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秦始皇陵墓被村民打井時發現,村民開啟後,發現的東西讓人大跌眼鏡

上世紀50年代,考古人員發掘了明朝萬曆皇帝的定陵,這是考古界第一次主動發掘帝王陵墓。結果進入墓室後,當人們還在感嘆內部建造如此金碧輝煌之時,悲劇迅速發生,已經隔絕空氣幾百年的書籍、字畫、絲綢等陪葬品,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腐化成灰。從此,考古界再也不敢主動發掘陵墓。

到了1974年,舉世聞名的秦始皇陵兵馬俑,被臨潼縣驪山鎮西楊村的村民打井時發現,有了上一次的教訓,這次考古隊準備充分,力圖將此“世界第八大奇蹟”完整保護下來,然而還是碰到了意外。

根據過去的歷史資料,秦朝時期的陰陽家們推算出,秦始皇的五行為“水德”,而水德是崇尚黑色的,因此秦朝的禮服和旗幟都以黑色為基調。所以人們的慣性思維覺得,村民發現的兵馬俑碎片是灰黑色的,那麼下面埋的肯定也是秦朝主流的黑灰色兵馬俑。

結果大大出乎意料,莊嚴肅穆的兵馬俑軍陣剛出土之時,竟是五彩斑斕,奼紫嫣紅,十數種顏色繪在上面,顯露出一種驚心動魄的美感。當考古工作人員目瞪口呆之時,這些色彩卻迅速剝落直至消失。

“大家根本沒反應過來!”著名考古專家,曾是兵馬俑考古領隊的袁仲老先生回憶道:“人們還在吃驚的時候,顏色就已經沒了,最快的15秒,最慢的也僅僅幾分鐘就消失殆盡,只能眼睜睜的看著鮮豔的兵馬俑變成灰黑色。”

為何很多戰國時期出土的文物還有顏料漆,兵馬俑身上的漆卻消失得這麼快呢?經過研究後專家發現,兵馬俑的漆很特殊,有兩層。第一層是當時特製的生漆,只有王公貴族才能用得起,遇到空氣後會自己變成黑色或紅棕色,另一層就是顏料漆,隨著時間的推移附著力會變差,遇到空氣後會自然脫落。

而考古發現兵馬俑的坑道內有多個被火燒焦的痕跡,推測應該當年項羽下令燒的,加上驪山曾遭遇多次山洪,有很多兵馬俑長年泡在水裡。在這種水浸火焚的環境下,也使這些顏料更加脆弱,所以發掘出土之後,根本等不到工作人員有反應,就全都消失了。

又遇到了和當初定陵發掘時一樣的難題,經過專家團隊的仔細研究,有人建議在發掘的同時,加水和特製的液體用以保溼,然後迅速運到修復室內修復。但到了80年代挖掘三號坑之時,因為技術還不成熟,依然發生了同樣的情況,所有兵馬俑的色彩還是迅速消失,用特製液體也沒用,考古人員只來得及拍下一些照片。

面對巨大的挑戰,文物部門的工作人員想盡方法,他們拿一些樣品放到顯微鏡下,看看裡面到底有什麼。結果就照出來另一些破壞兵馬俑的“元兇”,專家解釋這是廣泛存在於空氣中的黴菌孢子,遇到合適的溫度和溼度就會快速生長,還會分泌出一種酸鹼物質,對兵馬俑本身有很大的破壞,且不可逆轉!

本來想保護這些色彩已經非常難了,現在又出現了黴菌,一個接一個的難題,袁仲老人說當時考古專家們都很懊惱:又犯了一個和定陵一樣的大錯,不應該如此倉促就發掘,缺乏有效的技術支援,文物保護從何談起?

到了上世紀90年代末,兵馬俑博物館與德國文物部門聯合研究,終於取得了不小的突破,二號坑一件兵馬俑的色彩被保護下來,不過並不是五顏六色,而是隻有“綠色”,但已經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了。如今抗氧化塗料依然還是個艱鉅的難題,很多兵馬俑被人工刷了現代彩繪顏料,但肯定沒有原裝來的震撼。如何能將2000多年前古人特製的“中國色彩”都保護下來,是未來兵馬俑考古工作的重中之重。而秦始皇陵在技術沒達到要求之前,那就留待後人去研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