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起底《青你3》類養成選秀綜藝從情感繫結到物質變現!

本文由小編嘔心瀝血而作,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今天為大家帶來不一樣的精彩內容,希望各位看官給小編動手評論點贊喔!您的每一次評論點贊都會帶來好運氣喔!

5月5日凌晨,針對北京市廣播電視局責令愛奇藝暫停《青春有你》第三季節目錄制,愛奇藝《青春有你》官方微博迴應稱:對此我們誠懇接受,堅決服從。

《青春有你3》為愛奇藝推出的一檔標榜新青年勵志綜藝節目,節目於2021年2月17日首播,原定於5月8日錄製決賽,而在這決賽前夕,節目被按下暫停鍵,對於節目組、品牌方、粉絲群體等都是一場莫大的打擊。

這次叫停錄製事件,矛頭直指《青春有你3》節目內容製作本身;而備受爭議的“倒牛奶”事件,也揭露出了目前國內養成類選秀綜藝節目的諸多問題。

偶像養成類綜藝大火:

過度繁榮背後種下隱患

養成類選秀綜藝源自韓國,2016年初,韓國推出爆款綜藝《Produce101》。

2018年1月,愛奇藝推出《偶像練習生》。值得一提的是,愛奇藝在未獲得原版節目版權許可下,“借鑑”韓國節目賽制流程,導致被韓國節目組提起法律訴訟,此事件當時也鬧得沸沸揚揚。同年4月,“有錢”的騰訊買下了《Produce101》版權,獲得了版權方的親自指導並對具體流程及節目內容進行細節上的修改,隨後推出《創造101》。

於是,隨著國內《偶像練習生》與《創造101》這兩檔現象級選秀綜藝的播出,2018年也成為“國內養成綜藝元年”。

資料顯示,愛奇藝的《偶像練習生》於2018年4月6日收官,截至4月8日,總播放量達到28。3億,單期播放超2。3億,同名微博話題閱讀量達到134。9億,相關微博話題盤踞微博熱搜榜高達577次;騰訊的《創造101》於2018年6月23日收官,截至6月23日晚,總播放量超過44。4億。

2018年,偶像養成節目不僅成為流量收割機,節目收官後,蔡徐坤、楊超越等明星也長期霸佔熱搜榜,節目衍生網路流行語也持續走紅。

資料顯示,2018年,運用直播元素的網路綜藝節目共有16檔,偶像養成類節目就佔了近一半。

面對如此強烈的市場反饋,以愛奇藝和騰訊兩家頭部平臺為例,自然也不會放棄其中的機會。於是,兩平臺隨後延著《Produce101》的軌跡,持續推出養成選秀綜藝。

過去的四年,騰訊分別推出了《創造101》《創造營2019》《創造營2020》《創造營2021》;愛奇藝分別推出了《偶像練習生》《青春有你1》《青春有你2》《青春有你3》。雖然後續節目型別都萬變不離其宗,但憑藉著前期營銷,後期節目矛盾衝突的製造,此類節目每年也都能夠引發較多關注。

但看似繁榮的養成節目,背後卻也種下種種隱患。

偶像選秀的生態關係:

從情感繫結,到物質變現

為什麼養成綜藝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迅速出圈”,並能在之後幾年仍“熱度不減”?其背後的運營邏輯又是什麼?

偶像養成類選秀節目的本質,是滿足了受眾的情感需求、競爭需求、認知需求和參與需求,節目先是對使用者進行情感繫結,最終實現物質繫結。

以下我們就以《青春有你3》為例,對其背後的內容生態關係做簡單剖析。

①情感繫結

粉絲從“追星族”變成“造星族”

從節目呈現來說,本質上《青春有你3》此類節目最大程度釋放了粉絲的話語權和主導權。粉絲們可以透過自身的網路行為來評價偶像的價值,影響偶像的發展生涯。

粉絲們逐漸意識到自己角色和地位的轉化,他們手握媒介使用權力,也從過去的“追星族”變成了“造星族”。

“表演比賽+訓練記錄”的節目呈現形式,使得讓偶像“出道”,無形之間成為粉絲的責任。

首先,製作組會實時記錄練習生們的訓練過程,通過後期的剪輯渲染練習生努力、奮鬥、追夢的個人形象。在上百名練習生中,觀眾或多或少會被某些練習生所感動,與他建立起初期的情感關係。

之後,隨著節目的錄製,節目組在投票賽制、等級評選、位置評選,每一個環節都深諳競爭,賽制的強競爭與練習生的奮鬥歷程產生碰撞,而平臺將這種競爭關係的最終裁判又還給觀眾,製造出更牢固的情感繫結。

對於粉絲來說,耗費的時間、精力、資金、情感能獲得較為強烈的參與感、陪伴感、代入感,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動態、雙向、非單一的互動。為了獲得認同感、成就感、情感的共鳴,也必然產生行動,節目組也形成節目與觀眾之間的閉環。

看似平常的綜藝節目,或許最讓人慾罷不能的就是偶像是一群努力著追逐夢想,而他們的夢想需要粉絲助力才能圓夢。因此,也有不少網友笑稱,此類節目本身就是販賣夢想的機器。

②情感變現

農夫山泉線上銷售曾增長500倍

愛奇藝付費會員增長2000萬人

練習生與觀眾建立起這情感紐帶,只是第一步;節目組最終目的是實現練習生帶來的商業價值,也就是情感的物化。為了實現情感物化,節目組也是“費盡心思”。

對於平臺來說,節目播出期間,最主要的收入來自會員付費收入與廣告類收入。

從會員收入來說,無論是愛奇藝還是騰訊,普通使用者與付費會員的投票權重都是不同的,VIP使用者則享有更多的投票權力。

以《偶像練習生》為例,《偶像練習生》播出後,愛奇藝付費會員2020年第一季度環比增長了20。67?淨增1000萬人。

資料來源:公司財報

《青春有你2》播出期間,愛奇藝付費會員2020年第一季度環比增長了11。23?淨增1200萬人。

從平臺與廣告商的繫結來看,2018年《偶像練習生》由農夫山泉維他命水冠名播出,粉絲可以透過購買商品獲得更多投票權益,同時還有機會獲得入場門票。天貓農夫山泉旗艦店一時間被搶購一空,一度出現“買水難求”。

粉絲為了給偶像投票而狂買維他命水,以至於品牌方不得不在微博上呼籲理性購買,並且在旗艦店採取限購措施,最終農夫山泉線上銷售額增長500倍。

或許是平臺與廣告商在農夫山泉事件上都各自嚐到甜頭。在隨後的3年裡,無論是騰訊還是愛奇藝,在養成綜藝中,也都延續著購買商品獲得投票權益的“傳統”。

情感物化的“後遺症”

①倒牛奶等極端行為

粉絲購買贊助商奶製品後,掃描瓶蓋內的二維碼才能為偶像助力。5月4日,新華社發文稱,這種策劃方式以浪費和揮霍為代價的吸睛牟利,誤導青年人的三觀。

另外,從節目來看,平臺方將主基調定在練習生排名、成績、人氣上,過度渲染營造緊張感,並將這些結果自然聯絡到偶像未來的發展空間上,激發粉絲針對偶像做出努力和改變。粉絲一些行為以能讓偶像出道為最終價值追求,粉絲的崇拜行為都可以透過物質化去衡量和實現。

然而,從養成類選秀節目使用者畫像來看,大多為30歲以下的青年群體,選秀節目的物質主義思維在粉絲群體中不斷髮酵,同時也對青年人日常的思考行為方式進行著滲透。

②粉絲經濟逐步失衡

與早年的《超級女聲》簡訊投票打榜時期不同,如今偶像養成產業在近幾年快速發展後,為了達到節目效果,在比賽過程中粉絲對練習生成績影響比重越來越大。

或許是節目製作方嚐到粉絲經濟甜頭,逐步提高粉絲付費與投票權利的相關性,實現花錢越多越有機會為偶像提供更好成績的效果。

在節目製作方這樣的策劃下,使得粉絲經濟越發的失衡。製作方標榜的“勵志偶像成長節目”,卻逐漸演變“刷票”、“投錢”的粉絲金錢與時間的比拼,節目背後凸顯的“金錢規則”。這令原先相對單純的“粉絲投票”模式變了質,粉絲經濟在“攀比”中逐漸走向失衡。

這次《青春有你3》的停播,再度給長影片各大平臺敲響警鐘,情感物化的養成綜藝,或許該思考更多。

紅星新聞記者 俞瑤 實習記者 劉謐

責編 任志江 編輯 鄧凌瑤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