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諸葛亮北伐的時候,劉禪為何不聽他的話,反而還要求他重用呢?

公元227年,諸葛亮決定北上伐魏,奪取涼州,臨行之前,他上書後主,以懇切委婉的言辭勸勉後主要廣開言路、嚴明賞罰、親賢遠佞,以此興復漢室;同時也表達他自己以身許國,忠貞不二的思想。在這篇文章中,諸葛亮不僅說明了北伐的必要性,同時也對後主劉禪的治國寄予了期望,為此,諸葛亮曉之以情,言辭之中充滿了殷切的期望,因此文章雖然沒有華麗的辭藻,卻感人至深,讓人讀之而落淚。但即便如此,劉禪最終也沒有受到《出師表》的影響,而成為一個優秀的帝王,後來劉禪依舊輕信黃皓之言,蜀漢幾次日益疲敝,最終被魏所滅。為什麼《出師表》寫得如此情真意切,劉禪最終還是如此昏庸?他沒有被《出師表》感化嗎?

事實上,諸葛亮之所以要寫出師表,主要是擔心朝廷在他不在的時候會出亂子,以至於會影響北伐大計,正因如此,諸葛亮才會給當時已經二十一歲的劉禪寫下了這篇文章,在文章中,諸葛亮還提及了“賢臣”與“小人”。其中賢臣指的是郭攸之、費禕、董允、向寵等人,為了不出問題,諸葛亮還對朝中的事務做了周密的安排。比如宮中之事,由郭攸之費禕,董允管理,相府事務則由蔣琬,張裔掌管等等。

也就是說,劉禪只要坐在宮中,營地中的事情無論大小,只要向郭攸之、費禕、董允等人進行詢問就可以了,實際上劉禪什麼都不用做,什麼主意也不用拿,就能繼續做好他的皇帝了。從短時間來看,這樣做是沒什麼問題的,畢竟諸葛亮推薦的賢臣都盡職盡責,將國家打理得緊緊有條,就算諸葛亮不在成都,蜀漢也不會亂,甚至還會繼續發展。

但長此以往,劉禪就會成為一個沒有主見的君主,如果說由於諸葛亮的地位特殊,他在世時,劉禪身為皇帝卻無所作為,還可以理解,但是諸葛亮逝世後,他的繼承人蔣琬以大司馬錄尚書事、費禕以大將軍錄尚書事相繼執政,劉禪還是依舊如此,以至於劉禪在這樣的環境下,逐漸沒有了自我判斷的能力與意識,因此等到蔣琬與費禕相繼去世之後,也就沒有人能管住劉禪了,而劉禪也在掌權十年後,成功地讓蜀漢滅。

筆者認為,正因為劉禪一直沒有成為一個合格的帝王,因此在他真正掌權後,蜀漢的衰敗是註定的事情,與《出師表》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