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林覺民:一個先行者悲劇的結尾,一個先行者悲劇的開始,一個先行者

林覺民(1887-1911),字意洞,號抖飛,又號天外生,漢族,福建閩侯人。人如其名,他的一生就是為民族覺醒而努力的。這個名字的重量註定了他生命的質量卻也道出了他一個先行者悲劇的結尾。

林覺民在幼時就被過繼給他的叔父為子,其養父林孝穎是個以詩聞名於時的飽學多才的廩生,其母是個生性善良仁愛的典型的賢妻良母,而林覺民又天性聰明、讀書過目不忘,所以深得養父喜愛,自幼就由養父親自教導。這種環境造就的這麼一個性格溫順、天性聰慧而又面容姣好的男子幾乎沒有遇到過什麼大的困難。然而當他在1891年踏入全閩大學堂、、開始接受民主革命思想、推崇自由平等學說時,他的人生迎來了最為燦爛的時期。

1900年去參加科舉考試,本就無意於功名的他只在考卷上留下“少年不望萬戶侯”七個大字後就從容離開了考場。

1905年雙棲樓裡林覺民與陳意映“初婚三四月,適冬之望日前後,窗外疏梅篩月影,依稀掩映,吾與汝並肩攜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語,何情不訴?”

1905年受《猛回頭》、《警世鐘》、《民報》、《書報》、《中國女報》等進步書刊的影響,近代民主革命思想在他的內心打下深深的烙印。全閩大學堂首任總教習葉肖韓說:“是兒不凡,曷少寬假,以養其剛大浩然之氣。”。林覺民性格直率、為人豪邁、尤善言辭,在同學中素有威信,所以他經常組織學生宣傳進步思想,並親自登臺演講,由於他演講時感情充沛、聲音洪亮,現場感染力極強,有一些老師都去旁聽。一些學監聽了他的演講後不由的感慨;“亡大清者,必此輩也。”

1905年林覺民和幾個同學私下辦了一所學校,利用平時蒐集和閱讀的革命書刊來為進步學生上課。他還在家中辦起了教育,動員新婚妻子陳意映、堂嫂、堂妹等十餘名女性親屬入學學習,他講授西方思想、介紹世界局勢,宣傳男女平等的觀念。在他的影響下,這些女性放開了纏腳的布條、走出家門、接觸社會、更有人後來考入了福州師範女子學堂,成為當時的社會接軌的進步女性。

1907年林覺民為了繼續探索救國存亡的真理和道路毅然東渡日本自費留學,專攻日語。翌年補為官費生,入慶應大學文科,攻讀哲學,兼習英文、德文。此間積極從事革命活動,並加入同盟會。平時負責組織活動、撰寫宣傳文章等,成為同盟會的骨幹力量。

1911年,得知1月底中國同盟會在香港成立了統籌部,策動廣州起義。趙聲、黃興分別任統籌部的正、副部長。林覺民從日本回國參加廣州起義,遂赴香港,後回福建召集革命志士。4月9日林覺民告別了陳意映,帶著20餘人從馬尾登船馳往香港。4月11日林覺民到達香港。此時,參加起義的人員陸續從各地趕來。林覺民一趟趟地在香港與廣州之間來來往往,負責把這批人護送進廣州。除此之外,林覺民為了提高起義勝算和把握還經常出入城中僻靜的西禪寺中,暗暗的僱了一些工匠在這裡秘密製造了大批炸藥。為了掩人耳目,他把炸藥裝進棺材,然後讓找人扮成寡婦將棺材護送去香港。4月23日黃興從香港潛入廣州主持起義工作,因為出了內奸。4月24日晚林覺民臨行前回家探望了父母和妻子陳意映,跟家人說學校正在放櫻花假。當時陳意映已經懷孕。在香港,林覺民深夜裡在手帕上寫下了給父親的《稟父書》及給妻子的《與妻書》。並交給友人說,我死,幸為轉達。他給父親的《稟父書》寫得很簡單,“不孝兒覺民叩稟:父親大人,兒死矣,惟累大人吃苦,弟妹缺衣食耳。然大有補於全國同胞也。大罪乞恕之。”另一封則是此後感動萬千人、字字含情的訣別的《與妻書》。 ? ? ? ? ? ? ? ? ? ? ? ? ? ? ? ? ??

4月25日清政府增兵廣州,加緊搜捕,部分秘密機關也遭破壞。黃興只得臨時決定於27日發動起義,進攻計劃由原定的十路改為四路。4月27日陳更新等率福建志士進入廣州,林覺民參加黃興領導的廣州起義。下午5時30分,林覺民隨黃興勇猛地攻入總督衙門,縱火焚燒督署。衝出督署後,轉攻督練所,途中與清巡防營大隊人馬相遇,展開激烈巷戰,受傷力盡被俘。面對清廷廣州將軍張鳴歧與水師提督李準會審,根據相關記載,林覺民“侃侃而談,暢論世界大勢,以筆立言,立盡兩紙,書至激烈處,解衣磅礴,以手捶胸”。他告訴兩人,“只要革除暴政,建立共和,能使國家安強,則死也瞑目”。李準甚至動了惻隱之心,覺得可以留下林覺民為清廷所用。張鳴歧則認為,這個“面貌如玉、心腸如鐵、心地光明如雪,稱得上奇男子”的林覺民,如果留給了革命黨,實為後患。4月27日黃昏,林覺民在廣州天字碼頭被槍殺,年僅24歲。

短短的幾頁字說的卻是林覺民的一生。黃花崗七十二烈士或許正如他們所想雖然身已死但喚醒了千萬的國人。“投革命 舍妻兒,為民主志不移。”我們怎能不動容?我們的活著是因為我們的腳下是他們用屍體堆出來的桃花源,永遠也別忘記表面的美麗依靠的是踩著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