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中國航天剛剛起步的時候,小豹和姍姍經過艱苦訓練,首立頭功

在人類航天曆史上,載人航天無疑是最關鍵一環。對中國航天來說,我們雖然起步較晚,但最後卻迎頭趕上,其中最應該感謝的功臣,除了廣大科研工作者外,還有兩隻勇敢的小狗也立了頭功。究竟這背後有什麼鮮為人知的歷史呢?如果您也感到好奇,下面小編就來給您從頭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絡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上世紀六十年代,以美蘇為首的發達國家開始在太空領域發力。1961年,前蘇聯發射了人類第一艘載人飛船——東方1號,同時也將人類第一位宇航員尤里·加加林送入太空,並且在太空中進行了108分鐘的繞地飛行。緊接著,美國當然不也不甘示弱,在1969年發射了“阿波羅11號”宇宙飛船,將3名宇航員送上了月球,同時宇航員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留下了人類第一個腳印。對中國來說,錢學森在1960年就提出了“載人航天”計劃,但受到局勢的影響一直進展緩慢,不過當時在生物火箭上卻取得了不俗的成就。

生物火箭也是錢學森提出的計劃,它作為中國載人航天的基礎,有著極大的作用和意義。所謂生物火箭,即先用動物來模擬載人的情況,比如老鼠,狗或者猴子等,畢竟一開始就用人做實驗風險太高了,而且美蘇兩國的載人航天也都是從動物開始的。經過一番討論,以錢學森為首的科研工作者們,在1960年就開始了生物火箭的研製專案,而且基地就設立在上海。

錢學森為了做好生物火箭專案的保密工作,又將基地搬到安徽廣德縣的一處村莊,這裡四面環山隱蔽性很高。四年之後,在1964年7月29日,我國第一枚生物火箭T-7A/S1發射,將8只小白鼠成功送入80千米的高空,算是完成了生物火箭第一階段的任務。緊接著,進入第二階段之後,小白鼠就要換成體型更大的狗,因此選擇合適的狗就成了重中之重。

狗的選擇不能馬虎,要求體重在6-8千克,關鍵要機敏溫和,不能有任何的疾病。後來,人們從備選的30多隻小狗中,選擇了2只合適的小狗,一隻公的取名叫“小豹”,另一隻母的取名叫“珊珊”。選好了新的“航天員”之後,接下來就是嚴酷的訓練環節,其實和人類航天員的訓練也差不多,比如讓小狗在離心機上適應旋轉,在冰箱中適應低溫,在鍋爐中適應高溫,等等。另外,還要在小狗體內安裝各種檢測器,如血壓,心電圖,心率和呼吸等檢測器。

經過一年多的訓練和觀察,小豹和珊珊都順利地完成了任務,而且各項指標也都正常。到1966年7月15日,小豹率先出徵,先將它固定在T-7A/S2火箭的駕駛艙內,然後連線各種感測器。一切準備就緒,T-7A/S2火箭成功發射,小豹被送到了70千米高的距離,人們透過感測器獲悉,小豹在升空的過程中血壓不斷升高,心率也在不斷加快,但最終都在正常的範圍內,對將來載人航天也有參考價值。最後,小豹成功落地返回,所有的身體指標都顯示正常。在到28號,又對珊珊進行了同樣的試驗,最後也取得了圓滿的成功。

從此之後,小豹和珊珊被寫入了中國的航天曆史,同時也開闢了中國載人航天的新篇章。後來,錢學森回到北京時,還特意將小豹和珊珊帶到北京,它們不僅得到了有關部門的“接見”,而且還成為了家喻戶曉的“大明星”。與此同時,載人航天的第三階段也開始了,即將狗換成再大一點的猴子,畢竟猴子和人類的血緣關係要更近,對將來載人航天的參考意義也要更大。

不過可惜的是,最後第三階段因為種種原因就終止了。一直到2003年,中國“神舟五號”飛船,才終於實現了國人載人航天的夢想,雖然在時間上落後於西方國家,但是在航天質量上卻要高得多。如今,中國航天已經後來居上,成為世界航天領域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劉立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