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道家為何不及儒家有名,老子、孟子、孔子中,為何孔子知名度最高

文|顏小二述哲文

老子、孔子和孟子都是我國春秋戰國時期有名的思想家,三位思想家中為何以孔子“名聲”最響?原因其實比較好理解。

首先,來比一比道家和儒家。

以老子為代表的道家思想,帶著濃郁的“隱”的特色

,只是這個“隱”與佛學的“避世”不一樣,更像是“隱於世”。這裡以道家“無為”的觀點為例。

道家的“無為”剔除的是人主觀行為中的“過度私慾”,於此自然而為。學說道理雖巧妙,但卻滿滿都有削弱人野心、慾望等意味。於此,從來不缺野心和慾望社會,對於道家來說,便不能稱之為可讓道家特色盡顯於人前的“舞臺”了。

而儒家思想自古以來以“積極有為”為主旋律,鼓勵人們“建功立業”

,而孟子更是發出“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號召。於此,儒家思想無疑是“顯學”,是活躍於“人世”的學說。

所以

道家思想整體來說,沒有儒家思想那麼“突出”,這也是情理之中的。

於此,相較於“隱逸”意味相較明顯的道家的老子,人們可能更加熟悉顯學儒家孔子。

其次,來說說孟子和孔子。

雖然孟子的“性善論”、“仁政”等學說都很精妙,但是他的理論基礎更多是以孔子學說為基礎進行發揮。

無論是學術成就上,還是後世影響上,孟子以孔子作為自己標杆,以效仿孔子為志周遊列國的孟子,所以,孟子是萬不會也不願去無禮地自比於孔子的。

1、道家為何“知名度”不如儒家?吃虧在一個“隱”字

要說孔子的名聲為何比老子名聲叫得“響”,就得論一論儒家和道家二學派的特點了。

在顏小二看來,就影響力而言,

道家的影響力未必輸過儒家,只是道家學派“隱於世”的意味相對明顯,這一點讓道家在“知名度”一事上有點“吃虧”。

需要說明的是,道家這裡的“隱”並非避世,而是有強烈的削弱人的“利己之私”的意味。深諳道家思想的人,大多很少會主動爭取,心中更無利己排他之急不可耐的期待,於此也不會有什麼顯眼的“作為”。同時,因為與旁人看待生命的角度不一樣,旁人趨之若鶩的名利,於深諳道家真諦的人便猶如“殘羹贅瘤”。

於此,在人人爭奪聚光燈的時代之下,熱愛“夜空”的道家,就顯得太低調了。

或者這麼說更直接一些,道家以帶有利己排他之私的“有為”為“強作妄為”,受到道家思想的薰陶,人於“自然而然”的順勢而為之下,雖不至於“避世”,但是會日漸形成“潤物細無聲”的姿態。這是一種大境界,但也因其過於“低調”和“無聲”,以至於對道家學派不瞭解的朋友,會認為道家是“出世”的學問。

相比於道家的“低調”,儒家就顯得“高調”多了。

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一生奔走列國,“知其不可為而為之”下的他賣力“自我展示”,被人笑“惶惶如喪家之犬”都不在意,他這麼做,大抵是為了恢復他心中的“禮”,期待儒家思想可以讓動盪的天下多那麼一絲恢復“秩序”的可能。

同時,他又打破周王朝以來“學在官府”的局面,讓“受教育”不再是貴族的特權。也就是說,因為孔子的努力,普通人家的子弟也可以接受教育,就“開私學、廣收弟子”這一行為來說,孔子的舉動,相較於道家,就顯得十分“高調”。

除此之外,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學說,也一直以“修身、治國、齊家、平天下”鼓勵後人。於此,儒家思想的積極有為正好與“競爭”為主題的社會相契合。在這種“契合”之下,封建社會掌權者借儒家教化維繫社會秩序,於此推,儒家的“知名度”自然便越來越高,成為我國封建王朝大多數時候的主流思想。

也就是說,講求“自然而為”的道家思想雖不避世但卻有隱於“世”的傾向,而儒家倡導“積極有為”,不少學子都以“平天下”為人生終極目標,於此儒家就社會影響來說,“知名度”比道家“高”,也是可以理解的。

2、儒家之內,孟子不及孔子有名?

那麼儒家學派之內,孔子有沒有遇到“後生可畏”的情況呢?遺憾的是,自孔子以後,儒家世代大先賢,還沒有一個敢或者說可以與“孔子”相比的。

道家的老子和儒家的孔子尚且還可以拿在一起比一比,學派之內,道家老子、儒家孔子之後的歷代思想家,大抵還沒有誰可以與二學派創始人比上一比的。

如果非要說說孟子比不上孔子的原因,那就拿孟子和孔子兩位大先賢的經典理論來簡單說說吧。

孔子說“仁”,指出“仁者愛人”,又說“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也就是說,在孔子心裡,能夠做到將心比心,且可以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態勢“立人”、“達人”,才可以稱為“仁”。而孔子的整個學說體系,更多便是圍繞“仁”這個核心展開議論的。

孟子,以孔子為標杆,他效仿孔子周遊列國,還留下了《孟子》這本傳世著作,裡面記錄了他周遊列國的所見所聞以及他的一些哲學觀點,其中,“仁政學說”為其著名觀點之一。

而孟子的“仁政學說”,雖是治國之道,但是其學說卻是以孔子的“仁”這一哲學觀點為根本基礎的。

如果沒有孔子之仁者那“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大前提,孟子心裡的君主如何做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這樣的“仁政”?

也就是說,

孔子思想對於孟子思想,猶如“地基”一般的存在,孟子思想再精妙,更多是對孔子思想的某一方面的發展和拓展,因此不存在“另起爐灶”一說,想要“青出於藍”,還是太難。

至少孔子之後,於儒家思想的發展上,還沒有誰可以說超越孔子的。

3、孔孟老莊:寶藏年代難以逾越的思想家

亂世給諸子百家提供了絕佳舞臺,春秋戰國時期出現的孔孟老莊所創造的寶貴文化財富,讓後人驚豔的同時,也對我國千年文化造成深遠影響。

孔孟老莊這類大先賢似乎是千年以前那個指明方向的人,後人對於他們留下的文化瑰寶,雖有“超越”的野心,但卻依舊在“框架之內”。

比如董仲舒的“獨尊儒術”,雖與孔子的儒家思想有所不同,但是卻沒有逾越儒家“正名”思想的大前提。

再比如後世嵇康,他雖對老莊思想有深刻體悟,但是卻將老莊的“超然脫俗”引向了近乎空談的發展方向,沒有走出道家“無為”的大前提不說,還有“走火入魔”的趨勢。

這深刻表明,前人留下的文化瑰寶還有很大的“發掘”空間,不同的時代,我們老祖宗的智慧會從不同角度啟發我們、引導我們思考,有時候我們把握不好道家之“反者道之動”,或儒家之“中庸”那把握“度”的大原則,我們可能會走入“死衚衕”。但是,顏小二始終覺得,古哲們給我們帶來的“別有洞天”,值得我們“越挫越勇”。

毫無疑問,孔孟老莊是寶藏年代難以逾越的思想家,就像孟子尚未挖掘出孔子思想的全部精華一樣,我們之於孟子、莊子等等,乃至孔子、老子,他們的思想於我們而言,亦是充滿無限活力的文化寶藏,值得挖掘。

【本文為顏小二述哲文原創且獨家釋出,搬運、抄襲等任何侵權行為,發現必究】

注:文中圖片來自網路,部分素材來自網路,侵刪(兩週內),喜歡請點贊收藏哦。想持續瞭解更多蘊含哲理的國學知識,想持續從各類文化,如影視、文學作品、歷史中體察更多人性的高尚與悲俗,可關注@顏小二述哲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