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譚繼洵身為湖廣總督的父親為何不救?譚繼洵身為湖廣總督的父親嗎?

在宗族觀念至上的古代社會,血濃於水,兒子即將被砍頭,身為湖廣總督的父親為何不救?特定的事件源於特定的歷史背景,下面我們一一道來。

不同於家族昌盛的功勳貴族,譚繼洵是透過科舉進入仕途,前無家族扶持,後有幼子漸起,也決定了譚繼洵的因循守舊,若冒進則家族不保,他必須在官場沉浮中小心翼翼。譚繼洵身為湖廣巡撫時,張之洞為湖廣總督。

張之洞主張變法革新,而譚繼洵是頑固的守舊派,既不能得罪自己的頂頭上司,而又不願冒進的譚繼洵,圓滑的處理之間的矛盾,對冒進之事避之不及,對分內之事竭盡全力,也讓他在官場之中如魚得水。

甲午戰爭失敗後,清政府割地賠償,曾經的輝煌不再,只能忍辱負重。而實際執政者慈禧太后看不見割地賠償意味著國家沒有尊嚴,只能任人宰割。一個沒有骨氣的民族崛起之路是艱難的,但慈禧不想著挽回,依舊過著她奢華富足的生活。很多思想先進人士看出了民族面臨的危機,不變法,不改革,終將導致國之不國。譚嗣同,康有為,梁啟超主導的戊戌變法在此背景下發起。

一開始的變法之路進展的尤為迅速,公車上書,光緒帝頒佈一系列章程變法圖新,還有一個最核心的舉措,那就是“圍園殺後”。此時袁世凱手握軍隊大權,維新派和守舊派爭相拉攏,1898年9月18日夜間,譚嗣同夜訪袁世凱,要求袁世凱派一半兵力圍住頤和園,一半兵力包圍皇宮。袁世凱不解,問為何如此,譚嗣同將計劃和盤托出,稱要殺太后,不除此老朽,國不能保。此計不失為一良計,奈何譚嗣同所託非人,計劃未實施就被袁世凱告密。但歷朝歷代的變法之路從來都是荊棘叢生,這次的戊戌變法也不例外。變法的一系列措施大大損害了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守舊派的利益,慈禧更為震怒的是要殺她性命。而光緒此時沒有軍權,朝堂之上也無人擁護,如何與手握大權的慈禧太后抗衡,最終被逮捕幽禁,宣告變法結束。但慈禧對維新派的懲罰遠沒有結束,她下令逮捕維新派人士,格殺勿論。很多維新派人士逃亡國外。但譚嗣同本就打算為大義犧牲。他看見國家不興盛不僅僅是技術落後,思想落後更是大大阻礙國家發展,所以想要用自己一人性命喚起民族覺醒。

正如我們無法喚醒一個裝睡的人,譚嗣同之父譚繼洵也無法說服為民族大義一心赴死的人,只能默默承受白髮人送黑髮的的苦楚。再者在皇權至上的年代,弒殺帝王本就是不可饒恕的大罪,被株連九族都不是冤枉了他們,就算求情也無法為兒子開脫。而此時譚繼洵也沒有身居湖廣總督的高位,還要保住家族其他人的性命,所以只能選擇避開慈禧的雷霆之怒。

“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日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譚嗣同最終英勇就義,以圖喚醒民眾崛起意識。有人說譚嗣同一己之力並未推動革新的大發展,民族意識也未被喚醒,但我們也無法磨滅譚嗣同為中國發展帶來的影響,任何改革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都是由前仆後繼的愛國者一次次的思想衝擊,技術引進改革逐步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