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清朝時期的假貨橫行,官府焦頭爛額,弄得官府焦頭爛額,是咋回事?

有句話說得好,叫作“顧客就是上帝”,可有些人卻總是為了牟利,用各種殘次商品以及山寨貨欺騙顧客,讓其蒙受經濟損失。現代是這樣,古代同樣如此,百年之前的清朝,也曾各種“假貨”橫行,弄得官府焦頭爛額,到底是咋回事呢?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你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絡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清代時期,假冒偽劣產品大行其道,對當時的正常商貿活動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其“造假”手段花樣繁多,令人防不勝防,這些“假貨販子”不但在民間猖獗,甚至在進貢的御用品上都敢動手腳,咱們現在,就說說清代時那些不法商販玩的“花樣”。1。以次充好

清代中期時,商品經濟開始逐漸成型,民間的商業模式發達,很多地方都已經開始形成規模化生產,如景德鎮陶瓷,長沙菸葉以及河南孟布等等,由於太過出名,因此不少賊眼也就盯上了這些“名牌”的利潤。當時,有一些不法商人用低價收購百姓傢俬造布匹,以次充好當孟布販賣,從中獲取暴利。長沙菸葉也同時受到了假煙冒充之苦,導致銷量一路下滑,最後不得不借助官府打擊的手段,經過了好幾年,這才恢復了產品被損害的名譽。2。欺瞞官府

按理說,不法商人在民間行騙也就罷了,可對於宮廷進貢的御用品,這些人也敢“逆龍鱗”。東北向朝廷進貢的“特產”中,有一項就是關東的人參,這些野參不但個頭大,在長白山上生長多年更是藥勁十足,只是由於清宮中需求量奇大,隨著野山參越來越少,難以足數供應,這些採參之人開始打起了“歪主意”。他們把一些小個頭野山參挖出,栽種在參田人工培育,雖個頭足卻藥性大減。氣的皇帝親自下令嚴查,燒燬參田拘捕不法參農,這才讓不正之風稍稍緩解。3。糊弄外商清代後期,河南河北盛產棉花,不但在國內非常暢銷,甚至在遠銷海外,受到了歐美人的青睞。可是漸漸的,就有一些人為了貪小便宜,在棉花中注水或摻土增加棉花重量,以獲取非法利益,這種“缺德”的做法讓歐洲人感到非常惱火,甚至一度中斷了棉花收購交易,讓清廷損失巨大。

4。私人鑄幣光緒三十二年的時候,曾經發生過這樣一起案件,河北商人李慶春在北京做白麵香油生意。這生意倒是真的,可此人心思卻是歪的,他把這些貨都換成了私人鑄幣(假錢),並準備到外地花出去,可是剛到火車站就被乘警逮個正著,不但假幣全部沒收,而且還把他扔進了監獄中。由此可見,一個小小的米麵商人都能大批次買到假銅錢,清朝假銅錢的泛濫程度就可想而知了。5。偽造官府檔案

清代時也有偽造官方檔案之人,他們私鑄官府印憑,模仿公文樣本,偽造包括“官府文書”以及“戶部捐官執照”,這些假冒檔案製造出來後,就被偷偷販賣,並且賣價都很高,不少打著歪主意的人都爭相購買。當時在京城就發生過一起,湖南人在北京菜市口當街兜售“官府文書”的案件,對當時社會風氣影響極為惡劣。製假販假嚴重影響買方的利益,也讓清廷的稅收受到損失,對於假貨,無論古今,都一直是嚴厲打擊的物件,這一點還是值得我們慶幸的……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常山趙子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