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楚漢相爭,劉邦取得了最後的勝利,你知道原因嗎!

秦朝末年,各地起義軍紛紛揭竿而起,其中以項羽和劉邦為主。在楚漢爭霸中,作為強者的項羽最後落得兵敗垓下,自刎而亡的結局,然而,弱勢的劉邦卻獲得了最終的勝利。劉邦的成功有很多的原因,且聽我一一道來。

(一)劉邦獲得民心,大勢所趨

劉邦平民出身,這讓他比較瞭解百姓的疾苦與需求,而且,在進入關中後,採納張良等人的計謀,實行“約法三章”,取得了百姓的廣泛支援,獲得了民心。史記曾記載:“吾與諸侯約,先入關者王之,吾當王關中,與父老約,法三章耳: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餘悉除去秦法。”這樣的措施既保護了百姓的生命安全,又保護了百姓的財產。而且他還安撫百姓:“凡吾所以來,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害,無恐!”解除了秦朝百姓的疑慮,這樣的舉動無疑為他獲得了更多的好感。

另外,再還定三秦後,劉邦又採取了一些有利於民的措施:將秦朝所建造的園林房屋等通通都變為農田,並且分給百姓們耕種;他還安撫流民,整頓當地的政治,恢復生產。這些的舉措贏得了百姓的支援。

(二)劉邦招納人才,善於識人、用人

劉邦的勝利不僅僅在於他贏得了民心,更在於他善於招納人才,知人善用。

劉邦手下的韓信,英布,陳平等人,原來都是項羽的手下,後來因為項羽的不公待遇而紛紛轉投劉邦。劉邦部下的文臣武將多有建樹,而漢初三傑張良、韓信、蕭何的貢獻更大。

劉邦曾經談到自己獲得天下的原因是因為自己重用人才。他曾經說道:“論計謀,運籌帷幄,我不如張良;論鎮守國家,安撫百姓,運送糧餉,我不如蕭何;論率領百萬大軍,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我不如韓信。這三個人都是人才,這也就是為什麼我能獲得天下的原因。”

張良、蕭何、韓信這三人分工不同,卻能夠各盡其職,發揮自己的優勢與長處,幫助劉邦獲得天下。

(三)劉邦善於聽取他人的意見

劉邦樂於聽取別人的不同的意見,敢於認錯,及時改正。

有一次,劉邦在向西行走進入秦朝的途中,一個名為酈食其的人求見,劉邦的態度十分的傲慢,在和酈食其見面時,他自己坐在床上,讓兩個婢女為他洗腳。酈食其說到:“您既然要討伐暴虐的秦朝,就不應該用這種的態度對待長者!”劉邦自知理虧,很快就認錯,聽取了酈食其的建議,偷襲秦朝倉儲所在地的糧食,獲得了大量的食物,從而振奮了軍心。

劉邦正是憑藉著這幾個原因打敗了項羽,獲得了最後的成功。

以上的觀點僅僅代表個人的看法,有不同觀點的朋友可以在下方評論區留言,你的支援是我前進的動力!喜歡的朋友可以關注下!小編會持續給各位帶來精彩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