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網際網路企業研發,如何在5年內達到1.2萬億?這份報告告訴你答案

作者 | 嬛嬛

出品 | 子彈財經

兩會已至,各個科技界人大代表提出了許多十分有建樹性的意見,也引發“科技投入”相關話題的熱度高漲。

「子彈財經」分析了中國主要網際網路公司財報資料,各公司2020年前兩個季度的研發投入分別為:阿里巴巴328億;騰訊179億;百度、京東、美團和拼多多分別為93億、69億、47億和31億。基本確定了以阿里、騰訊和百度為前三甲的“研發投資”座次。在2021年,網際網路企業研發,又將會有新的方向。

科技部基礎研究司司長葉玉江在幾天前接受採訪時表示:“當前我們面臨的很多‘卡脖子’技術問題,根子還是基礎理論研究跟不上……因此在‘十四五’,我們要下更大力氣……要引導更多的科學家開展目標導向的應用基礎研究,來突破國家發展和安全的難題。”

不久前,國資委也表示,將會聯合行業上下游、產學研的力量,組建創新聯合體,集中最優秀的人才、最優質的資源進行聯合攻關,爭取解決一批“卡脖子”的關鍵核心技術。

我們由此可以預測,2021年網際網路的研發投入,或許更多為投入“卡脖子”領域。

在去年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上,就提到了以企業為主體,進行創新聯合體的試水。相對於傳統制造業的核心技術,在晶片市場環境中,以BAT為主的中國網際網路企業也頻頻現身。

這些民營企業接觸的範圍廣、客戶多,勢必會成為下一代晶片、雲計算、人工智慧及量子計算領域研發的排頭兵。

發源於浙江的阿里達摩院就是一個“創新聯合體”齊心搞科研的例子。

達摩院科研路徑分為三層,第一層:和高校建立研究所,目前已和浙江大學、清華大學等成立了實驗室;第二層,在全球建立研究中心,以吸納更多技術人才;第三層,產學研開放協作,讓國內外更多高校教授參與其中。

目前達摩院經過幾年的探索,已經設立14個實驗室,在AI、量子、晶片和自動駕駛等領域獲得60多項世界第一,在國際學術會議和期刊上發表論文1000多篇,並先後孵化“平頭哥”和“小蠻驢”兩家技術公司。

就“卡脖子”比較嚴重的晶片領域來看,國內多家網際網路公司其實都已在著手佈局:

以阿里為例,2019年平頭哥陸續釋出業界效能最強的RISC-V處理器玄鐵910,並宣佈普惠晶片計劃;釋出SoC晶片平臺“無劍”,面向AIoT時代提供一站式晶片設計服務;推出全新雲端AI推理晶片含光800,並推出含光800雲伺服器,為人工智慧場景提供極致算力。

2020年,平頭哥與國內最大的藍芽晶片廠商中科藍訊、國內最大智慧語音晶片商全志科技等達成合作,基於搭載RISC-V架構的玄鐵處理器展開全新晶片設計,用於無線藍芽耳機、藍芽音箱、工業控制、智慧家居及消費電子領域。

在研發投入中排名第二的騰訊,則是用“投資”來加碼芯,2016年,騰訊就投資晶片公司Barefoot networks,後被英特爾收購;2018年,騰訊投資了國內AI晶片初創公司燧原科技,截止到現在騰訊已連續投資四輪。

百度也在不久前財報發出後宣佈其AI晶片崑崙1實現了量產2萬片,並且在2021年要量產崑崙2。

可見,網際網路企業在我國科技領域攻克“卡脖子難題”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力量。

其實,網際網路在我國“卡脖子”領域有成功的先例,早在12年前,阿里王堅提出了“去IOE計劃”,將企業資料庫帶入雲端,一直到今年的2月2日,阿里釋出2021財年第三季度財報,成立12年後,阿里雲守得雲開見月明,首次扭虧為盈。

除此之外,產業中的華為雲、騰訊雲及百度智慧雲等廠商都緊隨其後,目前我國的雲計算行業能力雖然還沒有攻佔世界,但是在亞洲已經無敵。

上一個卡脖子難題攻克後,下一個十年的押注方向就在晶片半導體領域。

據悉,達摩院有了之前在杭州“打樣”的成功後,也在建設第二個硬體實驗室,以增強量子晶片製備和測試能力、縮短研發週期並擴大創新空間。如果達摩院的押注成功,則會對晶片、量子超導硬體的研發、人工智慧互動和人工智慧衍生產品上帶來不小的收穫。

不僅僅是阿里,科研方面各個網際網路公司都在努力投入,在自己的特長領域發揮著光和熱,而且根據國家統計局釋出《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資料,2020全年,我國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24426億元,比上年增長10。3%。

俠之大者、利國利民,在卡脖子領域,希望在投入不斷增加的情況下,能有更多的企業、學者和科技工作者加入進來,為我國科技進步的下一個十年打好頭陣。

*文中配圖來自:攝圖網,基於VRF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