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天寒地凍皆不怕,就怕小寒有文化——小寒話冷

小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3個節氣,冬季的第5個節氣,干支歷子月的結束與丑月的起始。鬥指子;太陽黃經為285°;於每年公曆1月5—7日交節。冷氣積久而寒,小寒是天氣寒冷但還沒有到極點的意思,它與大寒、小暑、大暑及處暑一樣,都是表示氣溫冷暖變化的節氣。小寒節氣的特點就是寒冷,但是卻還沒有冷到極致。

冬至之後,冷空氣頻繁南下,氣溫持續降低,溫度在一年的小寒、大寒之際降到最低。民諺:“小寒時處二三九,天寒地凍冷到抖”,這說明了小寒節氣的寒冷程度。小寒時節,太陽直射點還在南半球,北半球的熱量還處於散失的狀態,白天吸收的熱量還是少於夜晚釋放的熱量,因此北半球的氣溫還在持續降低。

根據我國長期以來的氣象記錄,在北方地區小寒節氣比大寒節氣更冷,在北方有“小寒勝大寒”一說;但對於南方大部地區,全年最低氣溫仍然會出現在大寒節氣內。

“小寒”蘊含著傳統文化中“否極泰來”的哲學

舊歲已近暮,新歲將登場。

小寒三候:

一候雁北鄉,“鄉”是趨向之意,大雁已感受到陽氣的萌動,開始向北遷移

二侯鵲始巢,喜鵲開始築巢,準備繁衍後代

三候雉始雊,雉是野雞,雊(gòu)為求偶鳴聲,雉鳩開始發出鳴叫,尋找愛情的春天

為何小寒節氣稱為無冕之王呢?

兩個原因:

一、它最冷,比大寒還冷,卻只叫做小寒。

二、它最容易下雪,比小雪大雪還容易下雪,名字卻與雪無緣。

既然小寒比大寒還冷,是24節氣中最冷的節氣,那為什麼還叫小寒呢?

首先,我們根據溫度來測量。小寒節氣氣溫最低。古人根據大寒時期冰層和凍土的厚度來測量寒冷。

其次,古人根據人的主觀感受來界定寒涼的程度。在天寒地凍的時候,天氣很冷,人的承受力,不覺得太冷。當寒冷來臨時,溫度不會變低。人們厭倦了寒冷的折磨。他們可能覺得更冷。

第三,古人信奉“物極而反”的理念,夏季只要開始轉涼,就是秋;冬季只要開始回暖,就是春。兩個極致季節,巔峰總是在最後。所以冬季的最後一個節氣獲得了大寒的名號,而最冷的節氣只能屈尊地被稱為小寒了。

詩話小大寒

百泉凍皆咽,我吟寒更切。

半夜倚喬松,不覺滿衣雪。

——唐·孟郊《苦寒吟》

將軍狐裘臥不暖,

都護寶刀凍欲斷。

——唐·岑參《天山雪歌送蕭治歸京》

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

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唐·白居易《夜雪》

一方黑照三方紫,

黃河冰合魚龍死。

——唐·李賀《北中寒》

霜嚴衣帶斷,

指直不得結。

——唐。杜甫《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

應是夜寒凝,

惱得梅花睡不成。

——宋·黃升《南鄉子·冬夜》

晨起開門雪滿山,

雪晴雲淡日光寒。

——清。鄭燮《山中雪後》

小寒民俗

準備過年

進入小寒,年味漸濃,人們開始忙著寫春聯、剪窗花,買年畫、彩燈、鞭炮、香火等,準備辭舊迎新過大年。

遠方的遊子也盼著團圓,忙活了一年,“回家”二字,才是漂泊的終點。

踏雪尋梅

寒冬臘梅,殘雪金陽,成冬日一番奇趣景象。此花的開放,也許是為了給蟄居的人們一個走出來的理由。小寒時節,民間多有賞梅風俗,賞心悅目,又風雅之致。

詩人孟浩然常騎著驢子在風雪中尋梅,因而有人給他寫了一首打油詩:“數九寒天雪花飄,大雪紛飛似鵝毛。浩然不辭風霜苦,踏雪尋梅樂逍遙。”

圍爐夜話

天寒地凍,宜圍爐夜話。一家人圍坐在一起,沏上一壺茶,買上一包落花生,邊吃、邊喝、邊談、邊笑,一家其樂融融,躲過天地的嚴寒。

紅學家鄧雲鄉曾作詩:“京華憶,最憶是圍爐,老屋風寒渾似夢,紙窗暖意記如酥,天外含吾廬。”

吃“臘八粥”。

《燕京歲時記》中記載:“臘八粥者,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紅豇豆、去皮棗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紅糖、瑣瑣葡萄,以作點染。”

吃黃芽菜

據《津門雜記》記載,天津地區舊時有小寒吃黃芽菜的習俗。黃芽菜是天津特產,用白菜芽製作而成。冬至後將白菜割去莖葉,只留菜心,離地二寸左右,以糞肥覆蓋,勿透氣,半月後取食,脆嫩無比,彌補冬日蔬菜的匱乏。而現代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各種蔬肉食,四季都有,不再像過去那樣為冬日蔬菜的稀缺而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