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家長課堂】養育弟弟,父母重視,但是,這個家庭的教育方法很重要

《我的姐姐》熱映,我也去看了一場。

放映廳裡,時而響起抽泣聲,大家對姐姐的遭遇倍感心酸,偶爾能調動大家情緒“撲哧”一笑的,定是弟弟懵懂的童言童語。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不要太著急。”

“姐姐,你跟媽媽一個味道。”

“你真的要去北京嗎?不能等等我嗎?”

童言童語中,帶著孩子的純真,還有對未來生活不確定的擔憂。

很多人看了電影,都在討論姐姐的可憐,憑什麼姐姐要撫養年幼的弟弟呀?養育弟弟,那是父母的選擇。

但我想從另一個角度來談談看法,父母重男輕女的背後,弟弟才是那個最可憐的人。

01、父母偏愛,讓弟弟養成有持無恐的自我意識

影片的開篇,是一起出車禍的現場。

側翻的貨車,駕駛室裡一張3人合影的照片,意味著這是一對夫妻駕駛的車輛。

貨車旁,一個女孩呆呆地站立,她面無表情,跟這個急救的畫面顯得格格不入。

交警詢問:“你是司機的什麼人?”

女孩:“他們是我的父母。”

交警:“但司機的手機資料裡,只有一個兒子,請證明一下你的身份。”

寥寥幾個畫面,就刻畫出一個重男輕女家庭的縮影。

兒子只有5歲左右的樣子,女孩已經成年,這個孩子是父母在二胎政策開放後生下的。

那個時候,母親已經到了40多歲的高齡,但依然不顧自身安危,堅持要生下兒子,足以可見對想要男孩的執念。

有了兒子後,他們的生活重心圍繞著兒子轉,牆上貼著的是兒子的獎狀,車裡掛著跟兒子的合影,女兒已經被他們推到家庭之外。

還有一個鏡頭,也顯示出父母的偏愛。

在分析貨車為什麼出車禍時,從錄影來看,只是一個普通的交通意外,醫生給出的答案是司機突發心梗。

但這只是表象,女孩在收拾家裡的物品時,發現並沒有治療心梗的藥,而且在她的印象中,也不記得父親有心梗這個病症。

唯一能解釋得通的,那就是父親事發前給女孩打了幾十個電話,女孩在上班沒有接,這件事應該是誘發父親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

那麼,父親到底因為什麼事,這麼著急要跟女兒聯絡呢?

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要變更學區房的名字。

父母曾買過一套學區房,考慮到一家人還住在單位的房子裡,不想引起爭議,就將學區房的名字掛在女兒名下。

但有了兒子後,父母決定將名字變更為兒子,這才有了這麼多電話,希望女兒能回家配合變更,女兒沒有接電話,父母以為女兒想佔有房子,氣得著急上火,想來這是引發車禍的根本原因。

以點窺面,可以想象在生活中,父母對兒子的偏愛有多深,這也是兒子性格比較驕縱的原因。

他可以對姐姐說:“我爸說了,這個家裡所有的東西都是我的,你也要聽我的。”

因為父母的偏愛,兒子有持無恐,認為姐姐也應該如父母一般疼愛自己,在姐姐反對後,甚至在姐姐的床上“畫地圖”,一副我橫我有理的樣子。

我們無法指責年幼的男孩,因為他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都是父母賦予的,但他的不懂事,也隱藏著人生的悲劇。

02、依賴心理,長大後無法處理好個人與家庭的關係

電視劇《都挺好》中,就揭示了被偏愛長大男孩的命運。

老大蘇明哲在外人眼中,是一位成功人士的形象,他學業有成,留在美國工作,住在一所大房子裡。

但他的妻子卻感受到他的拎不清,對小家庭不關心,對父親的孝順也落不到實處。

蘇明哲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隔空指揮,打電話要求弟弟給父親做飯,妹妹去看望父親,儼然一副孝子的模樣,自己其實啥也做不到。

他為了能將父親接到身邊,甚至不顧自己已經失業,家庭經濟緊張的現狀,只為維持表面的一團和氣。

因為從小被父母保護得太好,遇到問題不能考慮到別人的感受,只會就事論事解決,看起來是有責任心,卻情商極低,自己的小日子也過得異地雞毛。

老二蘇明成是典型的“媽寶男”,到了30多歲的年紀,依然有向母親討生活費的習慣。

他擅長說好聽話來哄妻子高興,這原本也無可厚非,但當他哄不好妻子時,就暴露出動手的暴力本性,讓人看到家庭“小霸王”的形象。

在蘇明成的成長過程中,他善於察言觀色,看出母親對自己的偏愛,再加上母親喜歡聽好聽話,他透過甜言蜜語哄母親高興,就能輕易達到自己的要求。

但妻子不是母親,不可能對你無條件付出,當他發現自己的甜言蜜語不起作用時,就惱羞成怒,不得不說,也是極度自我的悲哀。

一個被母親偏愛長大男孩,有一種天然的優越感的心理優勢,認為自己只需要付出一點點,就能讓身邊的人都對自己關愛有加。

但脫離了家庭本身,每個人都是獨立的,沒有誰會因為你是男孩就對你格外謙讓。

蘇明成的自我,讓他在做生意時摔了跟頭,妻子也因為他的自私而離去,落得一個孤家寡人的生活,如果他的母親在天有靈,會後悔當初對兒子的偏愛嗎?

劇情來源於生活,生活中被父母偏愛的男孩非常多,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對父母有很強的依賴心理,甚至認為家裡的姐妹也有幫扶自己的義務,失去了獨立思考的能力。

有句話說得好:“重男輕女,毀掉的不是女孩,而是男孩。”

父母的態度,會讓男孩自認為有性別優勢,自己可以不付出太多努力,身邊的人自然會照顧好自己。

等成年後,他們的抗壓能力也很弱,遇到問題習慣性地逃避,既不懂得愛,也不知道如果正確地與家人相處。

03、父母對孩子一視同仁,才是愛之深遠

蘇聯心理學家霍姆林斯基說:

“兒童透過周圍世界的美,人的關係的美看到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誠實,並在此基礎上確立美的品質。”

孩子的成長,很容易受到父母價值觀的影響。

如果父母從小教會孩子平等的愛,孩子也會學會愛人。

心理學家皮亞傑也說:

“兒童在0至5歲時,是對行為能力的模仿,並沒有什麼規則概念。”

可以說,父母的教育猶如瓶子,瓶子什麼形狀,就會培養出什麼性格的孩子。

被父母偏愛的孩子,缺乏獨立的思想和主見,一旦失去父母的庇護,就會變得很可憐。

就如安子恆,前一天還被父母呵護在心尖上,第二天就與父母天人永隔,年幼的他還意識不到自己命運的改變,看到墓碑前的貢品,不顧姐姐阻攔,悄悄地拿走一塊糕點放進嘴裡,並做一個鬼臉。

他的可愛,跟姐姐的沉重形成鮮明的對比,在弟弟的心裡,姐姐是陌生的,但她是自己的家人,就有照顧自己的義務。

看到姐姐對自己的疏遠,弟弟的心理才開始轉變,他學會了察言觀色,說好聽話哄姐姐開心,得知姐姐一定要去北京,他自己打電話給希望領養自己的夫妻,說自己想跟他們走。

真的很心酸,弟弟並不是天生驕橫,他也有一顆善良的心,願意為姐姐放棄自己的願望。

他成為被父母偏愛的弟弟,也不是自己選擇,而是父母不正確育兒觀的結果。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對孩子最好的愛,莫過於從小給孩子一個公平的教育環境,讓家裡的每個孩子都被愛滋養。這樣的孩子長大後,也會變得獨立而有主見,遇到困難也有足以支撐自己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