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網際網路設計師沒有"35歲危機"

編輯導讀:儘管網際網路大廠的薪資福利令人豔羨,但是由此帶來的35歲危機也不容小覷。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多人求穩,希望找到一個能體現自身競爭力的崗位。既懂技術,又懂創意,難以被取代的網際網路設計師,成為體制外難得的“金飯碗”。

B站稽核員的意外離世,以及最近位元組跳動程式設計師的猝死,一次次讓我們把目光聚焦到這群高壓的網際網路打工人身上。網際網路從業者,除了我們熟知的程式設計師、產品經理、運營之外,還有一個常被忽略的群體:網際網路設計師。

相比張小龍那樣的產品經理,行癲那樣的技術大牛,我們似乎找不到有同等影響力的網際網路設計師。在外界眼中,網際網路設計師更像“高階美工”或“海報輸出機”的代名詞,人們對這一崗位的認知也還停留在“五彩斑斕的黑”上。

但其實網際網路設計師是距離我們日常“最近”的,網站、APP介面、H5、海報……網路上目之所及的內容幾乎都出自他們之手。現實中對網際網路設計師雖然還沒有十分明確的定義,但招聘網站上,UI,UX,營銷設計,運營設計最為常見。

網際網路設計師並不是一個低門檻的工種,不僅需要有基本的設計素養,會使用PS、AI、sketch等工具,還需要具備一定的審美和創意能力。無論是C端尋求的新鮮感還是B端看重的效率品控,都需要設計師在視覺上做好把控。

這是一門“低開高走”的職業。剛入行並沒有很高的薪資,但積累了幾年工作經驗,尤其是手握幾個亮眼的大專案後,薪資會快速攀升。

以UI設計師為例,據智聯招聘2021年的調查資料顯示,整個行業的月平均薪資為6774元,北京地區相對較高,為8851元。1-3年經驗的設計師薪資普遍在8000-12000元之間,3-5年經驗的月薪可達2-3萬,更資深的月薪能達到5萬以上。

網際網路設計師雖然也算網際網路從業者,但卻難得沒有“35歲焦慮”,比起最近被推上輿論風口浪尖的稽核員——如工具人一般被輕易替代,他們更像靠技藝吃飯的“手藝人”。

一、九年三跳,求“穩”是成長法寶

成為設計師對於李洋來說是一件順理成章的事情,設計專業出身,並且滿懷對這個行業的熱愛,他不僅擁有出色的設計功底,還在大學期間就斬獲了幾個設計大獎。傳統紙媒盛行的年代,能進入4A廣告公司是很多設計師的夢想,李洋也不例外,憑著在校期間的優異表現,他成功進入奧美實習並順利轉正。

2013年畢業後,李洋深耕這個行業,一待就是9年。他的職業成長路徑,可以用“穩中求進”來概括,平均兩三年一跳,李洋先後供職於奧美,京東,滴滴,以及當今的某知名媒體,在這個過程中,李洋也完成了從一名傳統設計師到網際網路運營設計師的轉變。

滴滴是他事業上的一個小分水嶺,也是他真正建立起網際網路思維的一份工作。無論是車主的拉新活動還是領券發紅包的促活行為,每個季度不同的玩法和思路都讓他受益頗多,也讓他第一次感覺真正融入到了網際網路。

在網際網路公司工作,內卷無處不在,與運營相關更是要十項全能,網際網路運營設計師也是如此,手繪,海報,H5等等都要了解,除此之外,還要有一技之長,在李洋負責的品牌設計與運營設計中,他最擅長的是品牌方向。

與網際網路公司很多崗位每月都有一定的KPI不同的是,李洋的考核以年為單位,因為一定時間跨度的專案很難在短期內看出設計師的成長,並且專案制的工作模式讓李洋的設計工作成為其中的一環,在不同的專案中設計師的參與度也有所差別,因此也很難從最終的產出價值拆分出可量化的指標對設計工作進行考核。

這個問題不止存在於李洋所在的公司,也是整個行業的痛點,他從業多年也沒有聽說有哪家公司對設計師有系統的考核指標。

“在我們公司,年度考核一方面看的是運營設計師的全能性,即在這一年中是否在自己所欠缺的方面有專案的產出,另一方面就是對專案的數量和質量的要求。”不斷累積的經驗讓操作會更熟練,並且元件化的工具也會提高效率,參與的專案數逐年增加是普遍狀態,

在質量考核上,穩定輸出不出錯是基本,有幾個出彩的專案才是提高KPI的關鍵。

李洋的職業發展與以年為單位的考核週期還是比較契合的,兩三年一跳的頻率既能沉澱出一些自己的方法和經驗,又能有一定的成長空間。

不過較長的考核週期也的確會存在一定的侷限,尤其是對剛入行的新人,反饋的不及時就需要對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有一個更高的要求。雖然有的公司也會多設立季度考核,但長週期考核的弊端依舊不能被完全解決。

二、35歲焦慮,只是部分人為自己設的限

“35歲中年危機”是懸在網際網路職場人頭上的一把達摩克里斯之劍,但在陳沐看來,35歲焦慮只是一部分有危機感的人為自己設的限。

陳沐是一個對自己有著清晰的規劃的人,從他過往的職業選擇中也能看出一二,畢業後在大廠工作,並在工作中主動尋求個人發展是他擺脫35歲焦慮的關鍵。

搜狗是他職業生涯的第一站,而他選擇這份工作的理由很簡單,就是要進入一家知名大廠,僅用兩年時間他就成為了團隊的輸出主力,當他意識到個人發展受到了限制時,又轉身去了騰訊做PC端業務。

移動網際網路興起後,他預測這是下一個趨勢,便想切換一下業務線,當時滴滴恰好有個機會,他毫不猶豫選擇了跳槽,事實也證明他的選擇是正確的。在滴滴的三年,陳沐的管理能力,溝通能力,認知力都得到了飛速提升。不過在滴滴的工作更多是從產品設計層面去解決問題,在品牌層面以及渠道層面思考產品的邏輯上有所欠缺,後來陳沐又換了一份與自己的發展目標更契合的工作。

如今的陳沐已是一位資深的網際網路設計總監,有著成熟的帶團隊經驗,且形成了一套自己獨特的方法論。

平時他會花費近6成的時間精力在設計策略以及橫向資源的協調上,

因為這關乎著業務的前進,是整個團隊最核心的地方,

有3成用在設計方案的覆盤

,是為了保持團隊的專業性,組織的調整是他花費時間最少的地方,人員分工明確,團隊處於相對穩定的狀態。

對於陳沐而言,35歲並不是坎兒,相反,自驅力讓他看到了更大的發展空間。平時他也會主動與行業大牛交流,無論是找他們解惑答疑還是聊他們成功的專案,那些大牛們走過的路,踩過的坑,陳沐都會特意記下,他認為這是比看書提升自己更直接有效的方法。

不過這種成長方式並不一定適合所有的設計師。像富士康流水線上的工人一樣的普通設計師大有人在,他們自身也很清楚這種機械化的工作方式是一個問題,有些對自我有要求的設計師會選擇在網上自學。但僅透過碎片化學習是很難建立起系統的知識體系,很多在職設計師還會報一些職業教育課程,在陳沐看來這種學習方式並不高效。

對於設計這一行來說,總監級別並不是職業生涯的天花板,

深鑽業務型的設計師在協調能力以及技術上有夯實的基礎後,成為業務負責人要站在更宏觀的視角,對產研團隊也有整體的把控是一種可能。如果積累了豐富的設計資源,走專業路線也是不錯的選擇。

三、非典型性網際網路設計師,退居二線,從不加班

對於久居一線城市的設計師來說,加班熬夜已是家常便飯,雖然忙碌卻也在經驗和薪資上有所收穫。

但並不是所有設計師都喜歡過那樣的生活,張勇之就是其中一個。每天下午四點半,是他固定接孩子的時間,與大部分設計師不同,在張勇之的生活裡,加班幾乎是不存在的事情,他在濟南開了一家專門設計字型的工作室,平時工作也不忙,工作室的員工基本上就能把工作做好,他更多的是起到一個協助的作用。

張勇之並不是設計專業出身,但他對設計比較感興趣,所以在大學期間就自學了PS,AI,並在大學畢業後,順利在北京找到了一份設計工作。工作兩個月,他始終無法適應公司的環境,於是便辭職開始自由職業。

作為一名自由設計師,張勇之深知個人IP的重要性,為此他每天都會堅持設計一些字併發布出來,時間一長,會有一些客戶自己找上門來,並慢慢成為張勇之的固定客戶。在做自由設計師時,他也曾全國各地的跑,北京、上海、廣州、青島都待過,直到有了一定名氣後,才在濟南開了一家工作室,並穩定了下來。

從自由設計師到自己開工作室當老闆,張勇之也走過一些彎路,最開始自己一個人接單,完全是憑藉與客戶之間的信任,也不簽訂合同,客戶拿走設計不付費的情況時有發生,張勇之遇見這種情況也沒辦法,罵別人幾句之後也只能自認倒黴。後來他決定,一定要客戶先交了定金再開始製作,但又會碰到客戶拖欠尾款的情況。這時,張勇之就會動用“輿論力量”,透過自己的公眾號給客戶製造輿論壓力,也是透過這種辦法成功將一個字型檔的尾款收了回來。

雖然張勇之的工作屬於設計範疇,但其實也是乙方,客戶滿意是讓他覺得最有成就感的時候,他曾經為花西子做了一套售價幾十萬的企業專屬字型檔,獨特而又不失品牌調性。

張勇之工作室的員工年齡大多分佈在95年到00年之間,這些年輕人沒有選擇到大城市發展,在濟南每個月拿著四五千左右的工資生活,雖然薪資漲幅空間不大,月薪七八千已經算是上限,但他們享受著輕鬆的工作環境,因為這更容易讓他們獲得較高的幸福感。

不在一線城市並不意味著停滯不前,張勇之也會追逐流行趨勢,看到國潮的火熱他會設計書法字等傳統字型,也會利用熱點給自己造勢。比如這屆冬奧會,他就設計了奧運冠軍蘇翊鳴的名字為自己增加曝光。

四、結尾

網際網路設計師與其他打工人在本質上並無太大區別,既需要“用愛發電”也需要物質回報,只不過,

相比被異化的網際網路工具人,他們的工作更具挑戰性,需要啃得下技術,玩得了創意,耐得住性子。

設計師雖不常在臺前,卻也是網際網路生態不可或缺的一環,緊跟著網際網路系統高速速運轉的節奏,在大多數情況下,他們沒有很強的話語權,也常會陷入被動執行的局面,但不可否認,設計師的存在,讓我們的生活多了一絲美感。

美的事物,誰不愛呢?

注:文中李洋、陳沐、張勇之皆為化名。

作者:芭芭拉,編輯:子雨

本文由 @新摘商業評論 原創釋出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 CC0 協議