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歷史人物】劉邦的謀士張良:一個不可或缺的軍事思想家!

大家好,歡迎來到員員講歷史。劉邦隊伍出現思想錯誤,酈食其想要“飲鳩止渴”,幸得張良及時阻止。然而,在時局動盪的時候,統一人心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讓我們看看,接下來又是誰動了歪念頭?

在滎陽成皋戰場上,劉邦團結了百姓的力量,集中了手下文臣武將的智慧,逐步使漢軍由小到大,由弱到強。進入楚漢戰爭的反攻階段,張良估計,要想戰勝項羽仍須作出極大的努力。可是在這關鍵時期,劉邦手底下的人也開始了躁動。伴隨著軍事上的勝利,韓信的政治野心也在膨脹。正當楚軍的主力被劉邦牽制在滎陽成皋一線時,韓信率北路軍揮戈東向。在伐齊途中,韓信獲悉齊王田廣經酈食其勸說已經降漢的訊息,但他為了達到自已佔齊為王的野心,競破壞劉邦的戰略部署,居然向齊國發動突然襲擊。逼得齊王降漢不成,就烹死酈食其,倒向項羽。可憐的酈食其為等到戰爭勝利的時候就退出了歷史舞臺。

素有“東秦”之稱的齊國南有險固的泰山,西有號稱天險的黃河。齊地方圓兩千裡,兵民百萬,城池七十餘座,佔整個天下的十分之二,難怪韓信對其垂誕三尺。韓信派人以齊南靠楚,反覆多變為理由,向劉邦提出了封王的要求。不過鑑於部下的將士都忠於漢王,韓信只得請封“假王”。當時楚漢戰爭正處於最艱苦的時期。被圍困在滎陽城內的劉邦,收到韓信請封假王的書信怒不可遏。韓信的這一舉動無疑是在劉邦的“後院”燒了一把不小的火。在信使面前,劉邦不顧形象地怒斥韓信:“我被楚軍圍困在此,日夜盼望你來助我,想不到你竟動了別的心思,想要自立為王!”

張良對韓信的分裂主義企圖同樣感到十分憤慨,但他考慮到如果劉邦在此時此刻與韓信鬧翻的話,必定給項羽造成可乘之機。這對於正處在危險境地的劉邦極為不利。於是,張良急忙用腳輕輕踢了劉邦一下,附耳低語:“現在漢軍處在不利的地位,現在的你怎麼能阻止韓信稱王。不如順水推舟答應他。否則的話,將會產生意外事變。”劉邦頓時領悟了張良的意思,馬上將話鋒一轉,佯裝罵道:“大丈夫要做諸侯,就做真的,為何要假裝做呢!”

張良勸說劉邦,封韓信為齊王,是“將欲廢之,必固興之”。這也是道家學說的觀點。看來張良並不侷限於一家學問,而是取百家精華,去其糟粕。劉邦也是十分注意策略問題的。於派張良授印齊王,這自然。是劉邦對韓信的妥協。是,他立即派張良前往授印。戰馬聲嘶,烽火連天,楚漢戰爭正處於白熱化的狀態。

漢四年二月,張良不顧路途危險,穿越犬牙交錯的戰場,從滎陽直達齊都臨淄,授印冊封。韓信撫摸著朝思暮想的金印,不禁眉開眼笑。於是張良見機行事,婉言勸說他發兵攻楚。暫時得到滿足的韓信滿口允諾。根據當時的具體歷史條件,張良勸封韓信為齊王的建議,無疑是屬於必要的妥協。它為後來楚漢戰爭的實踐證明是正確的。

被吸引在滎陽戰場上的項羽,無法抽調部隊對付側翼韓信的漢軍。於是,他想要利用與韓信曾經有過聯絡為由,派說客武涉誘勸韓信。讓其反漢而於楚軍聯合。利慾薰心的韓信,暗自盤算。但是韓信曾經跟從項羽,官位只是一名小小的郎中,地位低,說的話不被聽取,計策不被採用,但是跟著劉邦後,卻被封為齊王。權衡利弊得失之後,韓信肯定謝絕了項羽的誘感。無獨有偶,在楚使走後,韓信身旁的反動政客也來唆使擁有重兵的韓信公開打出反旗。與劉邦,項羽三分天下,鼎足而居。比起反漢連楚,背漢自立更切合韓信的胃口。這使韓信產生了進一步的動搖,他對政客說:“讓我考慮考慮。”同樣,韓信最後沒有背漢的重要原因,也在於自以為功多,覺得劉邦會保留封給他的齊國地盤。

韓信的去向在某種程度上關係到楚漢戰爭的勝負。這表明,張良勸劉邦封韓信為齊王,對挫敗項羽誘降陰謀,鞏固反楚統一戰線,保證楚漢戰爭的勝利,具有重要的意義。張良無論是在行軍打仗時為劉邦提出建議,也能為劉邦鞏固軍隊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