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非遺傳承,為山西文旅融合添新彩

聽一曲原汁原味的上黨落子,觀一場精彩絕倫的舞獅鑼鼓,看一段民風淳樸的太原秧歌,品一碗帶著煙火味的小店犧湯,再自己動手做一個形象逼真的麵塑……這些難忘的非遺體驗,將成為遊客美好的旅行記憶。

近年來,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我省各地在挖掘非遺專案內涵、講好非遺背後故事、傳承非遺專案基因等方面,積極探索有效發展路徑,形成文旅融合發展新格局,不斷擴大“華夏古文明、山西好風光”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非遺文化讓遊客“留下來”

隨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們旅遊的目的從單純地看景點轉變為感受文化內涵,從匆匆忙忙到此一遊轉變為舒心放緩的休閒遊。遊客希望在不同的地方看到不同的風景、感受不同的風土人情,因此,多元化的非遺旅遊專案成為各景區新的吸睛點和“吸金點”。

以前在春節、廟會期間才能看到的剪紙、麵塑、皮影等非遺表演,如今在我省的許多景區已經成了常態化節目。司徒小鎮非遺展演節目《千年鐵魂》已經成為晉城非遺的閃亮名片;皇城相府景區《迎聖駕》《編鐘樂舞》《天朝國風》等劇目經久不衰;大陽古鎮《飛燕省親》、珏山景區《澤州鼓書》、炎帝陵景區《喜酒歌》等節目更是好評如潮。在這裡,遊客可以近距離體驗非遺、感受非遺,領略傳統文化的魅力。

今年“五一”小長假期間,運城的舜帝陵、李家大院和鹽湖3個景區,分別展示了稷山高臺花鼓、高蹺走獸、絳州鼓樂、河津幹板腔、蒲州梆子絕活、心意拳(關公刀)、晉南嗩吶、提線木偶戲、皮影戲等9個市級以上非遺表演類專案,使更多的遊客感受到了運城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洪洞大槐樹景區推出的獨特非遺演藝《傳統祭祀》《威風鑼鼓》《孝感動天》等節目,吸引遊客“停下來”“留下來”。

此外,在圍繞非遺旅遊資源開發方面,洪洞大槐樹景區在民俗遊覽區內引進毛姥姥刺繡、郝小翠剪紙、樓村胃靈散等地方非遺專案,將傳統的農耕技藝、編制紡織工藝、釀酒工藝等“搬”進了民俗村小院。同時,該景區研發出適合旅遊市場的“商業、研學、線上”三重祭祖消費模式,讓非遺傳承有了市場需求支撐。

“旅遊與非遺的融合讓非遺傳承保護更具活力,也賦予旅遊更為蓬勃的生命力。”省文旅廳副廳長陳少卿說,“我們就是要不斷增加旅遊業態新供給,讓看非遺、聽非遺、樂非遺、品非遺、享非遺融入全域旅遊大格局中,使非遺保護傳承和旅遊發展得到互利雙贏。”

“硬核”舉措助力非遺傳播

近年來,為讓非遺得以更好地傳承和保護,我省“硬核”助力非遺傳播,讓非遺走進千家萬戶,在現代生活中綻放出更加迷人光彩。

今年5月,省文旅廳特別推出“‘非’學不可、你來守‘藝’”為主題的“感受非遺魅力、學習傳統絕活”系列直播活動。鏡頭直接對準晉劇、太原蓮花落、太原秧歌這些國家級、省級非遺代表性專案,邀請非遺傳承人現場講解、互動體驗,向網友展現並記錄這些久負盛名的非遺專案的發展歷史、藝術形式以及活態傳承,帶人們聆聽戲曲名家、“90後”新生代傳承人背後的故事,感受“三晉”非遺的獨特魅力。

在今年6月舉辦的“晉享非遺、美好生活”非遺購物節上,省文旅廳組織全省204家非遺傳承人、專案保護單位、中華老字號、非遺工坊等,聯動阿里巴巴、抖音、小紅書等平臺,設定非遺購物節主會場及話題頁,鼓勵參與活動的非遺傳承人、非遺工坊、老字號等在網路平臺釋出活動相關話題,不斷提升我省非遺的傳播推廣水平,吸引更多人親近文化遺產。

值得關注的是,為更好地促進非遺文化的保護和傳承,我省各地積極開展“非遺進校園”活動。在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新絳縣澤掌鎮光村,當地絳州木版年畫工藝師們攜帶絳州木版年畫走進校園,同小學生們一起印製木版年畫,學習感悟千年非遺絳州木版年畫的藝術魅力;曲沃縣積極組織當地皮影非遺傳承人走進學校,為師生們講解皮影文化藝術並進行表演,讓孩子們在快樂體驗中感受民間傳統藝術的獨特魅力;太原市傳統漆器手工技藝傳承人郭喜梅,每月都會走進校園,深入淺出地講解非遺大漆課程,引導學生領略非遺文化精髓,培養同學們傳承非遺文化,使更多人瞭解非遺、親近非遺、愛上非遺,讓中國傳統文化煥發新活力。

“下一步,我們將會開設線上課程,讓學習非遺技藝不再受到地點、時間、傳承人的限制,讓更多愛好非遺技藝的人們隨時隨地學習非遺技藝。”郭喜梅說。

據瞭解,在加大非遺傳播力度方面,省文旅廳將不定期策劃推出山西非物質文化遺產宣傳片、短影片、微記錄、網路視聽作品展映評選等活動,力求讓更多非遺走進大眾視野,激發傳承傳統文化的熱情。

非遺為文旅發展增添“新動能”

山西非遺家底豐厚,數量位居全國前列。截至目前,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名錄專案182項,省級非遺代表性名錄專案537項,市級非遺代表性名錄專案2103項,縣級非遺代表性名錄專案5089項,國家、省、市、縣四級名錄體系基本形成。

非遺文化與文旅融合,使非遺傳承如虎添翼。今年10月,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遴選的2022年“全國非遺與旅遊融合發展優選專案名錄”中,我省共有14個專案分別入選非遺旅遊景區、非遺旅遊小鎮、非遺旅遊村寨。未來,越來越多的遊客將與非遺不期而遇。

司徒小鎮獨創的大型實景劇《千年鐵魂》、山西民俗社火巡遊等專案,已成為聲名遠播的人文招牌,也讓該鎮成為遊客遊、購、娛的好去處。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司徒小鎮啟動《2021鄉村文旅專案與鄉村振興標杆投資計劃》,將實景演出劇目《千年鐵魂》及相關實景演藝專案進行品牌輸出,目前已先後落戶湖南寧鄉、江蘇宜興等地,成功打造出《千年鐵魂·湖南人》和《千年鐵魂·江蘇情》等實景演藝品牌。

入選非遺旅遊村寨的太原市小店區劉家堡村,是明代大學士王瓊故里。近年來,該村把文化和產業振興作為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挖掘農耕文化、非遺民俗文化,打造“王瓊故里·非遺文化街區”,探索鄉村文旅融合發展之路。目前,該村已吸引了清式傳統傢俱製作技藝、古法手斫古琴技藝、晉繡、剪紙等20多個非遺專案入駐。

每逢節假日,劉家堡村都會推出舞獅、鑼鼓、打鐵花等非遺展演,吸引遊客前來觀看。同時,各式農村老行當、老物件,也喚醒了人們的鄉愁記憶。下一步,劉家堡村將吸引更多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進駐,打造100座“非遺小院”,進一步做大做強鄉村旅遊。

“為促進非遺和旅遊融合發展,我省將打造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體驗遊、非物質文化遺產美食品鑑遊、非物質文化遺產演藝觀賞遊、非物質文化遺產民俗參與遊等主題線路。今年4月,省文旅廳出臺的《關於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實施意見》,為我省推動非遺深度融入旅遊程序提供新路徑。”省文旅廳非遺處相關負責人介紹。

如今,我省的非遺資源正在植入更多的文旅場景,形成非遺專案向旅遊業態、場景、創新的轉化,為非遺保護傳承與旅遊發展點燃新引擎、增添新動力。

山西經濟日報首席記者 慄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