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大禹治水的故事,從父親被殺到三過家門而不入,這個英雄到底是誰?

湯湯洪水方割,蕩蕩懷山襄陵,浩浩滔天。——《尚書·堯典》

人類文明的滅亡,很多時候都是源自人類手中,但大自然的危害同樣不容小覷。比如著名的龐貝古城,就埋葬在了火山灰之下;曾經的樓蘭古國,也在河流消失後隱匿於風沙中。而中華文明曾經也差點在一次天災中湮滅,多虧了一位英雄挺身而出,這才讓中華文明得以延續。

看到這裡很多人都猜出來了,筆者所說的正是大禹治水的故事。從父親治水不利被殺,到三過家門而不入,大禹成功治理了洶湧的洪水。大禹治水的故事從上古時期就開始流傳,後代的聖賢也紛紛對他讚不絕口。

但是依舊有很多人提出質疑,認為大禹治水完全是虛構的神話故事,因為古代不可能有洪水能夠禍害22年之久。那麼大禹治水究竟是不是真實存在的,究竟什麼樣的洪水能夠氾濫22年?

莊子在《天下篇》中說到:“昔者,禹之湮洪水、決江河而通四夷九州也”,孟子也在《滕文公上》記載:““禹八年於外,三過其門而不入。”由此可見古代聖賢都認可大禹的功績,太史公司馬遷撰寫的史記更是用《夏本紀》來記載,代表司馬遷不僅認可大禹治水,更把夏朝作為我國第一個朝代來看到。

那麼我們不妨從夏朝的具體位置入手,從夏朝領域的具體位置就可以判斷當初洪水氾濫的區域。而我國著名的夏朝遺蹟就是位於洛陽東部的偃師二里頭遺址,這裡曾經是夏、商兩代的重要城市,也是我國少有的夏朝文化的遺址。

除了二里頭遺址之外,在安徽蚌埠的淮河流域,發現了夏朝龍山時期遺址,這裡背靠上古河道,與傳說中大禹會晤諸侯的平臺不謀而合。由此可見,夏朝的領域,至少包含河南安徽一帶在內。而河南的黃河以及安徽的淮河,在古代都是洪水氾濫的重災區,因此給大洪水提供了一個有力場所。

其次在對二里頭遺址的土地進行調查時,專家發現其中有大量的洪水沉積物,這些沉積物佔據了很高一部分岩石土層,這就說明在遠古時期,確實有一場大洪水,而且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具體大概從新砦二期前端到新砦二期後端,前後至少有十多年。

也正是因為洪水退去後留下的沉積物,給土地提供了豐富的養分,大禹才會選擇在河南安徽一代定國。至於這場洪水為什麼會如此大,或許和當時的環境有關,而且大禹也不僅僅治理了一條河的水患,據《史記·夏本紀》記載:大禹一共治理了九條大河,其中包括了古黃河、古淮河在內。

因此筆者大膽猜測,之所以洪水會氾濫22年之久,或許是因為不止一條河爆發水患。從黃河到淮河流域,其中最主要的九條河流,包括其他眾多小河同時爆發水患,導致受災面積廣,持續時間久。

而大禹的父親鯀在治理水患時,採用的堵水法,不僅沒有減輕洪水,反而讓洪水更加肆虐,這才導致了這場洪水繼續氾濫。而大禹採用了疏通航道的方法,將洪水排入大海,同時也劃清了各大河流的航道。

因此上古時期的黃河可能並不與現代黃河航道相同,或許更加曲折,因此容易爆發洪水。在大禹的疏通之下,黃河才出現了一條新的航道,也正是因為大禹的功勞,從此之後基本上沒有出現過能夠氾濫22年的洪水。

綜上所述,大禹治水確實是真實存在的,因為古代河流走向和航道的原因,再加上不同的環境因素和天氣氣候,導致黃河更容易氾濫成災,而且一旦氾濫就難以收拾。同時古代先民缺乏面對大洪災的抵抗措施,錯誤的抗洪方案又加重了洪災的泛濫,這才導致了史無前例的22年大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