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頭皮發麻、心悸出汗……密集恐懼症的人到底是不是矯情?

焦慮緊張、頭皮發麻、心悸出汗……

有密集恐懼症的人到底是不是“矯情”?

心理話

有些人一見到大量密密麻麻聚集在一起的相同物體,就會產生緊張、恐懼、噁心等不適的生理反應,事實上,人們並不是對物體本身產生不適,而是對由大量物體密集在一起組成的整體,比如蜂巢、蟻群等,感到緊張、恐懼等。心理學上將這種表現稱為密集恐懼症。

比如有網友表示,一到下雨天,細細密密的雨線,地上密密麻麻的水泡,讓她頭皮發麻、手心冒汗、呼吸急促,都會跑入室內症狀才消失。

看到上述案例,有些人也許覺得這也太矯情了吧?對於沒有密集恐懼症的人,這種行為似乎無法理解。患有密集恐懼症,真的是矯情嗎?

人類演化而來的生理機制

荷蘭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的表情研究專家湯姆·庫普費爾認為,密集恐懼症和演化適應性有關,是人類為了躲避蝨子、跳蚤等寄生蟲演化而來的。你可以輕而易舉捏死一隻蝨子,但如果成千上萬只蝨子在你眼前爬來爬去,你的心態就不一樣了。想象一下,密密麻麻的蝨子,慢慢地爬上你的面板,一點點吸你的血……是不是光想到這個畫面,你就心生恐懼,很多寄生蟲都是群居動物,它們的聚集就意味著某種危險。人類的密集恐懼症就像訊號彈一樣,提醒人類遠離它們,這樣才能更安全。

庫普費爾的另一項研究表明,你甚至不需要直接接觸寄生蟲,只需給你看一下寄生蟲密密麻麻的圖片,就會讓你產生厭惡的反應:眉頭緊鎖,雙眼緊閉。有的人則產生恐懼的反應:呼吸急促,全身發抖,汗如雨下……圖片帶給人的密集恐懼反應,與實物是一樣的。

由此可見,密集恐懼症並不是矯情,它是人類在漫長的適應過程中演化而來的一種生理機制。

過激反應加重密集恐懼症程度

那麼,為什麼有些人有密集恐懼症,有些人沒有呢?

庫普費爾發現,即使沒有密集恐懼症的人,也會對存在致病風險的密集物體感到噁心,比如狗耳朵上的一窩蜱蟲。但他們對那些無害的密集物體沒有任何感覺,比如米飯粒、麵包上的小孔。但密集恐懼症患者,則會在看到無害的密集物體時也出現身心不適。庫普費爾表示,這是密集恐懼症患者的過激反應。

密集恐懼症的過激反應,既跟生理有關,也跟心理有關。生理方面,主要是密集恐懼症患者神經系統覺醒水平較高,他們往往敏感、警覺,體內交感神經系統興奮佔優勢,很容易感受到生理的喚起。比如有的人,看到芝麻餅上密佈的芝麻,就會出現心跳加速、反胃、嘔吐等生理反應,嚴重者,還會出現暈厥。

而心理方面則涉及到幾個方面,如性格膽小、容易退縮,成長過程中被過度保護等都有可能易對密集事物產生過激反應。此外,患者在後天也有可能習得密集恐懼症心理,形成了條件反射。如有的患者因為小時候得水痘,全身起了各種泡,以致於後來看到蟲卵密集的圖片就極其害怕。這類後天習得的密集恐懼症,跟特定的物體有關,有的人是對泡泡狀的密集物體感到恐懼,這就不影響他們吃米飯;有的人對條狀的密集物體感到不適,吃米飯就會激起他們對於密集物體的恐懼。

除了上述心理原因,密集恐懼症的過激反應還和集體心理暗示有關。受心理暗示的影響,一些疾病會在集體中廣泛傳播,心理學稱之為集體心因性疾病。如2011年,紐約州一所高中的20個女生同時出現抽搐症狀,她們隨後被確診為集體心因性疾病轉化症。密集恐懼症與之類似,網際網路上廣泛傳播的物體密集出現的圖片,以及大家對此類圖片細節的分享,都有可能會形成一種集體心理暗示,讓一些原本沒有密集恐懼症的人被這種氛圍傳染。

那麼,我們該如何克服密集恐懼症呢?首先應該明確,如果密集恐懼症嚴重到影響生活,應及時就醫。如果症狀較輕,在生活中我們可以給自己一些積極的心理暗示,增加膽量,告訴自己這不可怕,這沒有危險。同時還可進行一些脫敏訓練,根據自己的適應程度,反覆把自己暴露在物體密集出現的環境裡,以消退條件反射。

(作者系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楊劍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