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諸葛亮為什麼要多次北伐?不是匡扶漢室,實質上卻是藏有私心的一方

在三國演義裡提到諸葛亮的話,大多數人的印象就是“大公無私”、“神人”等各種個樣正面的印象。其實在那種戰火紛飛的年代,稍有不慎可能直接就萬劫不復了,諸葛亮也毫不例外。蜀國建立了之後諸葛亮選擇了多次的北伐,明面上是為了匡扶漢室,完成劉備的夙願,實質上卻是藏有私心。

在古代的時候一個國家的發展除了領土之外,最重要的就是青年勞動力了,畢竟古代科技落後,種地靠的都是人力,所以各國在爭奪領土之餘,順便也是爭奪下人力。當時蜀國是處於三足鼎立當中最弱的一個,夷陵之戰把蜀國僅存的一些資本給耗光了,在這個時候正常人都會認為應該休生養息,但是諸葛亮卻選擇了頻繁北伐,原因主要有三點。

第一點是常年的戰爭導致了國內經濟下滑,百姓們怨聲載道,這個時候魏國成為轉移矛盾的主要物件,透過北伐可以發洩國內百姓的不滿;第二點是魏國當時對蜀國也是虎視眈眈,如果等魏國修養好了之後,可能蜀國難以抵擋,唯有以攻為守才是上上策;第三點是透過戰爭撈點人口回來,蜀國地廣人稀,需要青年勞動力幫忙開墾土地,而且也增加了軍隊的數量,可謂一舉兩得。

正是因為如此,所以諸葛亮才不斷的北伐,明知道打不過魏國,卻樂此不疲。諸葛亮的這個計策姜維一直認為是對的,所以在接過棒之後也不斷的對魏國發動了進攻,差不多有十多次。在當時國內有個人反對姜維的這種做法,他就是費禕,他認為要先把本國的經濟治理好了,百姓安居樂業了才去開拓疆土,而不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姜維對此懷恨在心。

事情後來出現了轉機,有一次姜維撈回來的人口當中有個很優秀的人才叫做郭修,這個人被他給重用了,還特意扶持成了國家重臣,甚至比趙雲生前的職位還要高。不過郭修本身是魏國的,雖然受到這樣的待遇,但是依然想要毀滅蜀國,後來他行動了。

費禕有一次辦宴會,郭修也去了,他竟然當場把費禕給殺了,自己也因此被處死。這件事最後的受益者應該是姜維,他沒了約束力開始肆無忌憚的北伐,導致了蜀國的滅亡被加快了,三國鼎立的局面也因此崩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