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為什麼古代的下野是皇帝,而不是皇帝?原因在這裡

下野,簡單說其實就是下臺的意思。但是,下野與下臺之間還是有區別的。野是與朝相對的,取自於古代的朝也之分,離開朝堂是為“下野”。但朝堂依舊是原來的那個朝堂,並沒有改朝換代。打個比方,王安石當年被罷相、離開了宋王朝的朝堂就是下野。但是,在元滅宋之後,宋王朝無論皇帝還是“宰相”,都只能是下臺、而不是下野,二者之間是有著本質區別的。

換言之,下野的前提是朝還是原來的那個朝!比如北洋軍閥的大佬們經常會“通電下野”,但是無論直系、皖系還是其他派系下野,那個“朝”——北洋依然還在。如果套用現在的話說,下野是大股東變成了小股東或者直接被踢出了董事會,雖然換了董事長,但公司還是那個公司。而下臺,則是公司倒閉了……

北洋內鬥是利益之爭,不會趕盡殺絕

北洋的內鬥其實就是一群曾經的同學、同事或把兄弟、親家等等為了利益而進行的火拼!雖然上升到了戰爭層面,但其本質與公司董事們之間的爭鬥沒有本質區別。或者換句話說,無論直系、皖系還是奉系等等,相互之間大打出手,為的只是利益,相互之間並沒有深仇大恨,私交甚至還相當不錯。只要對方下野,認慫、退出利益之爭,那就還是同學、朋友,還是把兄弟、親家……

記得張學良就曾經提到,在直奉大戰正酣之時,身處前線的張學良還特地前往天津看望了直系大佬曹錕的哥哥,而且張學良還稱之為“大爺”。至於後來新軍閥——川軍的內鬥就更加是一群親戚在火拼了。劉湘與劉文輝爭川,二人本就是堂叔侄,手下的將領有很大一部分也都是一個門頭上的同宗親戚。經常是,剛剛打完仗,過年了敵對雙方都回老家過年,一個桌上還是堂祖孫、堂叔侄、堂兄弟……該吃吃、該喝喝,過完年繼續開打!後來,劉文輝敗北,作為堂侄的劉湘對這位堂叔同樣沒有趕盡殺絕,只是把他攆出了四川便點到為止。

說到底,無論是北洋軍閥還是後來的新軍閥,相互之間的爭鬥都是出於利益基礎的內鬥,與跟小鬼子之間的戰爭不同。只要敗北的一方認輸服軟,勝利的一方一般都不會趕盡殺絕。這就是為什麼北洋時期的大佬們經常會通電下野的原因所在。只要通電下野了,之前的恩怨便一筆勾銷——再見還是朋友。這也是為什麼施劍翹行刺孫傳芳時連很多北洋大佬都認為孫傳芳是“罪有應得”的原因所在,因為孫傳芳違反了“遊戲規則”,把利益之爭變成了你死我活。

為什麼下野要“通電”

所謂通電下野,不是給下野的人通上電,而是有下野方將下野的訊息透過電報拍發給相關部門和人員,同時在報紙等媒體上公開發布相關訊息。這個其實很好理解,那會兒沒有什麼長途電話,即便有也並不普及。至於電視、網路就更加不存在了。電報是彼時唯一可以準確傳遍全國的通訊方式,而且只要固定頻率、不加密,任何人用收報機都可以收到。而報紙,範圍則相對小一些,但也算是“廣而告之”了。

其實,民國時期的“通電”和現在人們在電視、網路上公開發布訊息是一樣的。只不過因為彼時科技水平的問題,人們只能透過電報來進行通訊罷了,二者之間沒有本質區別。信件、報紙等等的範圍畢竟侷限,而電報卻可以傳遍整個中國、甚至全世界,不是嗎?

綜上所述,北洋的內鬥其實就是一群曾經的同學、同事或把兄弟、親家等等為了利益而進行的火拼。其本質是利益之爭,相互之間並沒有深仇大恨。因此,絕大多數情況下,只要敗北的一方通電下野、認輸服軟,勝利方是不會趕盡殺絕的。這就是為什麼北洋的大佬們經常會通電下野的原因所在,只要通電下野了,恩怨便一筆勾銷——再見還是朋友。至於為什麼要“通電”,主要還是因為彼時沒有電視、網路等媒介,電報是傳播範圍最廣的通訊手段,自然成了通報全國的首選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