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燈泡是怎麼被用來發明的?網紅燈泡在全球擁有數萬粉絲數萬人次

1901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利弗莫爾市第6消防站安裝了一隻白熾燈泡,將之點亮後,除了中途幾次停電,和消防站搬遷熄燈之外,這個燈泡就一直亮到現在,起初是為24小時待命的消防員照明,如今成為“網紅燈泡”,在全球擁有數萬粉絲。

1972年,這個燈泡認證吉尼斯世界紀錄,被稱為“最長壽的燈泡”。如今,可以透過每隔30秒更新的網路攝像頭,看到這個還在散發亮光的燈泡。

無獨有偶,1908年,在美國德克薩斯州沃斯堡拜爾斯歌劇院,舞臺管理員巴里·布克將買來的一隻燈泡安裝在歌劇院中,從那時起,這個燈泡幾乎從沒關掉過。拜爾斯歌劇院後來被更名為“宮殿劇院”,於是這隻燈泡被人們稱為“宮殿燈泡”。後來,這隻燈泡被安裝在斯多克雅茲博物館,至今還在散發光芒,迄今已有112年。

那麼,這些燈泡有何特別之處,為何能夠如此長壽?更深層的思考是,早在百多年前,人們已經能夠造出超級長壽的燈泡,為何如今燈泡壽命普遍有限,是技術退化,還是別有用心?

01

1880年,愛迪生髮明商用燈泡,開啟了人類更為光明的世界。為了延長燈泡使用壽命,愛迪生經過無數次試驗,在當時創下點亮1200個小時的記錄。

有一個叫阿多爾菲·柴萊特的發明家不服愛迪生(見下圖),與愛迪生進行燈泡發明競賽,比誰能造出最好的電燈泡。上述史上最長壽的燈泡,就是由柴萊特設計發明,美國謝爾比電氣公司生產製造,使用的是碳化竹絲燈泡,亮度相當於4瓦。

百年回首,柴萊特與愛迪生的比賽,毫無疑問的是柴萊特贏了,因為這隻燈泡無論是承受電壓,還是使用壽命來看,都超過了愛迪生的燈泡。當然,從個人成就上來說,柴萊特從未像愛迪生一樣成功過。

“人生只亮一盞燈,守到群火熄滅,照樣耀澤天空”——阿多爾菲·柴萊特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生產柴萊特設計的燈泡的美國謝爾比電氣公司在1925年倒閉,而愛迪生的通用公司至今猶存。

02

柴萊特的燈泡為何能夠長壽,美國學者曾對此做過研究。

美國物理學家研究後發現:“利弗莫爾燈泡與現在的白熾燈泡有兩個不同之處,首先,它的燈絲比現在的燈絲粗8倍,其次燈絲是一種半導體,最有可能由碳元素構成。當導體變熱時,它的導電能力會下降。但是當謝爾比燈泡變熱時,它卻能成為一個更好的電導體。”

除此之外,“史上最長壽燈泡”保護者斯蒂夫·布恩認為,還要歸功於老式的製造工程,和從不偷工減料的優秀質量。

但這裡又出現一個問題,後世科技更為發達,沒理由二十世紀之初能做到的事情後世科技水平達不到,或製造能力達不到。那麼,為何後世白熾燈泡壽命反而不如柴萊特的燈泡?原來,這裡面還真有一場大陰謀。

03

燈泡出現之初,各大公司為了推銷燈泡,無一例外地做足內功,追求燈泡的質量與壽命。但過了一些年之後,歐司朗、飛利浦、通用電氣三大燈泡巨頭髮現不對勁,因為燈泡太耐用,導致企業銷量一直不大,利潤上不去。於是,歐美燈泡巨頭們推出了一個計劃。

1924年聖誕節,歐司朗、飛利浦、通用電氣等在日內瓦聚集,組成一個名為“phoebus”的壟斷集團,目的很簡單,即控制燈泡的壽命,人為的將其壽命控制在1000小時左右,各個巨頭並簽訂合約,規定違約金。後人將之稱為“計劃報廢”,一個非常陰險的商業計劃。

由於燈泡技術專利掌握在通用公司等巨頭手裡,因而可以約束絕大多數燈泡公司執行這一計劃。壟斷聯盟成立之後,他們研究重點不是如何延長燈泡壽命,而是如何縮短燈泡壽命。與此同時,壟斷聯盟要求每個廠商定期將燈泡樣品送到瑞士的中央測試實驗室,檢查是否符合規定壽命等標準。一旦不符合標準,工廠就必須支付罰款。於是,將燈泡壽命縮短到1000小時的計劃,迅速在全世界鋪開。

在1926~1927財年,壟斷聯盟在全世界範圍共賣出3。357億隻燈泡。4年之後,銷售量攀升至4。208億隻。更可怕的是,透過控制燈泡壽命,燈泡公司很容易計算出每年大概會有多少燈泡需要更換,於是巨頭們的燈泡也就不會積壓了。

04

“phoebus”的壟斷集團在狂歡之餘,“計劃報廢”這一詭計的細節後來在政府和媒體的調查中有所曝光。1942年,美國政府將“phoebus”集團告上法庭,雖然協議名義上被終止,但這些公司並沒有進行任何賠償,而且普通燈泡1000小時壽命的規矩沿襲至今。

更為重要的是,“phoebus”壟斷集團提出的“計劃報廢”思路,被各行各業廣泛引用,後世幾乎每一位消費者都曾中招。

為何某些零部件總是很容易損壞,為何手機螢幕維修費用總是很高,為何如今手機電池無法自己更換,為何如今手機都是密封,讓使用者無法自行維修產品,同時維修奇高,為何電子產品公司的新產品技術進步不大卻還不停地推新……。。。背後的原因很簡單,就是“計劃報廢”思路,逼著或吸引人們購買新產品。

手機螢幕很容易壞,廠商將螢幕價格調高,讓人們產生更換螢幕不划算的念頭。如今手機電池無法自己更換,讓電池效能下降或報廢之後,無奈之下只能購買新手機。電子產品公司每年推出技術進步不大的產品,還稱之為“史上最好”,還是為了讓消費者換新。

可以說,人們日常中遇到的很多產品問題,背後多數都有廠商“計劃報廢”的影子。

燈泡壽命變遷的歷史值得重新審視,這並不單單是科技史上的一段奇聞軼事,更是一則警示——資本逐利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離奇且難以預料的陰謀。

與此同時,在我們因為一些小問題而準備報廢某件物品時,或許需要再一次詢問自己,是不是一定要報廢。否則,我們就可能就輕易的陷入了“計劃報廢”的陰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