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宋太祖趙匡胤曾三度南巡,為何三下南唐的野史故事卻沒有提起?

坊間傳言,宋太祖趙匡胤曾三度南巡,在此期間發生了許多光怪陸離的故事。

不過,“三下南唐”的野史故事雖為老百姓茶餘飯後的談資,但其真實性是有待考究的。在正史中,並無提及太祖南巡南唐的文字,所以,這極有可能是後人杜撰出來的野史。拋開故事內容中的法術、妖書等充斥著玄幻色彩的元素,故事本身僅剩一段太祖平定南唐的主線。

在真實的歷史中,太祖起初並沒有用暴力手段征服南唐。在平定了後蜀後,包括南唐在內的多個國家紛紛表示願意臣服於大宋。不過,表面上南唐雖已成為臣屬國,但是,李煜卻在暗中積蓄兵力。由此,趙匡胤才發動了南征,用了半年時間攻陷了南唐國都。

史料中的文字告訴我們,趙匡胤的南征之路一帆風順,基本沒有遇到阻礙。所以,“三下南唐”中的故事未必發生過,我們也沒必要與野史較真。除了“三下南唐”之外,很多朋友還覺得趙匡胤建國後便使用了“開寶”的年號,這也是一種謬誤。從年代表中我們可以看到,趙匡胤登基後總共使用了三個年號,而“開寶”只是最後一個年號而已。

趙匡胤在部下的擁護中登基後,先是使用了“建隆”這一年號。這個年號是很好理解的,所謂“建隆”,就是取了建國興隆之意。之所以採用這一年號,離不開“黃袍加身”的掌故。在此之前,趙匡胤還只是一個手握重兵的將軍。因為,當時的皇帝比較不靠譜,所以,老趙就有了取而代之的想法。所謂“黃袍加身”,不過是老趙給自己設定的臺階罷了。

以中國的禮教思想來看,一個擁兵自重的將軍若改年號當皇帝,與亂臣賊子又有何分別?

“黃袍加身”賦予了趙匡胤截然不同的性質,由於,這一切都是老趙的部下“策劃”的,所以,在整個事件中趙匡胤完全處在被動的立場上。即便天下人要對此事口誅筆伐,也罵不到趙匡胤頭上。所以,當時趙匡胤的部下未必有心扶持老大當皇帝,估計這一切都是趙匡胤自導自演的一場戲罷了。若非如此,老趙也不會在建國後不久使用第二個年號——“乾德”了。乾者天也,所謂“乾德”就是感召上天恩德的意思。

趙匡胤由一介武夫上位為天子,他自然要想個辦法讓自己的皇權變得更具合法性。歷朝歷代的開國皇帝,都會透過各種各樣的方式讓自己“受命於天”。這套把戲在歷史上不斷重演,歷史愛好者早已對此習以為常。不過鮮為人知的是,趙匡胤的“乾德”年號並非首創,後蜀亦曾使用過這一年號。至於趙匡胤為什麼使用與後蜀一樣的年號,此中細節我們便不得而知了。

趙匡胤所使用的最後一個年號,便是大家都知道的“開寶”了,終趙匡胤一生,“開寶”這個年號使用了數十年。歷朝歷代使用過“開寶”這一年號的政權數不勝數,吳越忠懿王錢俶亦用該年號紀年,南唐後主李煜也用過該年號紀年,所以,這個年號也有點“爛大街”的意思。說實話,趙匡胤使用“開寶”作為年號,著實令人費解。畢竟,在此之前許多小國都用過這個年號,而這個年號的寓意也十分普通。

按理說,乾德年後趙匡胤已基本統一了中原,他應該像漢武大帝一樣使用一個霸氣且獨特的年號,用以標榜自己的功勞才對。至於年號之中的秘辛,還有待考古人員找到更多的歷史證物,為我們揭開謎團。

最後,再來說說筆者本人對“杯酒釋兵權”這件事的看法。

在結束五代十國局面的過程中,北宋統治者著重考慮的問題有二:

一是、如何重建中央集權的專制統治,使唐末以來長期存在的藩鎮局面不再出現;

二是、如何鞏固新生王朝,使之不再成為五代之後的第六個短命王朝。

所以,此時那些大將手中的兵權,就成為了趙匡胤心中的一塊心病。

以至於,到建隆二年(公元961年)太祖鑑於當時已控制局勢,就著手陸續採取了一些措施,逐步加強中央集權。所以,很多朋友就會覺得,這場政治事件不過是“兔死狗烹”的另一種體現。實則不然,結合“黃袍加身”的掌故來看,我們便會發現宋朝以前的武將都是些割據一方擁兵自重的不安分子,倘若,老趙不能有效解決這一問題,那麼,“黃袍加身”這一幕一定會在其麾下重演。

在封建時代,鞏固中央集權才是符合社會條件的最佳政策,這是毫無疑問的。在那個沒有“民主”概念的舊社會,統治者集權是一種自保的手段,也是讓國家更穩定的不二法則。若沒有“杯酒釋兵權”,宋朝也不會迎來文化、經濟的飛速發展。退一步來說,至少趙匡胤比劉邦等對老功臣揮舞屠刀的開國者強多了,起碼他給了功臣安享盛世的晚年生活,這份仁慈是其他統治者不具備的。

參考資料:

【《宋史》、《趙匡胤南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