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劉備討伐東吳,8萬軍隊全軍覆沒,諸葛亮到底什麼態度?

公元221年,剛剛稱帝的劉備,集結了蜀漢政權大部分兵力,總計8萬多人,開始了浩浩蕩蕩的東征。在《三國演義》中,說劉備率領70多萬軍隊東征。認真的說,蜀漢政權的所有青壯年都沒有這個數字。但是在第二年,劉備在夷陵被東吳名將陸遜擊敗,8萬軍隊幾乎全軍覆沒。很多人認為,諸葛亮反對這次東征。認真的說,諸葛亮並沒有反對劉備東征,僅僅認為東征的時間點不對。

首先,我們看一下當時的實際情況。關羽被殺、荊州失守以後,劉備集團已經開始積極準備,計劃重新奪回荊州地區。當時,按照三國志的明確記載,有兩個人不同意東征,一個是大名鼎鼎的趙雲,另一個則是蜀漢文官秦宓。在文獻中,根本沒有諸葛亮阻止劉備東征的計劃。

在劉備夷陵大敗以後,諸葛亮曾經以“評論員”的口氣說過:“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就復東行,必不傾危矣。”諸葛亮的意思是如果法正還在,或許能夠阻止劉備東征。即使劉備東征,也不會全軍覆沒。但法正已經去世2年多了,諸葛亮的這番感慨並沒有什麼作用。從這一點來看,諸葛亮並沒有阻止劉備東征。

我們分析一下諸葛亮的態度,早在諸葛亮出山的時候,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對。諸葛亮認為應該佔領荊州和益州等地,將來從漢中和襄陽兩個方向進攻中原地區。劉備對諸葛亮的規劃非常認可,劉備集團的一系列規劃,都是圍繞隆中對展開的。因此在荊州失守、關羽被殺以後,等於諸葛亮規劃的發展戰略破產。

因此,諸葛亮根本不可能反對劉備東征,因為只有重新奪回荊州地區,自己的計劃才能再次走向正軌。所以說,諸葛亮並不反對劉備東征,僅僅是認為這個時候東征不是時機,因此出現了“天時不當”的說法。對於諸葛亮、秦宓等人的意見,劉備並不是聽不進去,而是因為至此東征的人數太多了,影響力遠遠大於反對派。

我們看一下具體情況,劉備集團以荊州地區為大本營,逐步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因此,在劉備集團中,荊州派處於最高地位。關羽被殺、荊州失守,對於荊州派來說,等於自己大本營的喪失。因此,馬良、魏延、霍峻、董和等荊州派的代表人物,都是支援東征的。

還有一個人的態度至關重要,那就是張飛。劉關張三人情同手足,關羽被殺以後,張飛一再要求東征。其他人的態度,劉備可以置之不理,但張飛的話語權太重。在荊州派的強烈要求下,即使劉備想不出兵都不可能。尤其是張飛被殺害以後,劉備非常生氣,準備與東吳徹底清算。但雖然制定了東征的戰略,劉備身邊卻根本沒有多少能用的大將。

在劉備集團中,關羽、張飛和黃忠已經先後被殺或者去世。馬超和魏延,需要在北方抵禦曹魏。趙雲協助諸葛亮鎮守成都,因此,劉備東征的時候,雖然有一連串的人物跟隨。但這些人基本上都默默無聞,甚至在史書中僅僅出現了一次,而且以荊州人居多。

劉備率領8萬多軍隊東征,身邊沒有靠譜的謀臣和大將,這是一個致命的問題。有人會問,諸葛亮為何沒有跟隨東征呢?劉備集團屬於寄居益州,益州本土豪強並不服氣。如果諸葛亮也跟隨東征,益州本土豪強很有可能發動叛亂。為了穩定自己的大後方,劉備必須留下諸葛亮、趙雲等一系列的人物鎮守成都,防止益州豪強們叛亂。

由於自己身邊沒有什麼精明的謀臣和強悍的武將,劉備必須依靠自己指揮作戰。劉備的軍事指揮水平還可以,但關鍵看對手是誰。如果對方是水平一般的將領,劉備很有可能獲勝,畢竟自己兵強馬壯。但如果是名將,劉備的命運就非常堪憂了。孫權派遣名將陸遜指揮軍隊迎戰劉備,陸遜在各方面堪比當年的周瑜。在陸遜的指揮下,東吳軍隊一舉重創劉備。

文獻中記載:“權將陸議大敗劉備,殺其兵八萬餘人。”慘敗以後的劉備非常後悔,感慨說:“吾乃為遜所折辱,豈非天邪?”言而總之,對於劉備的東征,諸葛亮並不反對,反而是支援的。但由於各方面的原因,諸葛亮必須鎮守後方,根本無法跟隨劉備東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