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張飛單人獨騎,為何能嚇退曹操,其中大有玄機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四十二回,發生在劉備兵敗當陽之際,主人公是張飛。原文如下:

俄而曹仁、李典、夏侯惇、夏侯淵、樂進、張遼、張郃、許褚等都至。見飛怒目橫矛,立馬於橋上,又恐是諸葛孔明之計,都不敢近前。扎住陣腳,一字兒擺在橋西,使人飛報曹操。操聞知,急上馬,從陣後來。張飛睜圓環眼,隱隱見後軍青羅傘蓋、旄鉞旌旗來到,料得是曹操心疑,親自來看。飛乃厲聲大喝曰:“我乃燕人張翼德也!誰敢與我決一死戰?”聲如巨雷。曹軍聞之,盡皆股慄。

曹操急令去其傘蓋,回顧左右曰:“我向曾聞雲長言:翼德於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首,如探囊取物。今日相逢,不可輕敵。”言未已,張飛睜目又喝曰:“燕人張翼德在此!誰敢來決死戰?”曹操見張飛如此氣概,頗有退心。飛望見曹操後軍陣腳移動,乃挺矛又喝曰:“戰又不戰,退又不退,卻是何故!”喊聲未絕,曹操身邊夏侯傑驚得肝膽碎裂,倒撞於馬下。操便回馬而走。於是諸軍眾將一齊望西奔走。

按照小說的情節發展,曹操奪取荊州,劉備急忙向江陵撤退,曹操親自率部在後僅僅追趕,終於在當陽追上了劉備。面對曹軍,張飛臨危不懼,單人獨騎立於長坂橋對面,硬生生嚇死曹軍將領夏侯傑,逼得曹操等人不敢過橋。

本文要介紹的成語,便是張飛在長坂橋前面對曹軍時的豪言壯語,叫做“決一死戰”, 意為同敵人作一次你死我活的戰鬥,多用來形容某人對某事的一種精神狀態及兩軍打仗時對戰鬥勝利的渴望與決心。這也是由《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所首創的一句成語。

劉備兵敗當陽及張飛在長坂橋前的豪言壯語,在歷史上是真實存在的。據《三國志?張飛傳》記載:“(劉)表卒,曹公入荊州,先主奔江南。曹公追之,一日一夜,及於當陽之長阪。先主聞曹公卒至,棄妻子走,使飛將二十騎拒後。飛據水斷橋,瞋目橫矛曰:‘身是張益德也,可來共決死!’敵皆無敢近者,故遂得免。”

對比這段歷史記載可以發現,小說作者的改動是很大的。為了突出張飛的英雄氣概,作者故意將歷史上追擊劉備的曹純變成了曹操本人。其次,作者又虛構了夏侯傑被嚇死這一情節,其作用自然也是為了突出張飛的氣概。

小說作者在設計這一情節時,還出現了一個獨具匠心之處,這便是在張飛“大鬧長坂橋”前後的兩個細節。這一細節出現在小說的第四十一回,是這樣描述的:“張飛那裡肯聽,引二十餘騎,至長坂橋。見橋東有一帶樹木,飛生一計:教所從二十餘騎,都砍下樹枝,拴在馬尾上,在樹林內往來馳騁,衝起塵土,以為疑兵。飛卻親自橫矛立馬於橋上,向西而望。”別看這一細節並不起眼,但為之後情節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鋪墊作用,也使得張飛“大鬧長坂橋”這一情節更加的可信,同時也突出了張飛粗中有細的性格。

作者兩外一個獨具匠心之處是曹操被嚇跑之後。書中寫到:“張飛見曹軍一擁而退,不敢追趕;速喚回原隨二十餘騎,解去馬尾樹枝,令將橋樑拆斷,然後回馬來見玄德,具言斷橋一事。”這一細節又顯示出張飛對謀略運用的不成熟之處,也展現了張飛粗礦的性格。難怪劉備表示“若不斷橋,彼恐有埋伏,不敢進兵,今拆斷了橋,彼料我無軍而怯,必來追趕。彼有百萬之眾,雖涉江漢,可填而過,豈懼一橋之斷耶?”這一情節讀來令人發笑,但卻恰如其分地展示了張飛的性格。

參考書籍:《三國志》、《三國演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