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俄羅斯人為什麼總是咆哮?俄羅斯人為什麼總是像北極熊一樣咆哮呢?

俄羅斯硬體很大,領土面積當今世界第一,橫跨歐亞大陸,核武器庫足夠毀滅全世界。

俄羅斯軟體很小,創新乏力,遭遇制裁,經濟低迷,如今連引以為傲的體育都出現醜聞。

縱觀古往今來,如俄羅斯這般處境的國家並不多。

從歷史上看,俄羅斯這個國家歷史並不長,但一直在戰鬥。無論勝利或失敗,一直在戰鬥,因而被稱為北極熊。

戰鬥中的俄羅斯有兩大特色:

其一,總是如同北極熊一樣咆哮,勝利了咆哮,失敗了也咆哮。

自古以來,俄羅斯人的威脅主要有兩路:一路,西方來自波羅的海南岸的波蘭、德國(希特勒大軍)、法國(拿破崙大軍);另一路,中亞方向的遊牧民族(蒙古大軍)。

俄羅斯在和他們鬥爭博弈中,從東歐一隅壯大為龐大的帝國。

其二,俄羅斯自認為羅馬繼承者,以雙頭鷹為國徽,要兼顧東方和西方。但現實中的俄羅斯雖然盤踞歐亞大陸,卻是東方迷茫,西方也迷茫。

咆哮的北極熊

1

羅馬帝國時代,羅馬人把帝國北部疆域活躍的人群分為三大蠻族,分別是斯拉夫人(維內德人)、日耳曼人、凱爾特人。

斯拉夫人又分為三支:東斯拉夫人、南斯拉夫人、西斯拉夫人。

俄羅斯人的主體,就是東斯拉夫人。

大約從6世紀起,東斯拉夫人逐漸向東歐平原地帶遷徙,隨後幾百年,在東歐平原建立了若干公國。13世紀,東歐平原被來自東方的蒙古人征服。

斯拉夫人在和蒙古人鬥智鬥勇過程中逐漸壯大。1294年誕生的莫斯科公國,領土最初僅僅侷限於如今烏克蘭基輔到莫斯科一帶,周邊都是從基輔羅斯中分裂出來的封建公國,而且位於四戰之地,沒有山川、河流、森林可以做屏障。這樣一個小城邦擴張成如今龐大的俄羅斯,東南西北四個方向都經歷了瘋狂擴張。

莫斯科公國弱小時,既幹不過蒙古人,也幹不過西斯拉夫人,領導者只好把精力放在北方和東方,去佔領那些廣袤而寒冷的森林。俄國人向北至北極(相當於打通北冰洋出口,同時解決北方的安全)、向東至烏拉爾山脈(東方有了山脈為屏障),從而完成第一階段的擴張——北極熊咆哮北冰洋。

伊凡三世在這個過程中貢獻巨大,被稱為“全俄君主”,他還給俄羅斯人留下一個政治理想,叫第三羅馬。

16世紀下半期,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統治下的俄國沿著伏爾加河南下,拿下南俄草原,並且向南直達裡海與高加索山一線。——北極熊咆哮裡海,和伊朗隔海相望。

2

1547年,伊凡四世加冕為沙皇、建造克里姆林宮,俄羅斯徹底發展為一個獨立的國家。

俄羅斯第二輪領土擴張是在17世紀上半葉,也就是歐洲列強在美洲大肆擴張之時,羅曼諾夫王朝的前兩位沙皇米哈伊爾和阿列克謝基本完成對西伯利亞和遠東的征服,將葉尼塞河以東、蒙古高原和外興安嶺以北直到太平洋沿岸的廣大地區都納入俄羅斯版圖。

這些地方自古以來為北方遊牧民族掌控,但隨著蒙古勢力土崩瓦解,那裡出現真空。

那個時代遠東作戰能力最強的八旗戰士,正在忙著進攻明軍,而不是向西北開疆擴土。

那種情況下沙俄僅僅依靠收買哥薩克人為自己作戰,就拿下烏拉爾山以東大片領土,把軍事據點設立在了太平洋沿岸的鄂霍茨克,並且開始覬覦女真人的龍興之地——黑龍江流域。沙俄和大清碰頭了。

1685年,康熙平定三藩之後才抽出時間和精力解決北方問題,和沙俄打了一場規模不大的戰爭,1866年雙方簽訂《尼布楚條約》,將共同邊界定在外興安嶺和額爾古納河北部。從此以後,沙俄在東方獲得的領土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來,貝加爾湖和外興安嶺就永遠失去了。

——北極熊,從北冰洋咆哮到太平洋。

百年之後,腐朽的清帝國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失敗,沙俄趁機割走一百多萬平方公里土地,拿走黑龍江入海口。北極熊沐浴黑龍江之水。

3

在西方——

彼得大帝與薩克森、丹麥和波蘭等結成北方同盟,共同向當時的霸主瑞典宣戰。這場決定俄羅斯和瑞典命運的北方戰爭持續了21年,最終俄羅斯勝利、獲得波羅的海出海口,彼得大帝把首都從莫斯科遷往波羅的海沿岸的聖彼得堡。

——北極熊咆哮波羅的海。

彼得死後,沙皇王位成了世界上最亂的地方。它在彼得老婆(平庸)、孫子(早死)、侄女(寡婦)、女兒(未婚)、外孫(頹廢兼腦殘)的屁股下轉了一圈,最後轉到葉卡特琳娜二世的屁股下。她是沙俄版的武則天。兩個女人雖然前後相差上千年,縱橫相差幾千裡,卻有很多相似之處。

武則天可以為了皇位毫不猶豫地弄死自己的孩子,葉卡特琳娜二世弄死孩子他爹時,眼睛都沒眨一下。更為神奇的是,兩位在風流豔事上都極為相似。

當然她們的專長是治國。武則天繼承了李世民的遺風,葉卡特琳娜二世發展了彼得大帝的事業。經過數次土耳其戰爭,沙俄不僅霸佔了土耳其的大片領土,還強佔克里米亞,打通黑海出海口。

——北極熊咆哮黑海。

當烏克蘭倒向北約時,俄羅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拿下克里米亞,原因很簡單,就是不想失去黑海出海口。

沙俄用了兩百多年時間,和土耳其十次戰爭,把實力延伸到巴爾幹半島,差點就打通地中海出海口。

縱觀俄羅斯的擴張過程,就是北極熊打通入海口的過程。20世紀80年代,蘇聯入侵阿富汗,實際就是要打通印度洋入海口,從而實現北極熊咆哮印度洋的夢想。然而入侵阿富汗的行動失敗了,東斯拉夫人從巔峰急轉直下。

俄羅斯從咆哮的北極熊變成迷茫的雙頭鷹。

迷茫的雙頭鷹

1

公元330年,君士坦丁一世將羅馬首都遷移到拜占庭,並將其改名為君士坦丁堡。因其卓越的功勳,經常被稱為西方世界的“千古一帝”。拜占庭帝國的位置橫跨亞歐大陸,君士坦丁用雙頭鷹的標誌權力的象徵。鷹的兩個頭,一個朝向東方的亞洲,另一個朝向西方的歐洲。

千年之後的1453年,奧斯曼·土耳其攻陷拜占庭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將其改名為伊斯坦布林,做為奧斯曼帝國的首都。拜占庭帝國的國王戰死;他的兩個弟弟,一個留在東方臣服於奧斯曼,另一個攜帶兩兒一女(索菲亞)逃亡到西方的羅馬。羅馬人為了制衡奧斯曼·土耳其,就用拜占庭公主和俄羅斯大公伊凡三世聯姻。

隨著索菲亞公主的到來,雙頭鷹出現在俄羅斯的國璽上。從那時開始,斯拉夫人就以成為“第三羅馬帝國”為奮鬥目標,開啟向東西兩個方向瘋狂擴張的路線。

這個過程中,擁有雙頭鷹的俄羅斯透過一輪又一輪的俄土戰爭,把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折騰得奄奄一息。俄羅斯成為地跨歐亞大陸的帝國。

俄羅斯折騰土耳其,某種意義上說是完成東正教對伊斯蘭教的復仇。

在接受來自拜占庭帝國的雙頭鷹之前,俄羅斯已經接受了拜占庭帝國的國教東正教。東斯拉夫人的精神世界被東正教統治。

在西方,東正教和天主教一直對峙,所以西方一直沒有真正接納俄羅斯。

在俄羅斯南邊,從西亞到中亞都是伊斯蘭文明,自然更不可能接納俄羅斯。

在東方是華夏文明,完全世俗的文明體系。

所以俄羅斯不論在東方或西方,都找不到歸屬感。精神世界的俄羅斯,有些孤獨。現實中的俄羅斯,喝酒很在行,打仗很在行。俄羅斯的歷史,就是北極熊咆哮的過程。當其不能咆哮著戰爭時,就會迷茫。

2

俄羅斯之所以接受東正教而不是伊斯蘭教,只因為東正教允許喝酒。

斯拉夫人別的事可以不幹,但不能不喝酒,不能不打仗。東斯拉夫人的歷史巔峰,就是上世紀末入侵阿富汗。那是東斯拉夫人歷史上佔據優勢最大的戰爭,然而戰爭的結果卻以失敗告終。誰也沒想到,這場戰爭失敗會導致蘇聯解體。

1991年,蘇聯分成15個國家,分別是東斯拉夫三國(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波羅的海三國(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中亞五國(哈薩克、烏茲別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庫土曼斯坦)、外高加索三國(喬治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和摩爾多瓦。

俄羅斯繼承了蘇聯主體部分,相當於失去其他14個加盟國,失去53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失去對巴爾幹半島的影響力,在波羅的海、裡海、黑海、北冰洋、太平洋等所有海洋的影響力大為下降。

1993年,俄羅斯總統葉利欽再定雙頭鷹為國徽,試圖重振雄風。然而這次雙頭鷹的眼中只有迷茫。因為冷戰後的世界格局,已經不適合北極熊咆哮。缺乏戰爭刺激的俄羅斯人,變得愈發能喝酒。

冷戰結束之後,俄羅斯的地緣空間不停地收縮。

不到30年的時間,沒有經歷戰爭失敗的情況下,俄羅斯的影響力已經從中歐的德國推到歐洲最東部。隨著波羅的海三國倒向北約和歐盟,隨著同為東斯拉夫人國家的烏克蘭倒向北約和歐盟,俄羅斯在歐洲的地緣空間已經衰退到彼得大帝之前的格局中,前所未有的弱勢。

但北約東擴的腳步並沒有結束。這也正是2014年,烏克蘭倒向北約時,俄羅斯果斷出手拿下克里米亞的原因。如果不動手,俄羅斯在歐洲將變成一個內陸國,處境更為被動。不是俄羅斯兇猛,實在是被逼到了牆角。

如今俄羅斯國徽上的雙頭鷹,看起來依然是同時面向東方和西方,但實際上往向東方和西方的眼睛裡都有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