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清代哪個皇帝的通寶最值錢?不是康熙、乾隆,更不是道光、咸豐

筆者在各大自媒體平臺釋出的內容,主要涉及的是明清兩朝的歷史,尤以清代居多,很多粉絲朋友也經常與我互動,詢問一些清代歷史方面的知識。其實筆者不過是一個清史的愛好者,並非是專家學者,由於學識有限,對很多粉絲朋友提出的問題也不是都能解答。

比如最近就有一位朋友發來私信,並附上了一個清代的錢幣圖片,上面寫有祺祥通寶的字樣,問筆者這個大概值多少錢。這還真是把我給問住了,畢竟對於文物鑑別這塊,筆者從未涉獵,因此不敢下結論,但可以肯定這枚銅錢是很值錢的。

如果對清代歷史不是有深入瞭解的朋友,可能搞不清楚祺祥通寶是清代哪個時期的。因此,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必須要弄明白這段歷史。“祺祥”是個年號,但使用的時間很短,僅有一個多月,它是咸豐帝唯一的皇子載淳的第一個年號,祺祥政變(辛酉政變)後,年號改為“同治”。

清代十二個皇帝,只有同治和皇太極用過兩個年號,皇太極在稱帝之前所用的年號是“天聰”,稱帝后所用的年號是“崇德”,這種情況屬於常態,歷史上較為常見。

但同治帝的情況就較為特殊了,他之所以將年號“祺祥”改為“同治”,卻是涉及到一次政變,也是慈禧太后掌權的一個標誌性事件。

咸豐十一年(1861)七月十七日,咸豐帝在熱河避暑山莊去世,二十九日,以肅順、端華為首的顧命八大臣,便為小皇帝擬定了“祺祥”的年號。古代皇帝制定年號是一件天大的事情,年號所用的字一定要寓意深遠。

比如康熙的年號代表萬民康寧、天下熙盛之意,乾隆的年號表示天道昌隆之意,咸豐的年號表示普天之下、豐衣足食之意。

“祺祥”兩個字出自《宋史·樂志》中的“不涸不童,誕降祺祥”一語。“涸”指的是水枯河流塞住了;“童”是指山禿之貌,草木不生的山叫童山。“不涸不童”就是說河流暢通,山川茂盛,地盡其力,物阜民豐,是一種吉祥的徵兆,因此是“誕降祺祥”。

顯然,顧命八大臣為小皇帝載淳擬定的“祺祥”年號,寓意吉祥是符合帝王尊貴身份的。但是,一個多月以後,慈禧和恭親王奕?聯手發動了政變,顧命八大臣賜死的賜死、殺頭的殺頭、革職的革職,為了彰顯新政權的威望,慈禧和奕?便廢除了祺祥這個年號,讓六部九卿重新議定。

各部大臣為了迎合慈禧,保全祿位,紛紛站出來指責肅順等人,以此劃清界限。並說“祺祥”這個年號文義不順,認為歷史上凡是用過“祺”字作年號的皇帝,多是一些無為之君。

在接下來的討論中,大臣們提出了“熙隆”、“乾熙”等年號,但這些年號不是和康熙、乾隆有關,就是詞不達意,最後還是奕?和文祥共同商議,定下了“同治”兩個字。

“同治”表面上看是君臣同治,代表上下一心。但更深層次的含義則是小皇帝與兩宮太后同治,在慈禧看來,“同治”還含有她與慈安同治的意思,因為她雖然是皇帝生母,但畢竟是咸豐側室,有了“同治”這個年號,似乎少了嫡庶之分,讓她十分滿意。

之所以說了這些與“祺祥通寶”無關的史事,主要是為了讓讀者朋友們對“祺祥”這個年號有個初步的瞭解,言歸正傳,下面再來仔細說一下祺祥通寶。

肅順等八大臣為小皇帝擬定“祺祥”年號後,便開始發行制錢。按照大清祖制,發行錢幣是要等到皇帝舉行登基大典以後才辦的,肅順這麼做主要是鑑於當時的經濟情況作出的無奈之舉。

原來,咸豐逃到熱河後,國內人心大亂,官錢迅速貶值,銀價上漲,物件昂貴,民不聊生。肅順等人是想透過發行新錢,取代之前濫發的銀票,用以整頓銀幣,穩定物價。

祺祥年號定下來以後,肅順等人立即派人到雲南採辦銅料,令寶泉局和寶源局開鑄“祺祥通寶”和“祺祥重寶”。十幾天後,肅順等人就以極高的效率鑄造了一批新錢樣本,這些錢都是用上好的雲南銅料鑄成的,而且工藝十分精緻,分量也很足,就等小皇帝回北京繼位後,在全國大規模發行。

這批“祺祥通寶”和“祺祥重寶”雖然數量不多且是樣錢,但也屬於官方正式發行的錢幣,只不過還沒有在全國大規模發行,至於具體的數量不得而知,但肯定是清代歷史上發行最少的官方制錢。

筆者查閱了相關的拍賣情況,祺祥通寶和祺祥重寶的價格確實不低,從數萬到十幾萬不等,應該說,這是清代正式發行的制錢中(母幣、紀念幣、銅元除外)最貴的一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