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閒談三國魏武帝-曹操

曹操,被譽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這個在中國史書上有著濃墨重彩描述的傳奇人物,從他死後,就一直接受後人點評。民間普通民眾受《三國演義》的影響,普遍認為這是一個篡漢亂政的白麵奸賊。而精通史書、對歷史有深刻見解的學者,卻認為曹操是個英雄,因為他結束了北方長期戰亂,推動了當時生產力的發展。在這眾說紛紜的評論中,到底哪個是真正的曹操,而真正的曹操到底是怎麼樣的呢?

魏武帝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省亳州市)人   。中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詩人   。東漢末年宰相,太尉曹嵩之子,曹魏政權的奠基者。

曹操出生在官宦世家,他的父親曹嵩本姓夏侯,因為後來成為中常侍大長秋曹騰的養子,於是改姓曹氏。年輕時期曹操機智警敏,有隨機權衡應變的能力,而且任性好俠、放蕩不羈,不修品行,不研究學業,所以當時的人不認為他有什麼特別的才能,但早年曹操就表現出對武藝的愛好與才能,博覽群書,尤其喜歡兵法,曾抄錄古代諸家兵法韜略,為他後來的軍事生涯打下了穩健的基礎。

曹操二十歲時被舉為孝廉,入京都洛陽為郎。不久,被任命為洛陽北部尉。洛陽皇親貴戚聚居之地,很難治理。曹操一到職,就申明禁令、嚴肅法紀,造五色大棒十餘根,懸於衙門左右,“有犯禁者,皆棒殺之”。那時的曹操,意氣風發,躊躇滿志,是個渴望有番大作為,甚至改變這個醜陋世界的熱血青年。他剛剛上任就下定決心要滌醜蕩惡,無論是什麼權貴豪強,敢犯禁者一律嚴懲不貸。曹操以為靠著自己秉公執法、剛正不阿的信條,他是可以做到這一切的。可是很快現實就給了他一個又一個的耳光。他被一次又一次的調離,無論換哪都要和豪強作對,

在曹操26歲時朝廷無奈將其徵召,任命為有名無實議郎,然而朝廷一天比一天腐敗,豪強一天比一天猖狂,天下民不聊生,四海沸騰。朝堂上,曹操還是一次次向皇帝上書,懇求皇帝廓清吏治,懲除奸佞,結果什麼用都沒有。當時正是東漢政治極度黑暗之時,甚至有了買官制度。後爆發了黃巾起義接著董卓入京,曹操見董卓倒行逆施,不願與其合作,逃亡回家鄉陳留起兵討伐董卓。

在嚴酷現實的輪番打壓教育下,曹操這時才總算明白,為什麼每次自己做的都是利國利民的好事,而朝廷卻次次伸手阻攔。這並不是自己的錯,而是這個朝廷已經腐朽透頂,這個朝廷根本不管百姓的死活,這個朝廷只會為自己著想。而自己要改變這一切,在這個腐朽的體制下去改變,僅憑自己的一腔熱血,憑所謂的道義,即使自己有天大的本事也無濟於事。既然現實不容我用常規的方法,那我就按照自己的方式,豁出命去用武力來平定天下。

成為魏王后每當回想自己在朝為官時做的都是利國利民的好事,而朝廷卻次次伸手阻攔。這並不是自己的錯,而是這個朝廷已經腐朽透頂,這個朝廷根本不管百姓的死活,這個朝廷只會為自己著想。自己要想改變這一切,在這個腐朽的體制下,僅憑自己的一腔熱血,即使自己有天大的本事也無濟於事。豁出命去用武力來平定天下。

當年那個滿懷雄心壯志的年輕人已經變成了形容枯槁的老人,他靠著武力消滅了所有北方的對手,建立了屬於自己的魏國。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他是王,只要他願意,隨時都可以當皇帝,可當皇帝,真的是他的理想嗎?自幼受朝廷恩惠,希望憑自己可以振興日益衰微的東漢王朝。可是這個王朝卻拒絕振興,不僅一步步走向滅亡,而且將曹操的熱血和激情一點點撲滅。

曹操,有著振興東漢的信念,還有更崇高的理想——拯救天下蒼生。在他振興東漢的信念坍塌後,拯救天下蒼生的理想正式建立起來,而他要實現這個理想,現實告訴他,只能採取非常規的手段。在一次次冰冷現實的碰壁後和一次次激烈戰爭的歷練下,曾經的熱血青年蛻變成亂世梟雄。

參考資料:《三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