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農村土葬時,棺材埋在地下,為什麼還在地表堆個小土堆?

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清明》

喪葬從古至今都被中國人非常重視,因為在古代時,人們受封建迷信思想的影響,從而認為人死之後還會有著靈魂存在,所以一定要非常注重葬禮。

而土葬是中國傳統葬禮中分佈最為廣泛的一種下葬方式,因為中國人講究“入土為安”,只有埋到了地下,才算找到了歸宿。

在葬禮中,也不僅僅就是下葬祭祀的簡單流程,在整個葬禮中有著非常多的規矩和講究,這些都被視為對亡者的尊敬。直到現在,農村地區土葬時,棺材埋在地下,為何還在地表堆個“小土堆”?

編輯

原因一:防止踩踏

在農村地區,墳墓一般都選擇放在深山裡,或者自家的田地裡。這些地方往往也不會修建公路或者有人專門修建道路,都是一些羊腸小道。

而下葬之後,墳墓如果被填成平地,很容易遭人踩踏,但是如果堆砌墳堆,遠遠地就能看到,此時走路的人就可以繞開墳墓,從別的地方走。

編輯

從古至今都對墳地之類的傳說比較多,踩了別人的墳墓,會惹怒墓裡的人,從而會給自己帶來厄運。

而且在農村地區,人們往往喜歡進山挖野菜或者藥材,有些植物需要採集根莖,就需要挖深一些,如果墳墓是平地一般,也沒有人會注意。要是挖到最後,挖出骨架,一方面挖的人內心會受到驚嚇。

另一方面按照農村的說法這種掘人墳墓的事情,是最缺德的事,會引來天譴,這種結果是也不像看到的,所以有了墳堆,就能很明顯的標誌處這裡是墳墓,如此就能省去很多麻煩。

編輯

原因二:防止積水

活人如果住在房子裡,下雨房頂漏水了,自然要趕緊補起來。雖然埋在墳墓裡的人已經死去,但也不能被水漏進去,泡到屍體,這對死人來說是很大的不幸。

墳墓如果是平的,上邊又沒有水泥之類的覆蓋物,下雨之後很容易就有積水,甚至水直接從土層裡滲漏下去。但如果有了墳包,那也就沒有這種煩惱了。

雨水落到墳包上邊,就會順著頂部流走,而且有著高高的墳包保護,積水很難滲透進去,這樣就可以保證墳墓裡的棺材和屍體,一直保持一種乾燥的狀態,屍體存在的時間也能長一些。

編輯

原因三:表明身份

人死後最不好的遭遇就是屍體無法下葬,這對於中國人來說是不能接受的事情。很多時候,一些講規矩的人,哪怕親人死在離家千里之外,也要想辦法帶回老家埋葬,落葉歸根是中國人刻在骨子裡的習慣。

而有了墳包,則表示著逝去的人是有人照顧的,如果沒有後代或者親戚,很可能就沒有下葬這一回事了。

編輯

另外堆砌墳堆可以更好地讓人識別墳墓,古代時很多人都非常窮,家裡人死了石碑都沒錢立一個,所以在墳堆上下點心思,壘的時候加一些石頭裝點。

這樣即使埋在深山裡,也不會因為找不到而無法進行祭祀,如果是平地的話,隔很久不去,山上的植物長高以後,估計連墳墓在哪都不知道,逢年過節也不能很好地掃墓。

中國曆來有著清明節掃墓的習慣,如果不遵守習俗,是會讓死者傷心的一件事,而這種習俗至今也存在著,墳包就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

編輯

原因四:警示作用

雖然立了墳墓,人們可以在節日時,去掃墓燒紙,紀念死去的親人。但終究斯人已逝,死去的人不可能再復活了,如今與親人只能隔著一個土包,不能再相見,說再多思念的話也已經聽不到。而每每看到這些墳包,就會想起自己已經逝去的親人。

這個時候內心會對活著的家人更加珍惜,人們也會意識到沒有什麼事,比一起陪伴更加重要了。如果還有長輩活著,那也會讓子女更加孝敬,花時間多陪陪老人,因為誰也不知道,什麼時候還活著的老人,有一天也會成為郊外的一座墳包。

編輯

自古至今,我國都是一個農業大國,這片土地養活了無數人。而農民對土地的感情無法用語言描述,所以活著的時候依靠土地續命,死了也要投入大地的懷抱,作為自己最終的歸宿。所以墳包並不可怕,因為那是寄託了無數思念的故人之所。

參考資料:《清明》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小蘇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