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司馬遷為什麼會被漢武帝閹割?他的兩件事情,竟然是因為這兩件事!

按照陳壽在《三國志》裡的說法,司馬遷之所以會被漢武帝閹割,其實是因為兩件事。《三國志·魏書·王肅傳》這樣記載:“漢武帝聞其述史記,取孝景及己本紀覽之,於是大怒,削而投之。於今此兩紀有錄無書。後遭李陵事,遂下遷蠶室。此為隱切在孝武,而不在於史遷也。”

太史公司馬遷

第一件事說的是,司馬遷在編寫《史記》過程中,漢武帝聽說了這件事,於是讓司馬遷把他父親漢景帝和他自己的傳記拿來看。結果看完之後,漢武帝大怒,認為司馬遷在書中對他和他父親的描述有詆譭之詞,相當的不敬,於是他讓人削去竹簡上的文字,然後丟掉了竹簡。

漢武帝劉徹

至於司馬遷到底如何詆譭漢景帝和漢武帝的,今天已經沒人知道了,因為流傳至今的《史記》版本里確實沒有漢景帝和漢武帝的本紀。司馬遷在這件事情上嚴重的得罪了漢武帝,因此漢武帝一直在尋找機會報復司馬遷,直到李陵事件的發生。

與司馬遷被閹割相關的第二件事就是李陵投降匈奴事件,這件事直接導致了司馬遷被判處死刑。

李陵是飛將軍李廣的孫子,李廣當年就曾多次與匈奴作戰,戰功顯赫。李陵的叔父也曾經追隨驃騎將軍霍去病徵戰漠北,李陵的父親也曾經是一名軍事將領,因此李陵可以說出身於軍人世家,所以他還是少年的時候,就在朝廷擔任武官。

飛將軍李廣

雖然李陵有顯赫的家庭背景,但是李陵本人的實戰經驗並不豐富。早年間,他曾經帶領八百騎兵越過居延海,深入匈奴境內兩千多里勘察地形,但是並沒有碰到過一個匈奴兵。後來他就在河西走廊一帶訓練軍隊,同時戍守邊關。但是基本沒有與匈奴軍隊直接交手。

漢武帝天漢年間,漢朝與匈奴關係再度惡化,先是以蘇武為首的漢朝使團被匈奴扣留,後來漢朝對車師用兵又遭到匈奴阻撓,於是漢武帝命令貳師將軍李廣利出兵攻打匈奴。鑑於李陵戰爭經驗比較缺乏,漢武帝僅安排他為李廣利部隊做後勤工作。

被匈奴扣留的蘇武在北海牧羊

但是李陵年輕氣盛,主動要求帶領自己訓練的五千士卒與匈奴交戰。漢武帝同意了李陵的請求。然而,由於沒有軍馬,李陵只能率領五千步兵深入沙漠。在阿爾泰山附近,孤軍深入的李陵與匈奴單于帶領的三萬騎兵遭遇。

雙方交戰之下,匈奴軍隊損失數千人。單于大驚,連忙召集附近的軍隊一起參戰,匈奴騎兵達到了八萬人。李陵寡不敵眾,節節敗退,最終被匈奴軍隊包圍,五千軍隊僅有四百多人突圍成功,李陵被俘,隨後投降了匈奴。

連環畫裡的李陵

這一仗的失利,李陵當然有責任,但是漢武帝輕敵導致的決策失誤也是戰爭失利的重要原因。

李陵降敵的訊息傳回長安,漢武帝震怒,他寧願看到李陵壯烈殉國,也不願意看到他被俘投敵,大漢帝國顏面掃地。朝廷上,群臣也議論紛紛,都認為李陵叛國有罪,應該誅滅其家族。這時司馬遷站出來替李陵說公道話,他認為,李陵儘管降敵,但是他在這次戰鬥中以五千士兵對抗強敵的情況下,尚能殺死一萬多匈奴兵,已經很了不起了。他最終兵敗是因為弓箭等武器都用光了,而援兵遲遲不到才導致的。考慮到李陵以往的表現,司馬遷覺得李陵應該是假意投降,最終會尋找機會迴歸漢朝。

傳說楊令公最終撞死在李陵碑上

漢武帝聽司馬遷這麼說,更加惱怒,他覺得司馬遷替李陵出頭的目的是詆譭貳師將軍李廣利的功績,進而指責他本人用人不當。原先他就覺得司馬遷在《史記》裡對自己有所詆譭,如今李陵事件讓他對司馬遷更加惱怒,於是他命人將司馬遷投入大牢,以欺君的罪名判處他死刑。

在漢朝,如果一個人被判處死刑,有兩種方法可以免死,一種方法是上交五十萬錢作為贖命的錢,另一種方法就是接受閹割,司馬遷沒錢,只好接受閹割。

後人常將李陵與蘇武做對比

儘管為了完成《史記》司馬遷被迫接受閹割,但是他自己也認為這是奇恥大辱,在給朋友的書信中,他這樣寫道:“禍莫憯於欲利,悲莫痛於傷心,行莫醜於辱先,而詬莫大於宮刑。刑餘之人無所比數非一世也。”

最後說說李陵吧,他投敵後不久,有人向漢武帝誣告李陵在幫匈奴人練兵,漢武帝於是下令處死李陵整個家族,李陵從此心灰意冷,在異國終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