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曹操大軍壓境時,為什麼東吳文武百官甚至一邊倒的主張投降?

眾說中國的歷史長河當中,能夠數得上精彩的。一個是春秋戰國,一個是三國鼎立。這兩個階段的精彩,最主要的還是時代當中,人物豪傑輩出。不管是主君,還是文臣武將。都在這段歷史當中,留下了鮮亮的印記,給人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不過話說三國的那段歷史當中,從魏蜀吳的軍事實力來說。最強悍的還是曹魏政權,其次是東吳和蜀漢。不過本文帶領大家一起探討的是,赤壁之戰之前,曹操大軍壓境,為何東吳的文臣武將都一邊倒的主張投降呢?個人覺得有以下幾點原因。

眾所周知,當年在赤壁之前,曹操的實力可以說是處於巔峰的狀態。而且曹操的氣焰,自然也是十分囂張的。我們從赤壁站之前,曹操在那裡作詩就能夠看出來。當時的曹操,也算的是志得意滿。為何如此說呢?最主要的是赤壁之戰發生之前,在曹操身邊的強敵,幾乎已經要麼投降,要麼就是滅亡。

此時的曹操已經將整個北方的地盤,完全的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這已經距離曹操當年的志向,已經高出來很多了。當年剛剛起家的曹操,其志向也就是一個徵西將軍。這對於後來的“挾天子以令諸侯”來說,早已經是天壤之別的差距了。

整個北方的地盤當中,最有實力袁紹,在官渡之戰被曹操以少勝多給消滅了。有著皇帝夢的袁術,自己稱帝結果導致眾怒。統一北方的曹操,此時不管是地盤還是軍事實力,可以稱得上是陸軍第一。相對於孫權和劉備來說,兩個集團加起來都沒有曹操的實力強大。更何況此時的劉備,依然沒有屬於自己的地盤。

其實自古打仗的過程,都會出現文臣主和,武將主戰。如果文臣武將意見統一的話,那麼就證明一件事,那就是對方的實力完全不在一檔次上面。曹操大軍壓境的過程中,東吳的文臣武將當中。以張昭為首主張投降的一派,另外就是孫權、周瑜、魯肅三人主張戰。那麼剩下的文臣武將都在那裡主張求和,其實也是為了東吳著想。相對於曹操來說,東吳的軍事實力,雖然經過孫策一代的發展,已經成為一方諸侯。但是對於統一北方的曹操來說,這點力量根本不算什麼。

如果戰事一旦開始,東吳是否存在,這明顯是一個問題。那麼如果求和,最起碼東吳是可以保住的。這也保留住了上一代的心血,不會因為戰爭而付諸東流。並且如果主戰求和,對於這些個士大夫來說,明顯是沒有壞處的。

張繡的反覆叛變,曹操依舊禮遇有加。荊州在劉表死後,荊州的那寫個世家大族,都受到了曹操的後代。所以說在東吳的這些個大臣看來,投降是好不過的。因為投降了,自己依舊可以上班吃皇糧。

曹操在“挾天子以令諸侯”,那麼對於發生了所有的戰爭,都是打著皇帝的名聲去做事情的。尤其是討伐東吳這件事情上面,曹操的出征那完全是合理合法的。但是在這種情況下來說的話,孫權這邊完全就是一個“造反派”,根本沒有什麼正義可言。雖然大家心裡都明白,曹操就是打著皇帝的皇子,在外面四處兼併。但是不管怎麼說,曹操依舊認那個漢朝皇帝的。

可是孫權這一幫人來說,他們都和漢朝沒什麼感情。在亂世當中起家的,那麼在當下,自然也就代表著機遇。對於那些老臣來說,他們是不會考慮這麼多的。就好比做生意,這些個老臣都是求穩的。

只不過可惜的是,東吳的不管是軍事還是政權,兩方面的權利,都控制在了孫權和周瑜的手中。即使下面的人不同意,也沒有什麼辦法去阻止。畢竟有些時候,大臣還是要服從領導的。那寫個老臣也都是受過大漢的恩惠的,孫、週二人,對大漢其實並不怎麼感冒,也就自然要選擇搏一把。

其實在曹操大軍壓境的時候,東吳的臣子選擇投降,從個人層面來說,也是情有可原的。但是從東吳的未來的發展來說,這一仗是早晚都要面對的。畢竟投降和自主,在孫權看來,寧可死,也要守住江東基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