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梁山108好漢誰的結局最好他第一個識破宋江,謊稱探母一去不返!

他時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潯陽江凌雲志》

中國有句話講過: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水滸傳》和《三國演義》都是我國古代四大名著,《水滸傳》是由古人施耐庵所著,他以小說的方式,記錄了南宋時期宋江等人被逼上梁山後,開始了對抗朝廷的起義之路。

小說中被逼上梁山的好漢共108位,每個好漢個性鮮明,而且身上都有著獨特的故事。由於小說主要描寫的都是江湖兒女打打殺殺之事,所以才有了“少不看水滸”的老話。

《水滸傳》中的英雄好漢讓人敬佩,可是他們的結局非常悲慘。要說結局最好的只有一人,他是第一個識破宋江,並謊稱探母離開梁山一去不返。

淺談《水滸傳》背景

在講述本文人物之前,需要給大家回顧一下《水滸傳》這本名著的背景,大家瞭解之後,就會更能理解本文要講的這位有“先見之明”的人物。

水滸傳中非常重要的一個人物就是宋江,他是繼晁蓋之後第二個水泊梁山的老大。宋江原本是食俸祿之人,擔任山東的押司,無奈官職甚微、仕途不順,宋江空有遠大志向卻無處施展。宋江為人仗義豪情,而且不貪圖名利,所以結識了很多英雄豪傑,其中就有一個重要人物——晁蓋。

宋江為何被逼梁山,其中一個重要導火索就是他的老婆。他老婆叫閻婆惜,可是兩人關係不好,閻婆惜揹著宋江做苟且之事被發現。

被發現姦情的閻婆惜不僅沒向宋江認錯,還用宋江與晁蓋私下“劫生辰綱”的信件威脅宋江,無奈之下,宋江對妻子痛下殺手。

“殺人償命”,宋江不僅要丟了飯碗斷了仕途,而且還面臨著牢獄之災。從此開始,宋江又經過一系列坎坷之事,最後帶著自己的兄弟武松、李逵等人被逼上梁山落草為寇。

上了梁山之後的宋江由於盛名威望,再加上有恩於當時的老大晁蓋,所以他排行老二。在晁蓋死後,他順理成章地做了頭把交椅。前面我們說過,宋江是有遠大志向的人,落草為寇本不是他所願,他的志向是報效國家,也正是這個想法才造就了梁山好漢的悲慘結局。

在梁山勢力已經擴大到威脅朝廷之時,宋江沒有想與朝廷為敵,他曾言自己只恨朝廷貪官佞臣,沒有造反之心,所以後來想帶著眾兄弟“招安”。可是宋江萬萬沒想到,自己的“招安”之心害了所有好漢。

識破宋江之人

前面我們提到宋江一心想接受招安,可招安之計完全是朝廷的陰謀。宋江在帶著兄弟們招安之後,朝廷命令宋江率眾好漢征討遼國和方臘。宋江有著愛國為民之心,所以對於朝廷的命令欣然接受。

戰爭就意味著死亡,所以在長年的征戰中,梁山好漢們死亡無數,打虎英雄武松也沒能倖免,在斷臂之後出家為僧。此時的宋江早已成為愚忠之人,甚至不顧兄弟感情,賜給自己的好兄弟李逵毒酒,讓好漢們對他無比失望。

作為炮灰的好漢們個個落得一個悲慘下場,只有一人有先見之明早先識破宋江,可以說是好漢中結局最好的,此人便是入雲龍——公孫勝。

公孫勝是梁山上首屈一指的超級謀士,吳用雖然被稱為智多星,但是與公孫勝相比,顯然稍遜色一些。公孫勝不僅神機妙算,而且精通識人之術,也正是他的識人之術才讓他早早看透宋江的心思。在宋江與晁蓋因立場之事有矛盾之時,公孫勝就看出了宋江早有歸順朝廷的意願。

雖然宋江與晁蓋後來和好了,但是心思縝密的公孫勝卻感覺兩人的關係依舊存在著隔閡。到了後來,宋江繼晁蓋之後成為了梁山新的老大,此時的公孫勝越來越心感不安,因為他認為宋江會把梁山帶向滅亡之路。

此外公孫勝閱盡天下疾苦,對昏君治理的國家倍感失望,再加上他料到宋江終有一日會招安朝廷,面對這樣的朝廷,招安之路就是死亡之路,所以公孫勝想早做打算,退出梁山。

如何順理成章地退出梁山,這自然難不倒他。他想了一個藉口告訴宋江,說家中老母身體欠恙,想回去探望。

起先宋江並不同意,他深知公孫勝的才智對梁山的重要性,所以他不能有失去公孫勝的任何可能。

於是宋江建議公孫勝把他老母親接到梁山,讓老人家在梁山頤享天年。公孫勝自然不能同意,便以母親年事已高不能奔波勞累的理由拒絕了宋江的提議。

這個理由不行,宋江又建議派幾個兄弟一同陪公孫勝回去,不料公孫勝又以母親年事已高不能受到驚擾為由,再次拒絕了宋江。宋江眼看自己的算盤盡失,如果強制拒絕公孫勝行孝的請求,那定會失信於其它眾兄弟。最後公孫勝順利下山,從此再沒有返回梁山。

好漢的悲慘結局

宋江在率眾人招安後,做起了朝廷的“炮灰”。在一次與方臘的戰鬥時,方臘軍中出了一個能人將士,此人便是包道乙。方臘軍隊在包道乙的指揮下,大勝宋江一眾梁山好漢。

公孫勝離開梁山後,梁山好漢之中已無與包道乙抗衡之人,所以失敗在所難免。梁山大部分人在與方臘的戰鬥之中命喪黃泉,梁山的勢力也已大不如前。

梁山一眾在戰鬥失敗之後,苟且活下來的好漢也都落得個悲慘結局。花和尚魯智留在杭州六和寺,一直生活到圓寂。打虎英雄武松也因斷臂不想再沾染江湖之事,所以也出家為僧。像豹子頭林沖因疾病逝已是悲慘,還有更悲慘的好漢卻被下毒賜死。

所以,從梁山好漢的結局來看,公孫勝提前退出梁山過上隱士生活,已算是最好的結局。

一百單八皆好漢,逼無奈上梁山。蒼涼傲視柴門棄,本統平明惻隱弦。

《水滸傳》的故事和人物是由施耐庵收集、整理所寫出的,其中很多內容都源於民間流傳的故事,所以說《水滸傳》這本名著吸收了我國古代民間文學的營養,其表達出的思想正是古代民間大眾的思想。

大家可以想一下,公孫勝這樣的人物何嘗代表的不是那些雖明白形勢,但迫於無奈只得選擇身處世外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