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教育】孩子在牆上畫,媽媽的反應太暖心了!看完心都融化了. . .

1

“哎,你怎麼又在牆上畫呀!說了多少次了?”

小美剛衝完寶寶在廁所擠出來的泡泡,又看到孩子拿著畫筆在牆上作妖。

她一把奪過畫筆,忍不住朝孩子大吼。

孩子面對著牆壁,手舉在半空,愣愣地站著。過了好一會,才回過神來,哇哇地哭起來。

“你還有理哭?跟你說了多少次,畫畫要在紙上畫,就是不聽。你要氣死媽媽嗎?”小美繼續吼道。

孩子轉過身,驚恐地看著媽媽。臉上掛著兩行淚,嘩嘩地往下流,嘴巴大張著,卻不敢再出聲。

世界突然靜止了。

小美看到了孩子受驚的臉,心中的怒氣又化成了內疚,心疼地把孩子摟進懷裡。

“嗚嗚嗚,媽媽不要我了。”孩子緊緊摟著小美的脖子,生怕媽媽真的不要他了。

小美知道,因為自己重新返工,工作壓力大,看到孩子調皮就控制不住發火。

不僅是小美,曾經一起國內作業調查顯示,全國將近90%的家長都曾經吼叫過孩子。

孩子磨蹭、頂嘴、功課不好、調皮貪玩,加上家長工作壓力大,心裡總有煩心事,憋著各種無名火,“一言不合就開吼,吼完就後悔”,成為許多家長教育孩子的惡性迴圈。

最近,杭州一所小學也做了一項調研,發現有五類家長最被孩子嫌棄。

其中就包括只會吼的父母,孩子們表示:被吼愣了,至於吼了什麼,一概被遮蔽掉了。

對孩子大吼大叫,對孩子來說,不僅一點用都沒有,反而會影響和父母之間的感情。

面對不聽話的孩子,父母無計可施,內心就會湧現出對自己無能的憤怒,大吼大叫,不過是在宣洩自己的情緒。

可是,經常控制不住吼孩子,父母一時爽,對孩子會造成怎麼樣的影響?

孩子被吼後安靜了,可他們心裡會想些什麼?

知道真相後,你還會吼孩子嗎?

2

大吼大叫不過是父母的情緒宣洩,卻沒有任何的教育意義。

心理學上有個“超限效應”:

“指某種刺激過多、過強或者作用時間過久,而引起心理極不耐煩,或者產生逆反的心理現象。”

面對不聽話的孩子,總是大吼大叫,這種壓力會迫使孩子出現各種應激反應。

最簡單的就是捂住耳朵,把自己封閉起來,避免受到傷害,從而形成一種自我保護。

孩子表面上不反抗,甚至沉默,但是心理卻會產生抵抗、逆反的情緒,即使父母給出的建議是好的,孩子也不會接受,而是選擇對抗。

這是父母最不想要的結果。

美國兒科學會(AAP)的研究表明,朝孩子大吼大叫的後果,跟打罵、侮辱孩子一樣,都會提高應激激素水平,從而導致大腦結構發生變化。

大吼大叫,真的可能會改變一個孩子。

教育專家陳鶴琴說:

“孩子幼小的心靈極易受到挫傷,任何粗暴武斷的教育方式都是不合時宜的,只有用溫和的方式,才能走進孩子的心靈。”

愛之深,責之切。

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即使再憤怒,也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毀掉孩子一生的幸福。

3

面對越小的孩子,越容易失控大吼。

因為我們會普遍認為:越小的孩子,越聽不懂大人說的話,非得吼才有用。

可是,對孩子大吼,孩子接收到的是什麼呢?

前不久,Kimi的媽媽在Kimi的書桌上,發現了一張描繪媽媽發火的變身過程圖。

Kimi描繪媽媽頂級憤怒時,雙眼突出,比臉還大,還會噴火。

說完後,媽媽都感受到孩子想逃跑。

憤怒的媽媽在孩子眼中,就像一頭會噴火的怪獸,弱小的孩子恐懼得只想逃離。

可是,孩子又需要媽媽的愛和照顧。

無法逃離暴怒的媽媽,只好將軀殼留下,把靈魂放空,假裝消失在媽媽面前。

繪本《媽媽發火了》,就生動地描繪出大吼大叫的媽媽在孩子眼中的的形象:

從嘴裡噴出長長的黑色的火焰,像龍捲風一樣將孩子捲入無邊的黑暗,孩子想哭,卻哭不出來。

在媽媽面前,孩子突然消失了。

媽媽不知道,孩子其實是被她憤怒的黑色火焰吞噬了。

媽媽跋山涉水尋找孩子的途中,聽到了孩子的心聲:

“媽媽每次看到我,就告訴我要老實坐好。每次她叫我老實一點,我心裡就特別委屈。”

“媽媽總是對著我大喊大叫。每次她衝我吼的時候,我身上的小泡泡就噼裡啪啦地往下掉。如果總是這樣,我的身體就會越縮越小了。”

“媽媽一生氣,就總說要被我氣死了。可是,我真的真的很愛媽媽……”

“對不起!小山。媽媽真的很對不起你!”聽到真相後,媽媽淚如雨下,無力地癱倒在地上。

這時,小山終於又出現了。

“小山,對不起!小山,媽媽愛你!”媽媽緊緊抱住小山,小山也緊緊抱住了媽媽。

弗洛伊德說,所有成年人的傷,都是在童年時期留下的。

如果父母能夠好好說話,靜下心來,聽聽孩子的聲音,尊重孩子的成長,多少誤解和創傷,會在孩子的童年時期,就被療愈。

孩子不是不聽話,相反,他們渴望被聽見。

請不要讓你的怒吼,蓋過了孩子愛的呼喚。

4

吼叫,是無意義的教育。養育孩子,也是父母不斷修煉成長的過程。

●首先,要照顧好自己

研究表明,疲勞和睡眠不足會降低人體的抵抗力,使人們變得暴躁、易怒,面對壓力更加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

吼叫,是我們在憤怒或者情緒激動時的一種應激反應。

雖然帶孩子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但是,別忘了照顧好自己。

只有我們元氣滿滿,才能精神氣爽地迎接孩子啊!

學會“放手”,尋求家人的幫助與合作,才是“戒吼”的首要任務。

牢記兩條:

1。 孩子不是你一個人的; 2。 你不是一個人帶孩子。

●低聲說話代替高聲吼叫

其實有時候,父母一個嚴厲的眼神,就足以對孩子產生威懾力。

心理學家曾經做過一項研究,發現處理同一件事,用低聲調孩子更容易接受。

當父母刻意降低聲音說話,情緒也會隨之變得冷靜,會變得更理智。

這種情緒也會傳遞給孩子,使孩子跳出情緒誤區,理智思考。

低聲教育,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忍不住吼了,請真誠地向孩子道歉

孩子身體上的創傷,需要父母的包紮;心靈的創傷,更需要父母的療愈。

忍不住吼了孩子,請對他說:

“爸爸媽媽大吼大叫,不是你的錯,是爸爸媽媽沒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有話應該好好說。”

無論我們怎麼兇孩子,孩子都渴望與父母的連線;

無論我們怎麼吼孩子,孩子依然渴望父母的擁抱。

只要一句“對不起”,孩子會義無反顧地原諒我們。

本以為我們是如此深愛著孩子,其實,孩子對我們的愛更深刻、更純粹。

我們只愛聽話的孩子,而孩子愛我們,只因我們的名字,叫媽媽。

孩子無條件地愛著我們,無數次原諒我們。

而我們也願意在孩子面前,誠實地面對自己,接納不完美的自己,也接納不完美的孩子。

為人父母,是一輩子的修行。

正是孩子的不足,才給了我們成長和學習的機會,也讓我們看到自身的不足,在不斷修煉中成為更好的父母。

雖然成為父母不需要考試,但是,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我們就知道,學習如何成為更好的父母,是永遠不會停止的工作。

願每個家長和孩子,都能在相互溫暖中,成為更好的自己。

————————

圖文來源於網路,侵權聯絡刪除

親子派,專注0-8歲孩子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