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考古中國”公佈4項重要考古成果 二里頭遺址首現製陶遺存

人民網北京9月16日電 (韋衍行)9月16日,國家文物局召開新聞釋出會,介紹“考古中國”重大專案重要進展。此次會議聚焦史前文明化程序與夏商文化研究,通報了內蒙古呼和浩特清水河縣後城咀石城遺址、山西興縣碧村遺址、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鄭州商都書院街商代墓地等4項重要考古成果。

會議現場。人民網 韋衍行攝

內蒙古呼和浩特後城咀石城遺址:河套地區聚落形態演進的生動實物例證

後城咀石城遺址是內蒙古中南部地區迄今發現規模最大的新石器時代晚期石城遺址。遺址面積約138萬平方米,結構佈局儲存較為完整,由內城、外城、甕城以及外甕城組成。

後城咀石城全景

2021年以來,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院重點對甕城外側區域進行了考古發掘,發現了外環壕、外甕城等重要遺蹟。外環壕位於外甕城內側,東西兩端與自然沖溝連線,外甕城南側為城門入口,城門外部兩側建有馬面,外甕城城牆西側連線一處方形臺基。外甕城下發現2條地下通道,其中一條由城外經外甕城城牆、外環壕底部進入外甕城內部,另一條由外甕城中部向甕城延伸與內環壕連線,具體走向、性質還需考古勘探發掘予以確認。

石城出土器物

連續多年對後城咀石城甕城、城門區域的系統發掘,基本明確了後城咀石城有著龍山時代最為複雜、完備的三重防禦體系,即由外甕城城牆、馬面、臺基以及外環壕溝構成的第一道防禦體系,由甕城城牆、甕城城牆上佈置的臺基、墩臺以及內環壕構成的第二重防禦體系,由主城牆、主城門以及在主城門兩側設定兩座馬面構成的第三重防禦體系,是河套地區聚落形態的生動實物例證。

山西興縣碧村遺址:控制晉陝高原交通要道的重要戰略位置

碧村遺址年代距今4000年至3700年,是山西境內黃河沿岸地區首個確認的龍山時代大型石城聚落。遺址面積約75萬平方米,自西向東依次為小玉梁、石門墕、城牆圪垛三處遺址點。

碧村遺址地理位置

小玉梁地點為遺址核心建築區,邊緣砌築護坡,中心建造大型五連間排房建築,排房建築前面為中央廣場。石門墕地點初步發現大型墩臺與城牆圍合的城防設施遺蹟,具體形制尚不清楚。城牆圪垛地點發現了遺址東城牆與城門,城門由東、南、北三個“品”字型佈局的大墩臺構成,東墩臺為半圓形直徑21。5米,南、北墩臺均為方形,邊長約25米,規模宏大。

小玉梁石砌建築發掘現場

碧村遺址是河套地區黃河支流河口處發現的最大規模的城址,是蔚汾河流域龍山時代晚期的中心聚落遺址。遺址的東城門儲存完整、結構嚴密、形制規整,顯示了河套地區石城遺址一類獨特的城門形制。同時,碧村遺址控扼黃河兩岸的突出戰略位置,城址佈局呈現出處處設卡、重重把關的多重防禦體系,強烈指向其應是龍山時代黃河岸畔的一座關口城市,掌控著西部與中原之間的關鍵要道,是揭示晉陝高原龍山時代社會和政治關係的重要支點。

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進一步揭示多網格式的結構佈局

“十三五”以來,在聚落考古理念的指導下,考古工作逐步揭開了二里頭遺址的多網格式佈局。在此基礎上,2021年以來陸續揭露了多處城市道路和道路兩側夯土牆,包括宮城北側道路上的門道、宮城西部圍牆,並發現宮城西側道路夯土牆向北延伸200餘米,據此推測已知作坊區、宮殿區、祭祀區以西至少各存在一個分割槽。

遺址西北部新發現較多外表、斷茬帶有紅漆的陶片

遺址北緣中部首次發現較為豐富的製陶遺存,出土陶窯、存泥坑、泥坯、燒土、爐渣、變形陶器、大量碎陶片以及陶墊、修整工具等。宮城西南角發現了近百平方米的骨、角器加工作坊,出土大量骨、角質遺物,其中部分存在砸擊、切割、磨製的痕跡,表現了骨角器加工的各個環節。製陶和骨角器加工遺址是二里頭遺址手工業考古的重要突破。祭祀區以西,發現有大型二里頭文化居址,居址院落內出土有銅、玉禮器的高規格墓葬。

制骨作坊

二里頭遺址考古新發現進一步揭示了多網格式的結構佈局,是探討早期國家都城制度、手工業與社會經濟、禮儀與喪葬制度等問題的重要線索。

鄭州商都書院街商代墓地:有力拓展商代考古研究的空間

鄭州商都書院街是一處商代中期白家莊期的高等級貴族墓地。墓地南北兩側發現兩條壕溝,壕溝東西走向,間距約130米。墓葬主要分佈於兩條壕溝之間的區域,共發現25座,其中3座墓葬出土青銅器,6座疑似祭祀坑,其餘16座推測為陪葬墓,均無棺槨葬具和陪葬器物。

書院街貴族墓葬區示意圖

據介紹,2號墓(M2)是鄭州商城考古發現等級最高的墓葬,墓口長2。93米,墓葬中間發現疑似硃砂的紅褐色遺蹟現象,墓內出土各類器物200餘件,其中青銅禮器、兵器20件,玉器11件、金器5件,另有貝幣123枚、綠松石管珠、鑲嵌綠松石的牌飾等,充分彰顯了墓主人的高等級貴族身份。

金覆面

鄭州商都書院街商代墓地進一步豐富了商代中期文化的內容,是鄭州商城遺址功能演變、歷史沿革的重要證據。高等級貴族墓葬出土多件黃金用品的現象較為少見,反映了商時期東西方的文化交流和密切聯絡。新發現將有力拓展商代考古研究的空間。

此次通報的4項重要成果,展現了中國史前文明化與早期國家形成發展的歷史程序,是五千年中華文明的重要實證。國家文物局將持續推進“考古中國”重大專案,不斷深化“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推動把中國文明歷史研究引向深入,逐步還原文明從涓涓溪流到江河匯流的發展歷程,為增強歷史自覺、堅定文化自信提供堅強支撐。

(除特別署名外,本文其餘圖片均由國家文物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