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乾隆皇帝為何偷過木頭,而是明朝朱棣陵墓裡面的木頭?真相讓人震驚

相傳乾隆皇帝曾經偷過木頭,而且還是明朝朱棣陵墓裡面的木頭,這件事情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

楠、樟、梓、椆並稱為中國四大名木,俱是上好的木材,其中楠木居首,而楠木當中的金絲楠木更是珍品中的珍品,歷來為皇家專用。

顧名思義,金絲楠木的紋理呈現金色,在太陽下閃閃發光,充滿著威嚴,代表這皇家無比尊嚴的身份。而且其木質堅硬耐腐,“水不能浸,蟻不能穴”,作為皇家建築材料以及皇帝的棺槨是上上之選。

每個皇帝在剛登上皇位時,就要開始為自己修建陵墓,乾隆也不例外,在位後的第八年他就開始大張旗鼓的為自己修建萬年屋了,當時正值國力強盛,財政充盈,他的陵墓自然要建得宏大雄偉、富麗堂皇,每一道工序都非常的講究,所以用的材料當然要用最好的了。

皇家建築無論是皇宮還是陵寢,都要大量使用上等的金絲楠木作為建築材料,而這種金絲楠木非常的名貴,名貴就名貴在特別的稀缺,一根上好的金絲楠木幾百年甚至上千年才能長大。

金絲楠木一般產於雲南、四川、河北、河南、廣東一帶的深山老林裡,採伐和運輸都相當困難,成本相當高,這種楠木有一種很特別的香氣,能夠防腐防蛀,如果用來做棺材,可以保持屍體長期不爛,是明清兩朝皇家的御用材料。

朱棣在位的時候,社會穩定,國力也比較強盛,他要遷都北京,要修建皇宮,他就派出大量的人員到全國各地的深山老林裡去採伐楠木,當時的採伐條件相對惡劣,山路崎嶇不平,楠木根本沒辦法運出來,一千個民工進去採伐,真正能活著出來的恐怕只有五百人,餓死、病死的相當多,因此每一根楠木都尤其名貴。

後來每個皇帝在修建自己的陵寢時,也都是大量的採伐楠木,致使楠木資源砍伐殆盡,到了乾隆的時候,幾近枯竭,那真是拿錢也買不到。那麼乾隆盜用朱棣金絲楠木的傳聞從哪兒來的呢?

話說宰相劉羅鍋與和珅水火不容,兩人只要在一起就會嗆起來。一天上早朝之前,兩人在班房鬥嘴。因為劉墉是言官,而且世代都是言官,他的工作就是參人。和珅故意在百官面前挑撥劉墉說:“你參的都是小官,比你大的官你敢參嗎?”其實這是和珅使壞,劉墉已經是正一品的官了,比他大的官只有王室成員,這是把劉墉往火坑裡推啊!劉墉也不是吃素的,他說只要和珅敢說出來,就沒有他不敢參的人。結果和珅說了一位——當今皇上!全場官員都嚇傻了,這是以下犯上,要誅九族的事啊。沒想到劉墉卻來了一句:“你還別說,我早就想參他了!我今天參皇上,明天參太后,後天我焚表參玉皇!”

和珅聽完樂了,心想這劉羅鍋這麼容易就中了圈套。於是兩人擊掌打賭,而且還拉了兩位王爺來做保。劉庸立下賭局後大步踏入金鑑殿,要求單獨面君,於是整個大殿就跪著劉庸一個人。他先是找藉口說不明白《大清律》,要向乾隆請教,乾隆為了不上他的當,叫人搬來全部《大清律》,讓他自己慢慢查。

劉墉翻到“偷墳掘墓”這一條的時候,後面應該是“斬立決”,但他沒有念出來,而是用指甲把斬立決三個字給摳掉了。然後問乾隆,偷墳掘墓如何處罰?乾隆說:“斬立決!”這時候劉墉來勁了,他說有本要參,而且參的人很厲害,要乾隆先赦免他和他家人無罪,乾隆答應了他。

這時候劉墉說:“皇上可記得當年乾清宮大火,燒壞了一些房梁。當時宮裡沒有金絲楠的木材可以用,你就從明十三陵那裡拆了一些木頭過來用於修乾清宮?”乾隆說:“是的,朕記得這事。”劉墉說:“那請問皇上,你這算不算偷墳掘墓呢?”乾隆明白了,這劉墉是要參自己啊!氣得頓時伸長了脖子對劉墉說:“來,你殺了我,斬我啊!劉墉,你這是要上天啊?”此時劉墉嘴角露出一絲奸詐又不失禮貌的微笑……

以上故事來自評書《君臣鬥》,說的就是乾隆偷了明代陵墓裡的金絲楠木頭,用來蓋乾清宮,於是乾隆偷木頭的事就這樣流傳開了。

俗話說無風不起浪,乾隆偷木頭的事雖然來自文學作品,但歷史上他確實動過明陵的金絲楠木頭。

據《清史稿》記載:“乾隆五十二年,三月癸酉,上回蹕。丙子,以重修明陵成,上臨閱,申禁樵採。”

乾隆五十二年的時候,他下令重修明十三陵,當時修建的方案是拆大改小,所以會換出很多木料出來,但後來這些珍貴的金絲楠木材卻不見了蹤跡,沒人知道去了哪裡。當時督辦這項工程的人正是劉墉!

為什麼會認為乾隆偷了明陵的金絲楠木頭?

金絲楠木具有結構細密,不容易開裂和變形的特點,一直被封建時代的皇帝所青睞。明朝時期是金絲楠木流行的開始,到了康熙時期更是被大量使用。

有人曾推測,經過明朝和康熙的大量開採,金絲楠木已經非常稀少,到了乾隆時期幾乎沒有成材的金絲楠了。因為金絲楠從樹苗到成材最少要60年時間,所以一理開採過度就容易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

金絲楠木作為皇家專用木頭,乾隆不可能不用啊?所以他就想到把明陵的金絲楠給拆下來自己用,修了乾清宮,甚至還用來做自己的棺木。這就是大家懷疑乾隆偷木頭的原因。

2000多年的封建歷史,誕生了多少皇帝,同樣建造了多少皇陵,但是由於戰火等原因,多數皇陵已經被毀或者被盜,我們熟知的能儲存完整的可能就是秦始皇陵、李世民的昭陵、李治和武則天的合葬墓乾陵等,這三個能儲存下來的原因主要是沒人能找到入口,但是明十三陵是完完整整地儲存下來了,包括地面建築。

明十三陵中除了萬曆皇帝的定陵在被發現盜墓痕跡後進行了搶救性發掘,其他的十二個皇陵地宮自從封合就沒有再開啟過。現在世界上統一的認知就是不出現迫不得已情況,不主動發掘帝陵,所以明十三陵地下隱藏著什麼歷史可能一輩子也無法知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