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中國農曆究竟多厲害?作家王蒙:世界上沒有任何其他曆法可以相比

上古時代,人們對於一些自然現象的理解遠遠不及現在,比如對太陽的認知,當時的人們還無法理解太陽為什麼會每天升起又落下,以為太陽和人一樣需要休息,而萬物都需要在太陽光芒下才能正常生長,慢慢地賦予了太陽人格,而後便出現了太陽神說。

古文明國都有對太陽神的崇拜,所以白天太陽出現的時候古人稱為“陽”,而晚上則為陰,因此月亮也被視為陰的代表,曆法的出現也都是和太陽、月亮有關。最早出現的歷法是陰曆,公元前3000年,生活在倆河流域的蘇美爾人,他們發現太陽落下後月亮便會出現。

而且相比較太陽而言,月亮的形狀會隨著時間出現規律的變化,而這種變化會直接影響到當地農作物的生產,透過代代相傳逐漸掌握了月亮陰晴圓缺的規律,因此制定了一套根據月亮而計算時間的方法,推定當月亮執行經過12個計時單位時(一半是29天,—半是30天),一年就過去了,播種的時間復又開始。

幾個世紀以後,蘇美爾人又開始每隔幾年在他們的年曆上加上一個月,以準確地預計季節的迴圈,這便是陰曆的由來。陽曆的出現就晚上許多,公元前2000年前後,生活在古埃及的文明人們主要依靠尼羅河流域的平原為生,但是尼羅河並不溫順,每隔一段時間就要大水氾濫,把這些種植莊稼的平原全部淹沒。

為了應對氾濫的河水,古埃及人總結了尼羅河氾濫的週期,並按尼羅河的泛濫週期制定了計算時間的歷法,大體上將每年分為3個季節:氾濫季、長出五穀季、收割季。同時以365天為1年,1年12個月,每月30天,年終另外再加5天作為節日。

我國曆法出現有史料記載的是在商朝,出現時便自成一派,從最早的干支曆法經歷數朝代的發展和修訂,到後面的古六歷,再到我們現在熟知的太初曆,也就是農曆,不僅同時包含了太陽和月亮的運動規則產生的時間影響,還能準確表示影響農作物生產的二十四節氣,簡單易懂,在當時對農業生產有著極大的指導意義。

從曆法中可以看出中國古人對於天地氣象的深刻理解,相比其他曆法,中國農曆所蘊含的智慧更加全面且獨一無二,王蒙曾贊“除了中國農曆,沒有一個曆法能同時知道太陽和月亮。”在文化的歷史星河中,中國古文化一直都是世界文化重要的組成,四大發明推動了世界科技的進步,絲綢之路打通了中西文化交流的大門,而中國農曆這一獨一無二的歷史傳承,希望更夠被更多的年輕人所瞭解和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