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曹操一生最大的錯誤是什麼?寧叫我負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負我的人!

前言:

大江東去浪淘盡,數不盡千古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在三國時期,群雄四起,逐鹿中原,曹操作為箇中的佼佼者,飽受後人爭議,其中最大的還是關於曹操的真面目,到底是受人尊敬的梟雄還是備受鄙夷的小人。一句“寧叫我負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負我”更是讓曹操成為了最受爭議的人物,今天拋開三國演義不談,從詩詞之中認識真正的曹操。

集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於一體

不論曹操人品如何,在才華和能力這方面,曹操也是實力很強的存在。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曹操先後消滅了二袁、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平定了南匈奴、烏桓、鮮卑等勢力,實現了北方的統一。在民生治理方面,曹操擴大屯田、興修水利、獎勵農桑、安置流亡人口,攘外而安內,讓東漢末年受戰亂影響紛亂不堪的中原逐漸穩定了下來,經濟也開始復甦。

由此看來,曹操似乎是個濟世救民的大英雄,但顯然,曹操做的這一切最主要的目的還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野心,建安十八年,曹操建立魏公國,自稱魏王,終於實現了自己人上人的夢想,身居高位的曹操一邊為統一全國努力,一邊吟詩作對抒發自己的思想,他的大部分詩詞都用來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反映民生疾苦,所以曹操的詩詞對於當時那個年代的考古意義也很強,書法造詣也很高,可以說是全能型人才。

曹操這麼優秀與良好的家庭教育脫不開關係,自幼出生於官宦世家為漢相曹參的後人,曹操祖上一共侍奉過四代皇帝,可以說是權傾朝野的名門望族,年輕的時候曹操機敏聰慧,談笑間運籌帷幄,品行放蕩不羈,也不像其他人一樣鑽研學業,反而整日不務正業,這裡看看,那裡逛逛,當時不少人都認為曹操以後也沒有什麼大出息,沒想到曹操日後居然能有這麼高的成就。曹操在少年時期就非常熱愛武藝,博覽群書,尤其喜歡研讀兵法,這也為曹操後來的軍事生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那個沒有科舉制的年代,名聲是非常重要的存在,一個人如果被舉孝廉,是對這個人最大的信任,曹操在年少時期就被當地人舉孝廉,入京都為郎,沒多久就升官做到了洛陽北部尉。東漢末年,群雄四起,烽火狼煙,曹操依舊選擇捍衛東漢皇室,最終權傾朝野,以一招“挾天子以令諸侯”成為了東漢實至名歸的真正掌權者,而曹操本人,不僅僅在朝堂和戰場上取得了極高的成就,在文學方面的造詣,也是首屈一指的存在。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

作為權臣,曹操爬到這一步不僅僅靠家裡的勢力,也與個人的努力和遠見有著很大的關係,曹操深知“民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所以格外關注民生問題。仁者錄史詩,《古詩源》中說:借古府樂寫時事,始於曹公。曹操也是最早的用詩歌來記錄歷史事件的詩人之一,這也表明了曹操空前的意識與文學品味,尤其是《薤露行》和《蒿里行》兩首詩歌,一個生動形象地記錄了董卓之亂、漢朝傾覆,一個深刻記錄了常年戰亂給百姓們帶來了多大的苦難,字字動人,發自肺腑。

《蒿里行》整首詩記錄了漢末混戰的現實,詩中前兩句“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兇。初期會津盟,乃心在咸陽。”這兩句詩交代了整體的背景:彼時關東各郡的首領一致推舉袁紹為盟主,準備興兵討伐漢獻帝,在津盟聚首,但是目標卻是咸陽。接下來的“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說明了當時這些聯盟軍軍心不齊,雖然推舉袁紹為盟主,但是各勢力之間互相猜疑,互相觀望,各懷鬼胎,導致整體行軍進度裹足不前,甚至還未出徵就互相殘殺起來。

“淮南弟稱號,刻璽於北方。鎧甲生蟣蝨,萬姓以死亡。”袁紹兄弟靠著陰謀稱帝,藉著討伐董卓匡扶漢室的名頭,將爭霸天下的野心赤裸裸的放在眾人眼前,因為這些人的野心,無數士兵死去,百姓流離失所,飽受殘害。對於這種現象,曹操內心深表痛心,對人民的同情,軍士的惋惜,以及對亂臣賊子的憤恨不滿,這種出於個人目的的紛爭給人民帶來了許多的苦難。“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連年的征戰讓戰士們不得不穿著鎧甲,所以鎧甲下面都長了蝨子,無辜百姓慘死,屍橫遍野,就連雞鳴的聲音都聽不到了,這一派淒涼景象,簡直令人慘不忍睹。

這首《蒿里行》記錄了在東漢靈帝中平6年,年幼的劉辯剛剛即位,不少亂臣賊子恃皇帝年幼,起兵謀逆,以討伐董卓的名義進攻京城,但是這支聯軍中人人各懷鬼胎,都想借機擴充自己的力量,所以軍心渙散,難以成軍。當時無人敢與董卓率先交鋒,於是曹操獨自帶著三千人迎戰董卓部下虎將徐榮,雖然最後曹操失利,但這種敢為人先的精神也很有勇氣,體現出了曹操的膽識與立場。這場戰役開啟了漢末長期的軍閥混戰,對百姓的生命與經濟財產造成了極大的損失。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一首《觀滄海》,成為了千古絕唱,彼時正值建安十二年,曹操北征烏桓勝利,在凱旋迴歸的路途上路過了河北境內的碣石,心血來潮,登高望遠,寫下了一系列記錄山水自然的詩詞,《觀滄海》為正文第一篇,這一首詩的考古歷史意義極高,被譽為是現在最完整、年代最久遠的古代山水詩,還列入了教科書之中,足以證明這首詩的文學鑑賞價值也很高。

《觀滄海》是最為典型的借景抒情,曹操借大海的雄偉壯麗,抒發自己的志向與抱負,詩人登上了碣石山頂,眺望遠方,居高臨下,睥睨眾生,大海壯闊的景象盡收眼底,一時間曹操可以說是感慨萬分。“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這幾句描寫大海壯闊景象的詩詞可以說是神來之筆,寥寥數語將一幅波瀾壯闊的畫卷展現在世人眼前。曹操觀滄海的時候已經到了深秋,但是在海邊依舊有許多豐茂樹木,綠意盎然,與碧藍色的海水交織在一起,讓人詩意盎然。在這秋風蕭瑟時節,曹操描寫了大海的遼闊壯麗,他最初的本意還是為了抒發自己的志向。

接下來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短短十六個字瞬間整首詩的境界和格局就提升了好幾個檔次,曹操是心懷天下的大志向之人,發奮進取,立志統一全國,成為一方霸主。這首詩不僅僅描寫了大海的波瀾壯闊,還巧妙地描寫了當時曹操的心境,透過借景抒情真實深刻的反映了曹操的豪邁壯志。拋開《三國演義》看曹操,此人無論是梟雄還是英雄,內心絕對是一個野心勃勃,發憤圖強的人。這首詩可以稱為是“建安風骨”的代表作,也只有曹操這樣胸懷的人能寫出這樣壯麗雄渾的作品。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壽命,對於古人來說是一種很強的執念,也許正是因為古代人的平均壽命普遍比較短,所以對於長生不老有一種很強的追求,曹操胸懷大志,自然也希望自己在成功以後能夠多享點福。一首《龜雖壽》表達了曹操老當益壯的情懷,整首詩的構思非常新奇,語言簡練剛健,融入了許多的人生思考,依舊是短短數句之中就訴說了宏大的抱負與志向,明志抒情完美結合,也是一首非常成功的藝術作品,將詩人對於人生的真切體驗抒發的淋漓盡致,有著一種極其濃烈的情感力量。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這句話虛實結合,用神龜、騰蛇一類的上古神獸定位了整首詩歌的格調,說明了無論是怎樣厲害的存在,也逃脫不了生老命死的規則,即便是自己,也難以避免老去,但是曹操對於老去這件事情並不畏懼,也不認命。接下來的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這幾句話立馬就讓曹操的形象躍然於紙上,表達了曹操銳意進取、老當益壯的精神面貌,雖然年紀大了,但是志氣不能窮,要時刻保持思想上的青春。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這幾句話在歷史上的知名度並不高,但是富含了極其深刻的歷史意義,語氣驟然也婉轉了了不少,閃耀著理想的智慧之光,顯示了曹操的人生態度:人的壽命長短不僅僅由天註定,我們的心態更重要。雖然已經到了老年,但是我們也要敢於突破自我,從這幾個觀點來看,曹操的眼光遠超過同時期的所有人。

結語:

拋開《三國演義》,從詩詞之中我們認識到了一個更加立體鮮活的曹操,曹操留下來的文學作品題材廣泛,內容豐富,情感真摯,雄渾古樸,文學鑑賞價值極高,也從另一個角度展現出了曹操的人格魅力,由此看來,曹操此人既是梟雄,又是英雄,只是身處那樣的亂世之中,不狠一點,又如何站穩腳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