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歷史上的今天】袁崇煥牛皮吹破華夏續魂夢!揭秘明末之謎!

南宋崖山之後,無華夏!明朝復興華夏,實為斷代“續魂”。

通敵、欺君、斬帥、縱敵不戰、擅兵進京,袁崇煥“牛皮吹破”華夏“續魂”夢!讓我們走進山海關、寧遠、故宮紫禁城,揭穿五年復遼“畫皮”,揭秘明末之謎,袁崇煥死刑判決:凌遲3543刀!

●五年復遼“畫皮”

袁崇煥1584生於廣東東莞石碣。萬曆四十七年,他主動要求到遼東任軍職,駐守寧遠。在防禦後金中,他取得過有爭議的寧遠之捷。在天啟朝,因作戰膽怯被罷斥。

崇禎登基後,破格啟用袁崇煥。他被任命為兵部尚書兼任右副都御史,督師薊遼、兼督登萊、天津軍務,給予的權力已經大到無邊。七年從縣令升到兵部尚書銜,袁崇煥就這樣實現了人生飛躍。

在平臺召見中,他誇下五年復遼的海口。當時監督兵部事務的六科之一的許譽卿在場,他私下提醒袁,袁憮然自失,竟說出了,只是為了安慰一下皇上。為了防止牛皮吹破,他繼而向皇帝提出了很多苛刻條件,當時的朝廷幾乎做不到,意圖“悔了合同”。少年天子崇禎,急於中興“做堯舜”,傾全國之力全部答應。

袁崇煥上任,擅自斬殺官拜左都督,正一品的邊帥毛文龍。在毛文龍被殺7天后,滿清皇太極欣喜若狂,即宣佈“整旅西征”,隨後就發生了“己巳之變”,後金兵臨京師。後金約十萬精兵,在皇太極率領下,繞道蒙古,由喜峰口攻陷遵化,直逼京師。

危急之時,袁卻大談議和,多次向朝廷要軍餉。明崇禎二年(1629)十二月初一日,在袁多次要求議餉的情況下,明廷召開御前會議,崇禎在平臺,質問袁幾大罪行,袁竟不能答,遂被下獄。

歷時七個多月的“己巳之變”,使得國家衰敗,明朝走上不歸路。

●失職欺君

崇禎皇帝命袁崇煥為兵部尚書及薊遼督師,指望他五年復遼。將大半個國家的資源賦稅都交給他,對袁“獅子大開口”的遼餉要求,傾全國之力數次加遼餉予以滿足。

作為當時中國的盟友,蒙古、朝鮮逐個被滿清打敗,袁坐視不救,不發一兵一卒。包括蒙古喀喇沁部36家,背叛朝廷,投降後金的事實,他都進行了隱瞞。他還偷偷地瞞著皇上,和後金議和。

他所負責的地區就是北京城以及東北遼東等地區的安全,抵禦清軍的進犯。袁調精銳將士,派遣它處,致使駐防要地防禦空虛。

他辜負了皇帝的囑託,僅僅過了一年多,就讓後金軍,長驅直入,攻打京師。

在皇太極入關之時,袁沒有阻攔,也沒有上報。在京師第一道防線,薊州防衛戰中,他肩負各路勤王軍隊的總指揮,他奏報朝廷說佈防萬無一失,保證不讓敵人越薊西一步。結果皇太極數萬人馬,從袁駐防大營輕鬆透過,未經戰鬥,越過了薊州,直撲京師。

●資盜斬帥

蒙古發生饑荒,為了拉攏蒙古,袁不做實際考察,賣大量糧食給他們。崇禎多次下上諭,嚴厲呵止袁,即便接濟喀喇沁部口糧,也要以人口計。“著該督撫,嚴行禁止”。後金混入蒙古部,一起來買糧時,袁照樣售糧給他們。

袁私自斬殺一品大員,同樣擁有尚方寶劍的邊關大帥。毛文龍對國家舉足輕重,他鎮守皮島,經常襲擊敵人後方,對後金大本營實行三光政策,為後金心腹大患。

●縱敵不戰,遣散援兵

在薊西保衛戰失敗後,他在沒有皇帝昭命的情況下,擅自帶兵進京!違背禁令,也沒有請示。

帶兵進京後,袁從不主動出戰,跟隨後金軍,保留實力。在清軍將領滿桂率兵攻打京城的時候,袁部並不救援,反而還在為了議和而與眾人爭辯。

援兵四集,盡行遣散。當時明朝把京師的門戶薊州,作為防禦的重點,各路勤王兵馬集結,讓袁統一節制,要求確保萬無一失。袁率部駐防此地後,卻將其他幾路援軍都遣散到各地防守,顯然是削弱了薊州的兵力。兵力不足導致防禦縱深狹小,未經過戰鬥,被後金越過。

●間諜罪

潛攜喇嘛,堅請入城。袁崇煥欺瞞朝廷,背地裡力圖議和。在京城保衛戰中,他還幾番要率軍入城,公然違禁,想造反嗎?在敵軍攻打到京城之下,他不思如何退敵,卻力圖和敵人講和,以私下帶領喇嘛的方式,帶著後金的使節,還堅持要入城。

喇嘛的身份是僧侶,當時可自由穿梭於明清雙方,在當時經常充當非官方的使節。袁就堅持要求讓喇嘛入城,暗地裡妄圖將其帶入北京,以促成脅迫議和之局。在當時社會,喇嘛可以自由活動。

●變味的“反間計”

“己巳之變”的崇禎二年(1629年),還正在進行防禦作戰,誰都沒想到,還依然是十幾歲孩子的崇禎,毅然拘捕了這位時任薊遼督師。在之後進行了8個月的長期審訊,形成定案,最終以叛國、通敵等九大罪,桀刑處決了袁崇煥。當時民憤極大,百姓分食其肉。

此案,在明朝本是定案,到了清乾隆時期卻慢慢變了。在乾隆皇帝弘曆的起居注裡對此事有兩條記載:一是乾隆命令張廷玉,以反間計為主線,來重寫《明史·袁崇煥列傳》;二是乾隆下令,毀掉了袁案審問卷宗。

這8個月的審訊會留下大量的筆記、口錄和證詞,袁案卷宗肯定也不會支援弘曆所構建的,袁的高大形象。在清乾隆欽定的《明史》裡突然多出了“反間計”,滿清歷經百年,為袁崇煥翻案後,他立刻變成了民族英雄。(孟陵羽)

關注一下,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