的區域分割成幾大塊。在西線,秦國趁機發動對楚國的進攻。楚國之所以會陷入如此困境,一個重要原因在於此前的外交失策。楚懷王先是輕信張儀的空頭支票,貿然斷絕與齊國的聯盟。之後,在恢復與齊盟友關係後,又很快再次倒向秦國。楚國在處理與他國關係時反覆無常,它反映的是楚國戰略的搖擺不定。《孫子兵法》認為:“不知諸侯之謀者,不能豫交。”對外交往應以我為主,借力打力,而楚懷王缺乏對他國的瞭解,最終陷入孤立狀態,給楚國帶來災難。

對齊國而言,這場持續長達半年之久的戰爭,對本國國力造成相當大的消耗,這也是齊宣王催促匡章出戰的重要原因之一。戰後,聯軍接連攻佔了楚國大片土地,但這片土地最終被韓、魏兩國瓜分,齊國未能分一杯羹。其原因在於齊國與此地相隔遙遠,難以進行直接控制。因此,齊國在相當程度上扮演了“為他人作嫁衣”的角色,空耗國力,收穫不足。這也成為范雎日後勸說秦昭襄王“遠交近攻”的一個重要反面案例。

在此戰中置身事外的秦國,不僅很好保全了本國國力,還在戰後趁機對楚國西線發動進攻,攻下新城(今河南省襄城縣)等地,進一步擴張版圖並打擊了楚國。對比齊國消耗很大而得利有限,秦國顯然以最小的代價謀取了最大的實惠,是這場戰爭的最大贏家。

隔岸觀火

隔岸觀火是“三十六計”中的第九計,指當多個對手陷入衝突和戰爭時,本方不貿然參與,而是採取觀望態度,靜待有利時機出現,以此決定自己的行動。這體現了《孫子兵法》中“非利不動,非得不用,非危不戰”的思想,即戰必以利為目的,一定要慎用兵,戒輕戰。隔岸觀火之計,不等於站在旁邊看熱鬧,一旦時機成熟,就要改“坐觀”為“出擊”,以取勝得利為目的。

歷史上對隔岸觀火多有運用。馬陵之戰中,齊國一直等到韓、魏兩國拼殺到最後方才出兵;三國時期,曹魏坐視孫、劉兩家夷陵決戰,企圖乘其弊而進行討伐。

壹點號 青檀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尋微信小程式“齊魯壹點”,全省600位記者線上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