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古代航海家為什麼要忽悠那些有錢人?他們的賺錢方式到底是怎樣的?

哥倫布等航海家不遠萬里、跨越重洋,發現了新大陸,開闢出全球新航線,他們的探索冒險精神讓後世欽佩。不過,他們可不是現代意義上的探險家,想要遠航,首先要解決的是一個錢的問題。

這個錢的問題包含兩方面,一是要有錢置辦船隻,招募水手;二是要賺錢。那時候的航海家一般都不是有錢人,所以他們首先要忽悠,不對,是說明風投才行。而最好的話術就是哪裡哪裡有香料,只要您贊助我多少多少錢,我保證給您送回來多少多少香料。

香料對於古代歐洲人的吸引力是中國人難以想象的,古代最為常見的香料是胡椒,原產於印度。從古埃及時代,便已經流入了歐洲,讓歐洲的貴族們趨之若鶩。

古人為什麼如此痴迷胡椒,可能與烹飪方式有一定的關係。當時的人們只會烤和燉,食物的味道很單調。加入胡椒後,味蕾得到充分的刺激,食物才變得更加鮮美,喜歡吃辣的朋友自然明白這個道理。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胡椒的價格常常是和黃金一樣的。

古羅馬人建立起龐大帝國後,對美食的追求越來越強烈。自從愛上這一口辛辣的味道後,每年都要從印度進口價值1500萬塞斯特斯的胡椒,一名羅馬士兵的年薪只有900塞斯特斯。為了胡椒,將近2萬名士兵的工資給吃掉了。貴族們只顧著吃,不願意為國家增添軍隊,終於遭到了報應。

公元5世紀初,哥特人佔領羅馬城,為了贖回城市,羅馬人支付了3000磅胡椒。哥特人一邊大快朵頤著加了胡椒的牛肉,一邊賣掉胡椒賺大錢。早知如此,羅馬人少吃點胡椒,多養點兵,不就能省下這筆贖金嗎?

到了中世紀,胡椒依然是歐洲人的最愛。不過,這時候的歐洲人比較窮,再加上通往印度的貿易線路被奧斯曼佔據,倒了幾次手後,胡椒價格貴得離譜,讓貴族們出離了憤怒。窮一點的騎士常常是以按粒為單位,來進行胡椒交易的。

於是,只有要人說自己能從海上找到通往印度的商路,就能忽悠到有錢的傻瓜。新航路就這樣開闢出來了,剛剛到達美洲時,哥倫布還以為自己來到了印度,滿腦子想的是成噸成噸的胡椒。

看看大航海時代後,歐洲人在東南亞的主要活動,就知道胡椒等香料對他們有著怎樣致命的吸引力。印尼曾經被稱為香料群島,歐洲人恨不得在這裡的每一塊土地上種滿香料。

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正是歐洲人對胡椒等香料的追求,改變了人類的歷史。大航海促進了人類的交流,和對世界的認識。以天文學為突破口的自然科學,終於脫離了宗教的羈絆。而從西亞獲得的古代希臘、古羅馬知識,使文藝復興有了薪火。

另一方面,胡椒在中國也曾經有過一段輝煌的歷史,甚至是比錢還要管用的硬通貨。西漢絲綢之路使胡椒進入中國後,胡椒既是調味品,也是藥材。

直到唐朝,胡椒仍然是一種只有達官貴人才能享用的奢侈品。長安十二時辰裡面那位極善鑽營的元載,後來果真當上了大唐宰相。他死後被抄家時,發現藏著800石胡椒,好幾十噸呢。皇帝想想自己吃肉捨不得放胡椒,元載你卻藏了這麼多不肯共享,能不火大嗎?

外國進貢的一點胡椒,皇帝們平時都不敢隨便用,統統攢起來。逢家過節,或者財政緊張時,拿出一點分給大臣們,比白花花的銀子還管用。唐宋時,都有拿胡椒當工資發的記錄。明朝胡椒多起來後,可以直接下發到普通士兵。

明朝時,鄭和下西洋的一個副產品,就是大量收購胡椒回來。使朝廷大賺了一筆,而且在未來的幾十年裡,不愁沒有胡椒可發。僅此一項,下西洋的收益便是很可觀的。

明朝中葉以後,胡椒終於在國內種植成功,這才使價格跌下來。像金瓶梅等明朝小說,講的是宋朝故事,透露出來的卻是明朝環境。香料也是其中的一個因素,只有明朝才會有如此廉價的胡椒。

【參考文獻:《舌尖上的戰爭》、《舊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