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施琅為何將自己的兒子封為鐵帽子王?施琅為何要把兒子封為侯?

封妻廕子,是古代封建統治者籠絡功臣的一種手段。從狹義上來說,是讓自己的兒子繼承爵位和特權,享受榮華富貴。從廣義上來說,就是讓家族子弟都能從中獲得利益。清朝康熙年間,施琅就受到了這樣的恩典,他讓臺灣重新回到了祖國的懷抱,功勞很大,以至於康熙都這樣評價:

如施琅者,立如此奇勳,必令永秉節鉞,榮華以終其身!

因此,作為靖海侯的施琅,得以面見康熙,並且得到機會介紹自己的兒子。施琅也不拘謹,他侃侃而談,將自己兒子的優點如數家珍地講給康熙聽。哪一個兒子善文,可以治理州郡,哪一個兒子習武,可以保境安民,說得頭頭是道。

此時不光是康熙在聽,旁邊還有人做記錄。不過他們都發現,施琅一共有八個兒子,卻只提及了其中的七個。對於二兒子,他絕口不提,彷彿並不存在。康熙雖然注意到了這一點,但他哪有時間精力過問這些小事,旁邊做記錄的小臣,更是不可能多嘴。此次面談之後,康熙也沒有食言,他讓吏部妥善安置施琅的兒子們。

轉眼間到了康熙二十七年,有一個泰州知府施世綸竟然驚動了康熙。按理來說,像這種級別的官吏,根本入不了康熙的法眼,但施世綸的動靜實在太大,居然懲處了欽差的隨從。當時,淮安發大水,康熙派出欽差監督河堤的修繕,這些隨從雖然不入流,但畢竟也是天子委派下去的人,這樣的行為是典型的藐視君上,是要殺頭的。

這個訊息讓康熙錯愕,很多年以來都沒有人膽敢如此冒犯他的權威。不過,接下來的調查結果,讓他對施世綸刮目相看。原來,那些隨從依仗權勢,走一路禍害一路百姓,甚至發生了強搶民女的惡行。別的州郡長官,都敢怒而不敢言,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只有施世綸才堅持正義,伸張了公道。

康熙不是昏君,不會為了自己的面子,故意歪曲事實。相反,他記住了這個名字,也對施世綸頗為欣賞。然而,他並沒有將施世綸與施琅聯絡起來。直到康熙三十五年施琅去世時,時為江寧知府的施世綸向吏部請求丁憂,這才讓康熙恍然大悟。再去翻看當時的記錄,康熙更加確定:原來,施世綸就是當年施琅未曾提及的二兒子。

康熙剛剛回過味來,他又接到了江南江西總督範承勳的信件。範承勳是施世綸的上司,他告訴康熙,施世綸實在太過優秀,當地百姓都勸他在任上守孝,甚至數萬人在路上跪求他不要離開。而他執意要回鄉丁憂。百姓無奈之下,只好每人捐一文錢,修繕了亭子以作紀念。

有這樣的好官,康熙一下子來了精神,他讓人密切關注施世綸,而且還在丁憂期間,任命其為蘇州知府,但施世綸還是謝絕了皇恩。直到三年之後,施世綸才接受了江南淮徐道,並在任上得到了極佳的官聲,又升至湖南布政使。

布政使在清朝是從二品,管理一省的財政、民政,相當於二把手。按理來說賦稅的多少,基本上就決定了布政使的政績。但是,施世綸到湖南後,馬上廢除了不合理的徭費,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又削減了減免了四分之一京費。這一下,湖南百姓轟動了,他們歡欣鼓舞,口口相傳,還到處立石碑紀念施世綸。

後來,施世綸又擔任過安徽布政使司、順天府府尹、雲南巡撫,最終官至漕運總督。這是一個非常有油水的職位,可以說是最讓人豔羨的官職,既不用操心瑣事,又有數不盡的財富。但是,施世綸卻沒有將心思花在撈錢上,相反,他還是一如既往革除弊政,懲治貪官汙吏,將稅收如數上交,保障了當時西北用軍的糧草。

這樣的廉吏,最終是累死在崗位之上。他死之後,康熙回想當年與施琅對話的場景,突然恍然大悟,終於理解施琅對施世綸絕口不提的原因。因為,施世綸是施琅的王牌,是他的驕傲,他自信地認為,這個優秀的兒子不需要任何照顧,也能憑藉本事脫穎而出。事實上也是這樣,施世綸不僅贏得了康熙的信任,也贏得了百姓的口碑,著名戲劇作品《施公案》就是以他為原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